天天看點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很多小孩和女性喜歡戴玉,這可不隻是為了裝飾,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玉裡的礦物元素會被人體慢慢吸收,潤心肺,清胃火,明目養顔,對身體有好處;人長期戴玉又能滋養它,玉就越來越透亮。這些都有科學依據,并不是口空說的,中國古人早早就知道玉的好處,是以古代帝王為自己打造了“金縷玉衣”。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1968年,西漢劉勝和窦绾夫婦墓中發掘出2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當年我國考古出土中儲存最完整、時代最早的兩套金縷玉衣,劉勝玉衣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窦绾玉衣全長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700克,全世界考古界為此震驚!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1973年,又一件“金縷玉衣”出土了,但是它就沒那麼幸運了,河北省定州市東郊中山懷王墓的金縷玉衣,全部金絲被盜墓賊抽走,玉片四處散落,考古學家們沒辦法,把幾千片玉撿起來清理,再找來2斤黃金重新打造金絲,一片一片“縫”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盜墓賊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知道,值錢的東西他們絕對不放過,可這幾千片玉,他們怎麼一片不願意碰?這就要回到文章開頭說到的玉的價值。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它産生的玉文化更是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語“甯為玉碎”就是我們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幹戈為玉帛”是我們團結友愛的象征。

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天地精氣的結晶,從新石器時代一直流傳到今天,玉做成的東西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它是身份等級的象征,中國是愛玉之國,大家還記得“和氏璧”的故事嗎?秦昭王願意用15座城池換一塊“和氏璧”,我們就能知道玉在中國的地位。

“金縷玉衣”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用的,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進階貴族死後穿的最高規格殓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是以第1點,盜墓賊不能偷。金子、銀子偷了可以拿去熔化重鑄,首飾上的珠子還能摳下來一顆一顆賣,玉你怎麼辦?你敢賣立馬給你抓了。

況且金縷玉衣上的不是普通玉,按漢朝的工藝水準來說,要做一件玉衣,得1名頂級玉器工匠打磨、花費10多年才能完成,那玉片上暗藏着精美的花紋,送給盜墓賊他都不敢拿。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第2點,盜墓賊不敢偷。玉有靈性,漢代人認為把玉放在人的九竅上,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我們現在看來知道這是無稽之談,可盜墓賊覺得,擁有靈性的玉長時間陪着死人,靈氣會變成邪氣,是“不幹淨”的,誰敢碰誰就是死路一條。漸漸地,不偷玉器成了盜墓一行裡的預設規矩。

如今,中國已經出土18座有玉衣的西漢墓葬,其中隻有8座裡有金縷玉衣,共10多件。最厲害的是上文中1968年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毫不誇張地說,它的出土轟動全世界。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隻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到三國時期,曹丕下诏禁用玉衣,是以金縷玉衣的曆史隻有400多年,讓它顯得更加珍貴,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親眼去博物館看看,一飽眼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