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心理史學來預測人類未來

書評段落一

專家認為,《基地三部曲》的過人之處,就在于書中貫穿始終的“心理史學”這一核心概念上。心理史學是阿西莫夫以實體學的“氣體分子動力學”轉化而成的社會學說。“氣體分子動力學”不能估計每個分子的運動,但能計算出整體是膨脹還是收縮;同樣的道理,心理史學不能預測個人的命運,但把經濟及社會力量的影響導入模型後,便可準确地預測出社會的發展走向,甚至進一步在關鍵點導入适當的變數,進而改變以後社會發展的可能途徑。 

在自傳中克魯格曼坦陳,正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促使他進入了經濟學領域?“我熱愛《基地三部曲》,書中利用經濟及社會力量導入模型而拯救銀河帝國文明的心理史學讓我難忘。在十幾歲的時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拯救文明的心理史學家,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學科至今除了存在于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外,還沒有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我相信,有一天,一個綜合的社會學科一定會出現,正如阿西莫夫在書中所設想的那樣”。 

克魯格曼隻是“阿迷”中的一個,是阿西莫夫“基地”科幻小說的諸多讀者中的一個,從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阿西莫夫簡直成了他心中的偶像! 

書評段落二

《基地》的緣起固然是阿西莫夫的随機聯想已如上述,但在創作過程中,阿西莫夫則提出了大膽的構想。這個奇幻因宋蕃他自己稱為“心理史學”,就是運用非常顯嬴的數學方法,對各種趨勢進行統計研究。阿西莫夫預言,心理史學能夠以高度的準确性,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社會運動的一般趨勢。 

《基地》的構想,顯然根據曆史決定論的觀點,但如果人類整體的變化方向可以預測,個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存在嗎?阿西莫夫引用氣體運動論答複:單一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是無法預測的,但如果以全部的氣體分子運動來分析,就可出導出氣體的運動定律,得出絕對的結論。 

小說節選 

弟子試圖找出這個問題的弦外之音,結果毫無所獲,是以答得相當吃力:“就如同整個計劃的細節必須對人類保密一樣。心理史學定律本質上是統計性的,如果個人的反應并非是随機的,那麼心理史學就會失效;如果一大群人知曉了謝頓計劃的主要内容,他們的反應就會是以受到影響,而不再符合心理史學公設中的随機條件。換句話說,心理史學便無法再精确預測他們的行為。很抱歉,發言者,我自己也對這樣的回答并不滿意。” 

“幸好你有自知之明,你的回答相當不完整。其實是第二基地必須隐藏起來,而并非僅是謝頓計劃。第二帝國目前尚未形成,如今的人類社會,仍舊無法接受心理學家組成的統治階層,是以會畏懼第二帝國的建立,并且将會起而反抗。你能了解這一點嗎?” 

“是的,發言者,我懂。但是老師從未強調過……” 

“千萬不可小看這一點,雖然在課堂中,老師們從來沒有提過,可是你自己應該有能力推出這個結論。從現在開始,在你見習的這段期間,除了這一點之外,我們還要好好研究許多類似的問題。我現在給你一個題目,一個星期之後再來見我,下次來的時候,我想要聽聽你的心得報告。我不要你做完整嚴密的數學推導,即使專家也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你在一周之内是不可能做到的。不過,我希望你提一提其中的傾向與發展方向……” 

“你看這裡,在大約半個世紀前,謝頓計劃出現了一個分叉,這個變化發生的幾率低于千分之十,必要的細節都在裡面。你将會發現,如果根據這個路徑發展下去,所有的事件都會偏離原有的計劃。我要你估算一下,這個偏差的發展持續多久之後,就會使得整個計劃無法挽回。順便估計一下,如果無法挽回的話,最後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并且提出一個合理的補救方案。” 

弟子随意撥動着閱讀鏡,木然地看着小型熒幕中的内容。 

然後弟子問道:“請問為什麼要我研究這個問題,發言者?除了純學術的探讨之外,它顯然還有其他的意義。” 

“謝謝你,好孩子,不出我所料,你學得很快。這個問題并不是假設性的——大約在半個世紀之前,騾突然躍上銀河曆史的舞台,前後十年之間,他是宇宙間最大的單一事件。騾并不在算計之中,我們對他也毫無準備,結果他對謝頓計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幸好還沒有到回天乏術的地步。”

“然而,為了在他造成緻命破壞之前阻止他,我們遂被迫主動與他為敵,是以暴露了我們的存在,而更糟更糟的一點,是我們的部分能力也因而曝光。第一基地從此知悉了我們的存在,而他們今後将會采取的行動,就可以根據這個事實預測出來。仔細審視面前的這個問題——這裡,還有這裡。” 

“自然,你不可以對任何人洩露這件事。”

弟子終于體會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使他驚駭不已。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他才又說:“那麼謝頓計劃已經失敗了!” 

“還沒有,隻是有可能會失敗。根據最近一次的估計,計劃成功的幾率還有千分之二百一十四。” 

結語

作為科幻界的泰鬥,阿西莫夫的想象并非毫無價值。我們目前對于大資料的利用僅限于資料本身,而并沒有挖掘出其應用的價值。

如何用人文的眼光,跨界的眼光去看待大資料,這是目前我們所缺少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