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心理史学来预测人类未来

书评段落一

专家认为,《基地三部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书中贯穿始终的“心理史学”这一核心概念上。心理史学是阿西莫夫以物理学的“气体分子动力学”转化而成的社会学说。“气体分子动力学”不能估计每个分子的运动,但能计算出整体是膨胀还是收缩;同样的道理,心理史学不能预测个人的命运,但把经济及社会力量的影响导入模型后,便可准确地预测出社会的发展走向,甚至进一步在关键点导入适当的变数,进而改变以后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 

在自传中克鲁格曼坦陈,正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促使他进入了经济学领域?“我热爱《基地三部曲》,书中利用经济及社会力量导入模型而拯救银河帝国文明的心理史学让我难忘。在十几岁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拯救文明的心理史学家,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学科至今除了存在于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外,还没有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有一天,一个综合的社会学科一定会出现,正如阿西莫夫在书中所设想的那样”。 

克鲁格曼只是“阿迷”中的一个,是阿西莫夫“基地”科幻小说的诸多读者中的一个,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阿西莫夫简直成了他心中的偶像! 

书评段落二

《基地》的缘起固然是阿西莫夫的随机联想已如上述,但在创作过程中,阿西莫夫则提出了大胆的构想。这个奇幻因宋蕃他自己称为“心理史学”,就是运用非常显嬴的数学方法,对各种趋势进行统计研究。阿西莫夫预言,心理史学能够以高度的准确性,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运动的一般趋势。 

《基地》的构想,显然根据历史决定论的观点,但如果人类整体的变化方向可以预测,个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存在吗?阿西莫夫引用气体运动论答复:单一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无法预测的,但如果以全部的气体分子运动来分析,就可出导出气体的运动定律,得出绝对的结论。 

小说节选 

弟子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弦外之音,结果毫无所获,所以答得相当吃力:“就如同整个计划的细节必须对人类保密一样。心理史学定律本质上是统计性的,如果个人的反应并非是随机的,那么心理史学就会失效;如果一大群人知晓了谢顿计划的主要内容,他们的反应就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不再符合心理史学公设中的随机条件。换句话说,心理史学便无法再精确预测他们的行为。很抱歉,发言者,我自己也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 

“幸好你有自知之明,你的回答相当不完整。其实是第二基地必须隐藏起来,而并非仅是谢顿计划。第二帝国目前尚未形成,如今的人类社会,仍旧无法接受心理学家组成的统治阶层,因此会畏惧第二帝国的建立,并且将会起而反抗。你能了解这一点吗?” 

“是的,发言者,我懂。但是老师从未强调过……” 

“千万不可小看这一点,虽然在课堂中,老师们从来没有提过,可是你自己应该有能力推出这个结论。从现在开始,在你见习的这段期间,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们还要好好研究许多类似的问题。我现在给你一个题目,一个星期之后再来见我,下次来的时候,我想要听听你的心得报告。我不要你做完整严密的数学推导,即使专家也要花上一年的时间,你在一周之内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我希望你提一提其中的倾向与发展方向……” 

“你看这里,在大约半个世纪前,谢顿计划出现了一个分叉,这个变化发生的几率低于千分之十,必要的细节都在里面。你将会发现,如果根据这个路径发展下去,所有的事件都会偏离原有的计划。我要你估算一下,这个偏差的发展持续多久之后,就会使得整个计划无法挽回。顺便估计一下,如果无法挽回的话,最后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并且提出一个合理的补救方案。” 

弟子随意拨动着阅读镜,木然地看着小型荧幕中的内容。 

然后弟子问道:“请问为什么要我研究这个问题,发言者?除了纯学术的探讨之外,它显然还有其他的意义。” 

“谢谢你,好孩子,不出我所料,你学得很快。这个问题并不是假设性的——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骡突然跃上银河历史的舞台,前后十年之间,他是宇宙间最大的单一事件。骡并不在算计之中,我们对他也毫无准备,结果他对谢顿计划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幸好还没有到回天乏术的地步。”

“然而,为了在他造成致命破坏之前阻止他,我们遂被迫主动与他为敌,因此暴露了我们的存在,而更糟更糟的一点,是我们的部分能力也因而曝光。第一基地从此知悉了我们的存在,而他们今后将会采取的行动,就可以根据这个事实预测出来。仔细审视面前的这个问题——这里,还有这里。” 

“自然,你不可以对任何人泄露这件事。”

弟子终于体会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使他惊骇不已。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又说:“那么谢顿计划已经失败了!” 

“还没有,只是有可能会失败。根据最近一次的估计,计划成功的几率还有千分之二百一十四。” 

结语

作为科幻界的泰斗,阿西莫夫的想象并非毫无价值。我们当前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仅限于数据本身,而并没有挖掘出其应用的价值。

如何用人文的眼光,跨界的眼光去看待大数据,这是目前我们所缺少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