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egmentFault D-Day 廣州站圓桌:跨領域的技術答疑

我們在今年的 SegmentFault D-Day 技術沙龍裡加入了别具一格的「圓桌讨論」環節,圓桌偏重的是技術熱點、成長曆程以及創業路上的經驗交流,和主體的嚴肅議題分享形成互補,就是為了做出更加 SegmentFault 式的沙龍體驗,讓技術與實際經驗結合,讓普通開發者與大牛更深入地交流。

圓桌産生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對話,下面摘錄部分以供閱讀。

廣州站圓桌讨論

廣州站

的圓桌由嘉賓之一的 UC 前端工程師張雲龍主持,讨論嘉賓分别是 UC 前端工程師張雲龍、唯品會前端開發工程師楊德模、秒視 iOS 工程師 Leader 朱宏旭、PeachApp.com 首席技術官段岩。

SegmentFault D-Day 廣州站圓桌:跨領域的技術答疑

從左至右分别是:張雲龍、朱宏旭、段岩、楊德模

現在大家都說 H5 一定會替代 APP 的時代,問問各位,H5 一兩年之内發展能超過 APP 嗎,對于這種發展趨勢你們怎麼看?

楊德模: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公司,我首先回答一下。你剛才說的問題,唯品會把整個 APP 換成 H5,這個東西我沒有這樣說,也不太現實。我剛才說 UI 層面變動比較大就可能變,比如選購線,這些做成 H5 沒有問題。接下來的問題收集到一些資料,比如使用者的隐私資料,涉及到支付環節,不太适合做成 H5。我們考慮架構設計的時候一切都會用 Native 做。

你剛才說到通過浏覽器導流的問題,Hybrid 或者 H5 宣稱的跨平台是一個僞命題。任何一家做 H5 的公司,對外宣傳 H5 可以跨平台跑,肯定能跨平台跑,但跨浏覽器,我現在還沒有見到哪一家這麼做,基本上在手機上跨平台,沒有在 PC 上搞。對 URL 或者在頁面做很多,突破 APP 的環境需要做很多相容,這樣的代碼沒法看,成本很高,一般不會這麼做。

在移動端時代我們擷取的方式改變了,不像以前那樣擷取,現在入口變了,百度自己也知道在移動端搜尋行為跟 PC 端有很大的不同。有其他的方式,像今日頭條、微信以另外的方式提供服務,搜尋在移動端越來越少。對于 H5 來說最大的問題的是入口問題,總不能總是打開一個浏覽器再去搜尋找我們的應用,大家需要有一個圖示點選就出發,這樣入口的變化導緻我們在移動端發生改變。是以我覺得作為網際網路的老兵,應該接受這個變化。

張雲龍:我想代表觀衆或者代表自己問一個問題,段岩這麼年輕,現在有很大的成績,我很好奇你的成長過程。

段岩:我原來在深圳讀高中,高中做過資訊學競賽,後來感覺開發非常不一樣,真正的接觸,更偏開發的東西在高三的時候開始,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領域,勇于嘗試更多的東西。勢必和把一個東西搞新有沖突,一方面希望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另外一方面想在一個領域有所專長,這兩個需要自己把握一個度,包括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回應剛才同學說的一點,現在跨平台的平時下,作為 iOS 應用怎麼樣,我想說就算在跨平台的趨勢下,包括我們公司現在招人,所希望看到的,最終不同的系統下仍舊需要不同的專業人來做。

做各種平台的應用按照安卓和 iOS,未來有沒有一種方式,一個應用所有平台都能直接用,比如用 Hybrid 的形式,H5 所有平台都能用?

楊德模:這個問題我回答,現在有,不需要 iOS 和安卓的人,隻需要 H5 的人就行了,我在 PPT 裡有講。這種方式依賴性能,如果很差的話,你的性能更差。如果做體驗比較好的應有,有條件的話,最好是直接上原生。條件有限的話,Hybrid 是不錯的方案。前提是你必須至少有一個 iOS、安卓的工程師,加上一個 web 的工程師。

H5 現在有自己的缺點,業界有沒有努力去解決?

楊德模:業界的方案就是 Hybrid,Hybrid 就是挑戰 Native 的體驗。

段岩:我覺得像楊德模說的一樣,取決于你做的應用,比如做一個先粗糙的原形,一個創業的點子,這個方法不太重要,團隊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把一個應用作精的話,目前來說還是脫離不了原生。業界都在做很多努力,目前來講,最近幾年我覺得無法填上。最理想的情況其他代碼重用,這種情況把團隊精減,有些專門負責 iOS,有的人專門負責安卓,我覺得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朱宏旭:iPhone 剛剛推出來的時候并不支援第三方的 APP,當初的設想是讓第三方 APP 使用浏覽器,使用網頁。後來發現體驗并不來,後來開放第三方。Facebook 做移動應用的時候,他們是做網站,對這個技術比較了解,做 web 的技術,後來發現體驗也不好,後來改寫原生,甚至他們自己發明很多 UI,提升整體使用者體驗。

有一種藥什麼病都可以治,最後是什麼病都治不好。不同的平台差異非常大,就像 Apple Watch 來說,蘋果布局系統并沒有基于坐标的布局,會發明新的适用于手表的布局系統,非常适合。從設計産品開始就考慮到什麼樣的方式是最合适的,大一統的東西并不能工作的很好。

更多的廣州站相關内容可以看

這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