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研發成功世界首台拟态計算機 受自然界最為奇妙的“僞裝大師”——拟态章魚的啟發

2013年9月21日,我國宣布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一台拟态計算機在上海研制成功,并通過863專家組驗收。拟态計算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邬江興帶領科研團隊,在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支援下,聯合國内外十餘家機關,聚合500餘名研究人員,曆時6年研究而成。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計算機隻有一種運算結構,對于使用者來說無論是辦公、上網還是打遊戲,都是在一個平台上運作,通俗的說就是什麼都能做,但是什麼都做不精。

我國研發成功世界首台拟态計算機 受自然界最為奇妙的“僞裝大師”——拟态章魚的啟發

我國研發成功世界首台拟态計算機 從拟态章魚得靈感

而拟态計算機可以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變換運算結構,提高效率。邬江興院士表示:“其核心在于,計算結構适應應用的需求,可以動态改變結構計算,而現在的計算機是靜态程式設計式計算,這是計算機結構技術發展史上的變革。”

另外邬江興院士介紹,拟态計算機的研發靈感來自自然界最奇妙的“僞裝大師”——拟态章魚,拟态章魚生活在東南亞熱帶海域,直到1998年,人們才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維西海域發現這種章魚。它能扭曲身體和觸手,改變顔色,模仿至少十五種動物的外表和行為。

對于拟态計算機來說,其性能和效能都優于傳統的計算機。專家表示:比如基于1500萬幀的圖形庫,IBM一台伺服器運算下來的性能是每秒鐘十幾幀到二十幾幀的速度,如果用拟态計算機,性能可以提高80倍,效能可以提高将近300倍。與同樣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天河”、“曙光”相比,拟态計算機的優勢不在速度,而在于整體效能的提高。

針對這一消息,衆多網友表示“求科普”。畢竟對于這一變革性的計算機結構,要讓其被公衆廣泛了解還不太容易。不過此次通過驗收之後,意味着我國拟态計算機技術已經趨于成熟,相信投入商業營運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