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urzweil :30年内人類大腦将與雲直接相連

大家都說 Ray Kurzweil 是個天才。他擁有19個名譽博士頭銜,建立了6家成功的公司,為人工智能領域做出過重要貢獻。他是語音識别和文字掃描實用系統的最早開發者之一。他是時代雜志最近的封面人物,财富雜志稱之為“有着令人興奮的創意史的傳奇發明家”。 仍然對自己的這個預測充分信心:到2030年,血細胞大小的計算機可內建到人類大腦之中,在這樣的大腦面前,現在人類大腦 新皮質 那可憐的3億多模式識别器将顯得微不足道。他的信心是有理由的,迄今為止, 根據他的計算

,他的那些預測的準确率是86%,這還不包括自動汽車在内(他原來預測現在自動汽車應該已經普及)。

Kurzweil近日在路易斯維爾推介自己的新書,《如何産生想法:揭示人類思考的秘密(

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

)》。該書利用他對語言和認知體系的深入認識來預測計算機如何拓展人類的智能—即存儲和關聯資訊的能力。先進的模仿能力及其與人類大腦的深入內建正是推介會的中心議題。

Kurzweil在讨論中繞開了那些吸引眼球的預測,沒有談具有哲學和倫理影響的話題,如超級計算将會創造出一個人類意識可以在裡面永生的電腦智能(參見

奇點迫近

),而是集中在《如何産生想法》背後的科學基礎,并說明了目前的技術是如何極大地擴充了自然賦予我們那可憐的3億個識别器的。

Kurzweil稱自己的最新預測都是圍繞着思想的模式識别(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of Mind,PRTM)理論展開的。該理論将我們的認知過程描述為一系列嵌套的活動。在書中他舉了一個例子,按次序背誦字母表對于很多人來說易如反掌,但是卻很難倒背如流。按道理說資訊的成分都已經十厘清晰地存進新皮質當中了,為什麼卻很難倒背呢?根源就在于缺少模式,也即新皮質與這些資料的連接配接方式,而這些模式是(人類或者人工)智能的本質。

該理論以Kurzweil自己在光學特性及語音識别軟體的開拓性工作為基礎,類似的理論也已經部分應用在IBM的

超級計算機Watson

身上。批評者說Watson隻不過是在專門程式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針對這種質疑,Kurzweil說實際上Watson已經“閱讀”了2億多頁的維基百科并建立了自己的知識庫,而它所進行的統計分析是模仿人類大腦的資料關系層次模型來進行的。不過他也指出,就了解單個維基頁面的内容而言,Watson還比不上普通人,能夠存儲大量資訊并迅速關聯起來才是其過人之處。他認為不久的将來源自Watson的技術将能夠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因為醫生要麼沒有時間,要麼就是模式識别器不足,沒有辦法立即回憶起數千萬頁的醫學研究内容。

他對自己有關計算能力的

加速循環規則 也很有信心,認為這個定律在英特爾預測 摩爾定律 将在2022年左右終止的情況下仍将延續。他把英特爾3D結構的半導體視為其加速循環規則的第6個範例(摩爾定律是第5個),認為這可以繼續延續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實際上有很多技術都在突破,包括 IBM在碳納米管晶片技術的突破 ,以及 量子計算機即将超越所有傳統計算機的能力之和 ),把我們帶到令人興奮的 技術奇點

。他認為,到了2030年代或者2040年代,微機将會無創性的嵌入到大腦當中,充當存儲和處理能力“雲”的接口—相當于擁有5到10個大腦新皮質。由于成人大腦經常需要覆寫重複的資料執行個體來“學習”新知識,是以這跟我們今天使用外部計算機來存儲和處理資料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當中,他總是摸着自己的智能手機,不斷将此類裝置稱為是“大腦的延伸”。

在會上,Kurzweil還發表了其他一些

看法

他認為Google去年引起轟動的 Project Glass 在5年内就會變得稀松平常(實際上最近已經有加速的趨勢, 微軟也有類似的裝置 ,而中法合資的藍斯特更是已經 搶先推出了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專業版)

,民用版也會在2013年年初推出)。屆時隻要你看見某人走在大街上,你的眼鏡就會告訴你對方的名字等資訊而無需你的大腦代勞。

他同樣對

Google自動汽車

也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仍然認為自己對自動汽車的預測失敗了,因為目前自動汽車還沒有普及。

對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他用了一個對比來說明—今天一位擁有智能手機的非洲小孩所掌握的資訊都要比15年前的美國總統要多。

實際上,他最著名的預測是,到2045年,

人類将進入技術奇點,屆時人類或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