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批評一下如今的年輕人,一個個都是怎麼了?甯願買簡配的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産,莫非人傻錢多?真的是想不通!

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竟然還有這麼多的人瞧不起國産車,自認為國産車就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根本無法和衆多合資汽車品牌相提并論,甚至認為國産車始終是低人一等。
我們不得不承認國産造車起步較晚,或許國産車在一些核心零部件技術上,還不能和世界知名汽車品牌技術相抗衡,但是國産車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沉澱後,可以說在做工方面較為紮實,尤其在耐造性并不會比合資汽車差。
而回顧如今衆多國産造車知名品牌,比如長安、長城、吉利、奇瑞,甚至是不知名的比亞迪汽車,如今在市場銷量及口碑上更是名揚海外,可以說國産車的進步已經十分驚人了。
既然說如今的國産造車技術提高了不少,甚至是超越了某些合資汽車的造車技術,但是在如今國人的面前,為何還有人甯願買簡配的合資車也不願買高配國産,這莫非人傻錢多的表現嗎?真的是讓人想不通啊!
我們就拿汽車上的核心部件發動機來說,或許有人說日系車的發動機經濟性好,持久性更強勁一些,但殊不知我們的國産長安、奇瑞汽車,他們也是掌握着發動機自主研發技術。
比如說長安汽車所研發的藍鲸系列發動機,不但動力充沛而且還高效耐用,連續多年還被評為“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的稱号,甚至在2020年的時候,長安汽車的藍鲸發動機還成功挑戰了最長運作時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或許還有人會認為國産車的造車實力是被吹噓出來的,根本沒有真材實料與合資車相提并論,其實在這一點上或許有人還真是說錯了。
我們就拿新能源汽車領域為例,可以說目前特斯拉的電動汽車技術無人能敵,但是我們的國産造車新勢力,如蔚來、理想、小鵬,甚至是小康汽車與華為聯合研發的問界M5汽車,可以說個個也是實力雄厚,技術精湛,無不給國産造車技術注入了蓬勃的朝氣。
再就是我們的國産造車比亞迪汽車,自主研發成功的刀片電池技術,無論是續航裡程還是使用安全性上,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無不讓國外新能源造車技術感到無地自容。
相信到這裡或許還有人會說國産車問題多,車身上的各種異響、生鏽問題不斷,其實這主要在前些年的國産車型上,可以說在近幾年的國産車上,這些問題幾乎被攻克掉了。
而從如今我們國産車的各項表現來看,可以說國産車的成本效益一個比一個高,尤其是在車型配置、人機互聯技術上,國産車的上司地位更是不容合資車所動搖的呢!
比如說一款配置齊全、功能豐富的國産車,當你拿下來後或許購車花銷還不到10萬元,但是區區10萬元的購車預算,你若要選擇一輛合資汽車的話,那一定是配置簡陋、功能缺失,且安全性毫無保障的一塊鐵疙瘩。
那麼為何還有人甯願買簡配的合資車也不願買高配國産車呢?其實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人傻錢多的表現,隻是選擇合資車的人都十分愛惜面子,始終不敢相信國産車能有這麼出色的表現,自認為開合資汽車才是有面子,才更能在衆人面前揚眉吐氣一回。
對此,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