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沒有一行代碼的項目,登上了GitHub趨勢榜榜首

截至2月8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确診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黑龍江核減1例),累計死亡病例811例,累計報告确診病例37198例,現有疑似病例28942例。

誰都不知道這場疫情會持續多久,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正在親曆曆史。

相比17年前的非典時期,我們擁有更多的資訊,留給以後來研究這一切的發生和結束,但是在這個微網誌熱搜排行榜一分鐘就能改變的時代,資訊快速的出現、爆炸而又消失是常态。

我們需要一個地方,認真記錄好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最近,一個特殊的項目登上了GitHub趨勢榜榜首。

項目名叫nCovMemory,上線幾天,已經有了超過4000星标,超過500 Folk。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項目中,你看不到代碼,參與者們共同維護的,是一個個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不斷更新的新聞報道連結。

項目位址:

https://github.com/2019ncovmemory/nCovMemory

廣泛收錄疫情相關資料,全部截圖留存

這個項目收錄了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nCoV)深度報道和非虛構作品的位址、截圖、存檔。

項目作者們聲明,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友善廣大網友及研究人士(如自然語言分析、疫情防治)取用相關資料的語料庫,并無其他特别考量。

而在介紹中,項目的作者們更希望該項目能“有助于了解疫情及其影響下的每一個人,并為觀察内地傳媒如何呈現這場疫情做初步的資料收集”。

是以在收錄的範圍上來看,項目選材比較廣泛,如果資料詳盡細緻或角度新穎,且來自較可信賴的傳媒,原則上均予收錄,尤其重視對一線、基層(不隻是最受關注的,而是包括各地、各群體、各行業)的非虛構寫作和描述性報道,也收入攝影報道。

項目結構如下。

項目歡迎所有人參與貢獻,除了不接受付費閱讀的項目,還要求在建立一個完整條目時要包含四個要素:日期,原始URL,archive,截圖。

為了防止連結失效,項目還提供了了截圖的插件和連結,對文章内容進行截圖留存。

目前該項目已經收錄了三十多家媒體的數百篇報道,包括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等,并且還對一些海外的報道進行了翻譯和留存。

技術+媒體,記錄不該被忘記的事

技術從業者們在用這樣的方式,和媒體人一起努力,共同記錄、儲存曆史。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作者們都不希望自己記錄下的文字和影像隻是昙花一現,便在資訊海洋中歸于沉寂,以後再也不會被發現。

這樣的項目也為後人的檢視提供了詳細、完善整理的資料。當疫情後平靜的世界再想研究這次疫情的發生、傳播和結束,再想去系統的觀察疫情中的醫務人員、公務人員以及各行各業中的普通人的經曆,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到豐富的資料。

項目的原作者是為了這個項目單獨開的小号,我們不知道這是一位媒體人還是一位經常使用GitHub的程式員,但是在這個滿是代碼的平台上,不止這一個項目在用共享代碼的技術,共享并儲存着2019nCov的相關資訊。

為了不讓資訊沉寂,“技術+媒體”是很好的選擇。

去年,端傳媒主編張潔平在香港創辦了區塊鍊新項目“Matters.news”,用區塊鍊技術讓内容永久保留、不能篡改,當内容“上鍊”之後,知識産權将會得到很好的保護,讨論也都将有據可查。

區塊鍊是通過分布式記賬的方式将資料資訊記錄在一個不可篡改的公開賬本上,所有使用者都能夠享受到真實可靠的資訊。這項技術不僅有助于文創行業确權、流通、追溯交易,對于内容生産、傳播、以及内容變現、收益分享、内容監管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區塊鍊技術在媒體行業的應用,可以幫助創作者和投資人更快更好地實作價值的生态化創造和價值轉化,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突破點。

國外也有類似的項目,如BM創辦的Steem,作為一款基于區塊鍊技術的内容激勵社交網絡,2016年上線運作,最高注冊使用者數達100萬。

17年前,我們沒有GitHub,也不知道區塊鍊是什麼;17年之後,我們記錄了更多的内容,還有人在為了更好的儲存這些内容在努力。

記錄是為了不再遺忘,希望這次犯過的錯誤,下一個17年之後,我們不會再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