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彈性計算—無處不在的算力》推薦序四

雲計算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本書讨論的彈性計算則更加聚焦,我認為雲計算的核心就是彈性計算。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間,教育、直播類公司業務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其中使用了雲計算的公司業務發展比較順利,關鍵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隻需要動動滑鼠就可以獲得;相反,沒有使用雲計算的公司則遇到了諸多困難,如很難買到伺服器,買到的伺服器無法搬進托管資料中心等,不一而足。這個時候,雲計算不隻是解決了計算的彈性問題,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有效解決了業務連續性問題。另外,彈性計算更優雅地解決了伺服器當機的問題,經常有使用彈性計算的使用者回報,為什麼你提供的虛拟機這麼穩定,用了三四年,也沒有出現過一次當機?這主要得益于雲計算是進行中心化管理的,有規模化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大資料技術、AI技術進行當機預測,做提前的熱遷移,将當機率拉低到實體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雲計算對于開發者來說将是一片新的天地。有人問我把代碼部署到實體伺服器上和部署到雲計算的虛拟機上有什麼差別?本質上計算指令沒有任何變化,代碼部署沒有任何差別,但如果你是一位架構師或者立志要成為架構師,架構上發揮的空間則差別很大。部署到雲計算的虛拟機上,在業務遇到突發峰值的時候,可以快速進行彈性擴容,在峰值下降的時候可以釋放彈性資源;通過計算和存儲分離架構,按需進行擴容,避免了類似資料庫伺服器往往要提前三年規劃的窘境。有些公司的工程師利用雲上碎片資源“搶占計算”,通過架構拼裝出穩定可控的大資料計算資源,使得大資料的計算成本大幅度下降。很多創新的架構玩法,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

雲計算也使得中國的很多軟體産業有了“換道超車”的機會,比如資料庫軟體、   存儲軟體等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北美,傳統的資料庫和存儲公司已經面臨雲計算公司非常嚴峻的挑戰,這個趨勢正在加速且不可逆轉。同樣,中國也在發生類似的事情。

擁抱雲,擁抱未來!

蔣江偉(小邪)阿裡雲進階研究員2020 年 7 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