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自漢朝以來,古人就有一種休戰的政策,而這種政策一直都是備受争議,那就是和親,為了百姓減少傷亡,耗費物質,男人解決不了的事情,隻能讓女人出馬了。貫穿整個曆史朝代,這也是匈奴邊疆民族和中原文化之間的智慧較量。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說道和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朝的文成公主了,文成公主原名叫做李雁兒,出生于唐朝鼎盛的時期,聰慧大方,美麗可愛,從小受皇家的教育,當時遵循李世民的聖旨,長途跋涉嫁到遙遠的吐蕃,可見其大義凜然的性格。吐蕃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完全不同,無異于改頭換面一般。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當時的唐太宗覺得一樁婚事就可以少犧牲無數軍隊,何樂而不為。他非常崇尚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政治理念。貞觀十四年,松贊幹布不辭辛苦的來到長安,帶來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就是為了和世界強國唐朝聯姻,攀上這個強國,讓自己有所依靠。李世民想的是為了減少戰争。松贊幹布也是少數民族著名的英雄,生活在雅魯藏布江的河谷地區,征戰勇猛,然後統一藏區,坐到君主的位置。李世民當然就很看好他,于是文成公主十幾歲就嫁給二十多的松贊幹布。

在貞觀十五年,李道宗親自護送文成公主從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幹布則在青海迎接,舉行了世紀婚禮,完事後,帶着文成公主回歸吐蕃。當時唐太宗給文成公主的陪嫁物奢侈至極,比吐蕃的聘禮貴重幾十倍:各種珍寶,佛像,文化書籍,醫療,種田方法。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和親,是不允許攜帶絲綢,和農作物的種子。就算是到了唐朝,這些制作的技術,也是嚴格保密的,然而文成公主能大量的帶到偏遠地區,這就展現了唐太宗對松贊幹布的重視與信任。後來文成公主在那邊穩定之後,開始改變吐蕃人的人們生活方式。大肆宣傳種田,吐蕃的文化從原始走向了現代,松贊幹布大為開心,又命自己的臣子虛心向唐朝的随從學習詩書禮儀,後來專門讓家族子弟前往唐朝認真學習,把好的文化引進自己國家。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随文成公主到吐蕃的農業方面專家,精心教導吐蕃人種田,把中原的糧物種在高原地帶,到了收獲時候,大量的糧食讓吐蕃人大吃一驚,雖然吐蕃人也種植青稞,荞麥,他們卻不會管理,産量自然非常低。看到這樣的高産,心理是由衷的佩服漢族人超高的種植糧食水準。松贊幹布争取了文成公主的同意後,農業專家開始傳播這種種田的方法,使他們在放牧的同時,還收獲豐盛的食物。特别是絲綢的技術,把桑葉養蠶方法傳給他們, 是以吐蕃也能自己制作絲織品。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繼位,封松贊幹布為西海郡王,還賞賜金銀,詩書,谷物和文成公主的飾物。松贊幹布表示:皇上剛繼位,如果有不忠心的臣子,我一定帶兵前去讨伐。唐高宗非常開心,直接封他為賓王。趁着皇帝高興,松贊幹布有請求賜造酒,和筆墨紙硯的技術。皇帝都答應了。在文成公主的驅動下,那個時候唐朝和吐蕃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此人天生麗質,無奈成為和親的對象,但在有限人生中卻無限發光

永徽元年,松贊幹布辭世,文成公主卻留在了那邊,因為他已經喜歡上了那裡的子民,百姓也很愛戴她。西藏的大昭寺和小昭寺就是她設計的。在文成公主的影像下,西藏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很大變化,而且使漢藏人們的情誼更加深厚,可謂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