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治理是根據企業的資料管控政策,利用組織人員、流程和技術的互相協作,使企業能将資料作為資産進行管理。
資料治理是一種完善的體系,企業通過資料标準的制定、資料組織和資料管控流程的建立健全,對資料進行全面、統一、高效的管理。資料治理正是将流程、政策、标準群組織的有效組合,才能實作對企業的資訊化建設進行全方面的監管。實作需要企業高層的授權和業務部門與IT部門的密切協作。
資料治理覆寫了企業内幾乎所有的資訊化建設相關工作,不僅包含各類核心業務系統,也包括資料存儲、資料倉庫、資料分析以及其他相關的系統,最終實作資料的全方位監管,實作資料全生命周期的梳理和管理,保證了資料的有效性、可通路性、高品質性、一緻性、可審計和安全性。從技術支援範圍來講,資料治理涵蓋了從前端事務處理系統、後端業務資料庫到終端的資料分析,從源頭到終端再回到源頭,形成了一個閉環的負回報系統;從業務範圍來講,資料治理就是要對資料的産生、處置、使用進行監管;從控制範圍來講,資料整理必須通過對人員、流程和系統的整體設計和調整,滿足資料與業務的全面結合。資料治理工作主要有:資料标準定義、資料品質管控、資料安全管理、資料架構規劃等内容,以及建立包括政策制度、組織架構、管理流程、技術支撐等方面在内的資料治理保障體系。
資料治理的目标:
• 完善的資料管控體系。通過對資料管控組織、流程、标準和技術支援的統一規劃設計,實作資料管控過程的高效運作和持續優化,建立資料治理的長效機制。
• 統一的資料來源。通過對關鍵共享資料進行集中管理,確定關鍵共享資料的一緻性,建構企業層面的統一資料視圖。
• 标準化、規範化的資料。資料清理将實作現有資料的标準化,資料申請和資料審批等業務流程将控制新增資料的标準化,進而徹底改善資料不完整、備援、錯誤等品質問題。
• 提高工作效率。資料的标準化将使企業内部的資訊共享、業務融合更加流暢,業務對資料實時性、準确性的需求得到滿足,進而帶來工作效率的提高。
• 降低資料管理、維護、內建成本。共享資料分散在不同的業務系統中,想要保持資料的一緻性,就必須付出大量管理維護成本,但這仍然無法根治資料品質問題。資料治理通過對這部分資料統一管理,而後将一緻的、權威的資料通過接口自動分發給各個業務系統,大大節約維護成本,并且保證了資料的品質。
• 滿足資料的合規性。資料治理将幫助組織更好地遵從内外部有關資料使用和管理的監管法規,如SOX法案(7)、Basel Ⅲ協定(8)等。
實施資料治理的企業普遍認為跨組織的協調是治理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如何處理跨組織的資料不一緻問題是資料治理項目規劃和實施所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此外,資料治理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 資料治理項目的規劃:在規劃階段,企業往往在确定目标(治理哪些資料)和工具選型(購買哪些工具)上存在困難,因為難以界定資料治理的邊界,導緻投資規劃困難。
• 組織和制度建設:企業不了解如何組織資料治理團隊,如何激發業務部門參與的積極性,如何建立适當的規則和制度。
• 資料治理項目的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評估進度和保證資料治理的效果長期存在是企業普遍感受到的問題。同時,也有企業反映資料治理過程太過刻闆不靈活。
資料治理涉及管理方法與技術工具的綜合運用,完整的資料治理項目通常包括目标、組織、制度、工具、标準5個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