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來源 | 阿裡雲研究

編輯 | 阿裡雲研究中心 張楠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編者按: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雲計算則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雲計算市場規模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随着第三産業數字經濟滲透率的提升、“新基建”國家戰略的引領和資料量的快速增長,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成為關鍵基礎設施。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導語

2020年,疫情“黑天鵝”對全球經濟社會運作造成劇烈沖擊,但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卻逆勢凸顯。去年我國數字經濟整體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實作9.7%的高速增長,是同期GDP增速的3.2倍,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達到38.6%(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料)。

作為數字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雲計算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2019年,全球35個主要經濟體的公有雲市場規模與其數字經濟體量呈顯著的線性關系(見圖1)。然而,我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貢獻了全球GDP的16.3%(世界銀行銀行統計資料庫2019年資料),但公有雲市場規模僅占全球的5.1%(IDC,2019年資料),與經濟體量極不比對,這可能成為制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基于此,本文對比中國和美國的雲計算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中美雲計算市場差異産生的深層次原因,并對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前景進行探讨。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1 2019年全球35個主要經濟體的公有雲市場規模與數字經濟體量

注:公有雲市場規模資料來自IDC,數字經濟體量資料來自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料均經過對數化計算處理

市場規模、公有雲占比、SaaS占比

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10.8%

IDC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為193.8億美元,僅相當于同年美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的10.8%(見圖2)。但過去5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1.1%,顯著高于美國的23.8%。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2 2016—2020年中美公有雲市場規模及增長率對比

資料來源:IDC

中國公有雲私有雲平分秋色美國公有雲是絕對主流

資訊通信研究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為1334.5億元,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雲,兩者之比為1.07:1。由于私有雲的市場邊界相對不清晰,多數市場研究機構沒有披露美國私有雲市場規模資料。在此,使用私有雲部署開銷與公有雲部署開銷的比值,來反映二者市場規模的相對大小,美國2019年該比值為28.7%(作為對比,中國為70.3%),即美國私有雲市場規模明顯小于公有雲,公有雲是美國使用者上雲的首選項。

中國公有雲IaaS占比超六成美國公有雲SaaS占比近七成

2020年,中國公有雲中IaaS、PaaS、SaaS的市場規模占比分别為61.6%、12.9%和25.5%,IaaS占比最高且近5年來比重持續提升,從2016年的49.6%上升至2020年的61.6%(見圖3);2020年美國公有雲中IaaS、PaaS、SaaS的市場規模占比分别為16.6%、16.4%、67.1%, SaaS占比最高但近5年比重持續降低,已從2016年的79.3%下降至2020年的67.1%。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3 2016—2020年中美公有雲市場IaaS、PaaS、SaaS占比變化

影響中國雲市場的要素

企業生命周期較短對數字技術的投入優先級低

據美國《财富》雜志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每年有100萬家企業倒閉。中國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遠高于美國企業,這使得中國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傾向于把資金投向回報效果直接且顯著的地方,如營銷管道的拓展等。對于數字化這種周期相對較長且回報并不直覺的支出,通常并不是中國企業的優先選擇,甚至不是必選項。

勞動力成本較低企業傾向使用人力而非技術手段解決問題

依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公開資訊,2018年美國居民個人所得為3.6萬美元,其中 “非農就業人口”年收入約5萬美元。作為對比,盡管中國近年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但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8228元(約合4266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9251元(約合5931美元),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隻是美國的12%左右。然而,中美兩國的數字化産品和服務的費用卻相差無幾。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在面對業務需求時,更傾向于使用勞動力而非技術的方式去應對解決——與資訊業務系統相比,使用人力的方式盡管效率低下,但短期成本低廉且資源易于複用。

服務業的數字化水準高于其他産業,中國服務業占比有提高空間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數字化的發展都是興起并興盛于C端;相應地,在商業機構中,離C端越近的行業和業務,其數字化的水準也越高,即在國民經濟中,第三産業的數字化水準和對雲的使用量通常高于第二産業和第一産業。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2019年,全球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别為7.5%、23.5%和39.4%。而中美兩國目前的産業結構差異顯著:2020年,美國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依次為0.8%、17.7%和81.5%,同年中國的占比水準則依次為7.7%、37.8%和54.5%(見圖4),數字化水準最高、雲使用量最多的服務業在美國的産業結構占比顯著高于中國。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4 2020年中美兩國國民經濟三次産業結構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資訊基礎設施薄弱 雲化和資訊化同步發展

資訊化是數字化的基礎和前置發展階段,美國通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IT的大規模投入,奠定了堅實的資訊化基礎:早在1993年,美國的大公司均已實作辦公自動化;到90年代後期,世界500強企業中近80%已使用ERP軟體。在雲時代來臨前,美國已經完成IT基礎設施的建設普及。而中國在2014年雲計算開始興起時,整個社會的IT基礎設施仍在大興建設中尚未完善,這使得近年來中國IT基礎設施投資和雲計算基本同步發展,IaaS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市場供給能力差距顯著 中國産業生态尚在襁褓期

産業鍊不完善、供給能力不足,是導緻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小、SaaS占比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中國雲計算産業中的伺服器CPU、記憶體等核心硬體和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對國外産品依賴度高,如英特爾占我國伺服器CPU晶片市場97%以上的份額。共性基礎産品的供給尚可以通過全球化供應解決,而業務應用市場的供給仍在艱難探索中:中國的産業門類齊全、個性化需求多,國外SaaS産品隻能滿足少數需求,而本土SaaS廠商大多沒有親身經曆過資訊化時代,缺乏軟體标準化經驗, SaaS市場整體上仍處于目标使用者選擇、産品打磨甚至商業模式驗證的初期發展階段,SaaS供給無論是質還是量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雲計算重塑數字産業生态 公有雲服務過半數字經濟

1. 數字經濟的産業滲透率提升将拉動雲計算市場空間

資訊通信研究院的研究結果表明,2019年中國一産、二産、三産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别為8.2%、19.5%和37.8%,除一産的數字經濟滲透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準(7.5%)外,二産、三産均低于全球平均水準(23.5%、39.4%),三次産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更是全部顯著低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水準(一産13.3%、二産33.0%、三産46.7%),如圖5所示。未來幾年,在“持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和“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等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指導下,預計中國三次産業結構比例将基本穩定,服務業占比會略有提高。在此基礎上,三次産業的數字化水準将全面提升,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雲計算得以廣泛應用。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5 2019年中國、全球和發達國家的三次産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

2. 新基建為雲計算發展帶來空前機遇

目前,國家加快部署“新基建”,助力産業更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雲計算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通過資源管理整合、技術環境部署、網絡連接配接優化、算力彈性排程等方面的優勢能力,成為新基建價值實作和效用提升的關鍵支撐。“十四五”是新基建的集中建設安裝期,據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資将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計或超17萬億元。在新基建國家戰略的引領下,整個社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内将加大在雲計算領域的投資規模。

3. 快速增長的資料量将支撐雲計算的應用空間

根據IDC研究,中國在2020年産生的資料量達13.1ZB,占當年全球資料總量的21.4%;未來5年,中國資料量将持續快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4.4%,超過全球年複合增長率22.9%,是全球資料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見圖6)。資料需要經過IT基礎架構的計算、存儲等處理才能發揮價值成為生産要素,而雲計算已是IT基礎架構的主流模式——2019年中國雲基礎架構投資首次超過傳統IT基礎架構投資。快速增長的資料量将支撐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6 2020—2025年中國資料量及增速預測

未來幾年,中國的雲計算市場将快速發展,進而帶動中國的IT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3年,中國的雲計算市場規模将達到3754.2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1.8倍,2019—2023年複合增長率将高達29.5%。在雲計算發展的帶動下,中國IT市場規模将持續增長,預計2024年将達到5477.8億美元,相比2020年擴大23.6%,如圖7所示。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7 2019—2024年中國IT市場規模與增長率預測

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成為關鍵基礎設施

1. 企業數字化意識增強,公有雲成為數字化最佳入口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數字經濟所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重塑了人們對數字化的認知,即數字化不再隻是企業尋求更好發展的可選項,而已成為企業面對不确定性的必備生存能力。在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建構數字化能力時,公有雲具有無可比拟的優勢:其按需付費的模式将傳統IT項目的Capex(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性支出)轉變為Opex(Operating Expense,營運支出),有效降低企業資金壓力;而相較于私有雲,公有雲成本更低、無需維護、擴充性好,是企業低成本快速獲得數字化能力的最佳選擇。

2.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公有雲優勢逐漸顯現

盡管相較于美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足夠低廉,但近年來已持續攀升,特别是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年下降,可以預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未來将繼續上升。與此同時,數字化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在摩爾定律和邊際效應的雙重作用下,性能不斷提升而價格一路走低。此消彼長之下,企業将重新審視勞動力和數字技術兩種方式,日漸傾向于通過數字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特别是成本優勢顯著、應用生态豐富的公有雲。

3.大型政企愈發重視C端服務,相關業務傾向公有雲部署

中國的政府和大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時,通常選擇建構統一的私有雲平台,借助該平台打通業務系統提高流程效率。時至今日,私有雲的主要行業使用者包括政府、金融等,都愈發強調對C端的服務能力,如政府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動治理現代化和職能轉變。而公有雲對C端的覆寫水準和服務能力是私有雲無法替代的,未來大型政企會把越來越多的C端業務部署在公有雲上。

在上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将實作高速增長。IDC預計202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将達到659.5億美元,是2020年市場規模的3.5倍(見圖8)。數字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算力和資料,而IT基礎設施硬體是承載算力和資料的實體單元。近年來,中國公有雲IaaS在IT基礎設施硬體開銷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已達25.7%,IDC預計2024年公有雲IaaS占IT基礎設施硬體的比重将達到45.3%,如圖9所示。考慮到公有雲IaaS市場規模增速遠高于IT基礎設施硬體市場規模增速,加之公有雲服務中有近四成是以PaaS或SaaS形式提供,其相應的硬體資源并不完全由IaaS承載,可以預見,公有雲或将于2025年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體量,成為至關重要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8 2020—202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與增速

行業前瞻丨2025年公有雲或将服務中國過半數字經濟

圖9 2019—2024年公有雲IaaS占IT基礎設施硬體比例變化預測

雲計算将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重塑數字産業生态

1. 雲計算成為我國構築資訊技術産業發展新優勢的突破口

雲計算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關鍵底座。在以雲為核心的新技術體系下,中國通過把握技術更新帶來的曆史機遇,迅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資訊技術産業的差距——在IDC公布的2020年全球公有雲IaaS市場服務商前7名中,有3家來自中國。這使得中國有望從原來歐美長期主導的以大型機為核心的舊有技術體系中突圍,以雲計算為突破口搶占下一個科技制高點。

2. 借助雲對産業鍊上下遊産品的強大定義能力,我國數字産業有望做大做強

雲計算可以向下定義晶片、存儲和網絡等核心硬體的演進,向上重新規劃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大資料平台等基礎軟體的發展路徑。核心硬體方面,我國雲計算産業已成規模,能為伺服器CPU等晶片提供發展空間:利用分布式部署容錯性強的特點,單個晶片故障不會影響整體性能,雲計算天然成為晶片産業的最佳試驗場和孵化器,在此推動下,以“含光800”為代表的晶片已實作規模化應用。與此同時,幾乎所有軟體特别是基礎軟體都需要進行雲上重塑,這為我國軟體行業提供了“換道超車”的契機:以資料庫為例,過去中國市場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進入雲時代後,我國資料庫産品“PolarDB”已位列全球雲資料庫市場佔有率第三,跻身全球一流行列。

3. 雲的定位從資訊基礎資源向數字化作業系統擴充,SaaS成為廠商發力重點

長期以來,雲計算被視為一種普惠、靈活的基礎資源,而随着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推進,僅是基礎資源的雲化已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更加期望業務應用系統的全面雲化。

雲計算被視為可提供“數字化底座+數字化作業系統”的社會創新平台。其中,底座解決的是算力支撐問題,作業系統則為企業提供富集的應用服務,幫助企業實作業務更新、營運提效、體驗優化群組織更新。相應的,雲計算的重心随之上移,SaaS成為廠商發力重點:傳統軟體廠商以雲為核心戰略持續推進轉型;SaaS創業公司數量快速增長;網際網路廠商則以釘釘等協同辦公産品為平台,通過建構生态為使用者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未來幾年,中國SaaS市場生态将日漸成型,服務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