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光電專家帶領團隊多年研究,不斷推翻重建,最終完成整套專利技術的驗證,打破技術壟斷,達到行業頂端,真正做到破後而立。
第三期《看見新力量》采訪了中國5G産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獲得者——昇暘光學創始人李文宗博士,他展示了“光”的科學和藝術。

李文宗博士,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有超過20年光學設計與超精密加工行業經驗,現如今,已成為全球知名光學設計專家,具備豐富的先進技術産業化能力。
職業生涯中,李文宗先後擔任了台灣美隆工業副總、台灣普利爾數位投影事業部總經理、海信集團雷射電視事業部技術副總,并成為台灣工研院"投影技術五年發展計劃"項目負責人,該項目為台灣投影産業的技術奠定了夯實基礎。
2012年,李文宗博士擔任了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信數字多媒體實驗室雷射顯示所”所長,研發了全球第一台DLP微投,第一台自由曲面超短焦投影,第一台4K雷射電視等高精尖設計。每一個“第一”的背後都是對這個領域的不斷探索,更是李博士帶着研發團隊奮鬥無數個日夜才産生的結果。
“在超短焦光學領域,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龍頭企業,那就是日本理光。日本理光在2012年,推出‘内置分離反射式超短焦光學’全新專利技術,短短3年就壟斷了整個超短焦市場。直至目前,超短焦投影所用的鏡頭,60%以上依然采用的是日本理光專利技術。”李文宗博士感慨。
産品(鏡頭+光機)
也正因如此,深處該行業的李文宗博士認為,如果想發展中國的超短焦行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打破行業壟斷,勢在必行。整整三年時間,李博士和他的團隊不斷進行摸索,對之前的研究反複推翻再建。終于,在2019年,完成了整套專利技術的驗證。
據李博士介紹昇暘光學的發明專利技術為 “逆軸式遠心超短焦光學架構”,其量産成品在品質與日本理光超短焦鏡頭一樣的前提下,做到了體積更小、良率更高、價格成本更低等優勢,使中國超短焦行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
不可否認的是,超短焦光學,會成為今後的發展趨勢。現如今VR&AR越來越小型化、輕便化;智能音響等高科技裝置螢幕越來越大;4K雷射電視産品越來越普及,在這些産品的背後,超短焦鏡頭都在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上市的奔馳全新S系列釋出了AR-HUD(Head Up Display,平行顯示系統),這一系統的問世,認可了超短焦行業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這項應用對汽車界來說是一個顯示技術的革新,背後也是一個基礎光學技術的方向性改變。
AR HUD系統可以差別于普通的導航系統,采用虛拟的方式主動為使用者提供導航服務。因為汽車的體積原因,在制造時,安裝內建成本非常高,且難度大,很難落地。但是超短焦技術不同,比內建産品體積輕、成像更清晰、成本也更低。AR HUD系統可以說将超短焦光學的作用利用的淋漓盡緻。
超短焦光學是發展趨勢,随着5G開展下商業應用的不斷深入,全球超短焦鏡頭市場規模将進一步爆發。讓超短焦光學在投影\雷射電視、虛拟現實 、汽車電子、零售電商IOT顯示晶片4個領域供應鍊的重整、快速落地。
憑借專利技術,昇暘光學在由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主辦、阿裡雲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中國5G産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奪得決賽二等獎。在創業過程中,昇暘光學和阿裡巴巴達摩院光學研究室進行了技術層面的交流。“阿裡巴巴本身作為網際網路行業,在我的傳統認知裡可能對軟體方面的認可和投入會很高。通過這次5G大賽,以及和達摩院的交流中,讓我很欣慰的是,也看到到了阿裡雲對硬體的重視。包括和達摩院光學研究辦公室交流時,他們對我和超短焦行業也是十分認可的,也讓我覺得得到了肯定。”李博士表示。
技術研究和發明不可能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不要用“掙快錢”的思路來複制到真正技術發明上。隻有達到了量的積累,才能獲得質的飛躍,實作真正的“破後而立”。
李博士和其團隊,投身于研究,一直緻力于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他說,“20年,我們不覺得漫長。相反,覺得卻是前進的動力。我們沉浸在每一步的技術突破創新中,再将其商業化落地,這是理想,也是樂趣。”
本文為阿裡雲創新中心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備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