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劉偉光:真正的資料中台是什麼?

阿裡雲劉偉光:真正的資料中台是什麼?

金融機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把資料變成資産。

如果說過去資料沒有被應用對金融機構影響還不大的話,那麼在經濟增速下行、疫情仍持續延燒的今天,在傳統的靠投資、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增長乏力的時候,金融機構沒有理由不把這部分沒有利用的資料價值充分挖掘。

具體到中國金融業,特别是近幾年來,随着網際網路貸款,開放金融等新型業務模式的興起,衆多金融機構意識到,自身所存儲的資料可能産生巨大的價值,但是很多擁有“大資料平台”的機構,卻沒有辦法真正利用好資料。

一家金融機構花費億元購買了國外大型資料倉庫之後,業務人員想立刻調用某城市一個區的資料時,卻做不出來;不少銀行資料平台上有上千張報表,但是真正有用僅占10%;一家銀行信用卡部門想要給零售客戶做授信額度時,無法調取該客戶作為小微企業主的經營資料,因為這個資料存在該行其他部門的系統中;一家城商行在跟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做貸款聯營合作時,希望打通不同合作管道的資料,建立一個統一的風控平台……

從2020年2月底開始,阿裡巴巴副總裁,阿裡雲新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偉光整整拜會了65個金融行業的客戶,上面的那些痛點,都是客戶親口和他說的。

痛點就是機會。

2020年7月底,在杭州召開的資料中台高峰論壇上,阿裡雲宣布正式推出金融級資料中台。劉偉光表示,阿裡的金融資料中台是集方法論、工具、組織于一體的智能大資料體系,能夠幫助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把資料智能等能力嵌入到業務流程之中,賦能組織和員工,進而實作金融業務增長和創新,讓資料以資産化的方式為業務的增長而賦能,進而加速整體數智化轉型程序。

阿裡雲希望,他們能用真正的資料中台,幫助金融客戶将資料變成資産!

一、讓金融機構資料用起來!

疫情改變了很多行業,金融業也是其中之一。在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的智能客服、智能營運以及線上貸款等數字化營運需求,以及無接觸金融服務和線上互動式服務的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

疫情期間網點的癱瘓,讓金融機構意識到,要想應對未來的競争,就必須倒逼自己加強線上數字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存在于櫃台、手機APP和網銀這些層面,也是讓全鍊路的業務都能夠通過線上數字化方式進行互動,所有的服務線上上不僅是自助式,更多是數字化的互動式服務。

金融機構不是沒有IT化能力,在過去20多年中,金融機構幾乎是資訊化水準最高的行業。在十幾年前的2003年-2005年間,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工行、建行開始做資料倉庫,掀起了一波為期十年的資料倉庫建設的浪潮。

這些系統的建設基于當時的曆史背景以及業務需求,形成了很多“煙囪式”資料平台,無法形成面向全局的客戶視角,阻礙了資料價值發揮作用,造成了金融行業雖然是資料富礦,但仍有70%的資料價值未被利用的現狀。

在數字經濟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在與銀行客戶接觸時,劉偉光感覺到,在未來更多小微金融、農村金融爆發時代,銀行經營更多需要的不是關系,而是真正“水到田頭,資料全面嵌入到業務場景當中随需而動”的資料服務能力。

阿裡雲團隊希望,通過資料中台的實踐,未來金融機構的資料可以不再隻是給資料分析師用,不再隻是為上司生成報表,而是能讓金融機構每一位員工都能使用,讓他們能随時調用資料,為營銷、反欺詐和風控等業務場景所用。通過幫助銀行進行資料中台的建構,讓未來業務團隊就是資料團隊,銀行能徹底告别通過“提數單”來提取資料的現狀。

在劉偉光眼中,金融機構目前的資料倉庫、資料集市、管理駕駛艙、Hadoop大資料平台、MPP資料庫,未來都屬于資料中台的資料供給側,它們的作用是為上層資料應用提供資料“石油”,就像輸油管一樣。而資料中台就是“煉油廠”,它的作用是根據業務和客戶需求,将“石油”變成可以創造商業利潤的石油産品,如汽油、煤油、燃料油等。

歸根結底,資料中台一個根本性創新就是把“資料資産”作為一個基礎要素獨立出來,将成為資産的資料作為生産資料融入業務價值創造過程,提供推動企業發展源源不斷的生産力。

是以,劉偉光判斷,資料中台是繼資料倉庫之後,金融IT建設下一個浪潮之巅。未來,越來越多的銀行将會先将資料進行整合,再形成“業務資料化、資料業務化”的有效循環,建立統一的資料化平台。

用劉偉光的話說,整個資料中台是一個高度強調資料高度能力複用、資料資産複用,自服務式的資料服務,全局全企業級視角,站在使用者的視角為每個業務提供資料資産級别的決策支撐,這是整個資料中台建設的核心,它是一個真正的金融機構全局視角工程,并不是以科技部驅動的資料平台項目,這就是未來資料中台建設的精髓。

在過去的三年裡面,阿裡巴巴調整了19次組織架構。這些被稱為“晴天補屋頂”的動作,與客戶需求與市場變化密不可分,也正是發生在中台架構在阿裡巴巴蓬勃發展的時期。普通公司可能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折騰”。而實際上我們卻看到阿裡巴巴的組織架構調整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而這背後也得益于資料中台帶來的堅實根基。

二、破除資料中台迷思

關于資料中台,業界有很多迷思,網上有人發帖說它是玄學,有人認為這是新一波的廠商向甲方企業收“智商稅”的概念泡沫,有人認為這是給予CIO影響力的權柄,還有人認為它會對現有技術人員産生替代,更有人認為這是企業應對“危”與“機”的快速創新利器。“到底是不是玄學,今天如果你有幸加盟阿裡工作,你在每天使用資料的過程中,你就會知道到底是不是玄學,此外阿裡曾經在幾年前面臨的資料問題跟今天金融機構是一模一樣,是以我們真正把路走通過”,劉偉光這樣說到。

在和客戶接觸時,劉偉光也發現,現在每家廠商和金融機構講的資料中台故事都不一樣。背後的邏輯是,廠商向客戶賣的産品不一樣,是以講的故事也不一樣。如果這家公司産品以營銷為主,他的資料中台就與營銷相關;如果是反欺詐的,他的中台概念就與反欺詐有關;如果有分析資料的工具,他的故事就與分析工具有關。

在發展資料中台過程中,單純增大技術投入和人才投入無法保障企業經營效能的持續提升,隻有站在資料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才可能系統性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關于資料的諸多問題。是以,誰能率先解決面向數字經濟特征的全新資料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并在其指引下打造出平台級能力,誰就能真正意義上幫助企業把資料用起來。

一些創業者想把阿裡中台的經驗複制給更多的企業,比如,他們到了一家國内知名的酒企,手捧阿裡巴巴的中台心得,以為能照貓畫虎地搬進去,但很快他們發現,别說建系統,連電腦都帶不進這家企業的倉庫。這家企業的倉儲的勞工抗拒資訊化,隻接受用手寫單據的形式記錄貨品。原來,管理倉庫的人,每個月有一定比例的報損額。他們可以把酒報損後再拿去賣,但如果用電腦掃描進 ERP 的話,就沒法操作了。也就說建設資料中台首先得有資料平台的技術體系,否則沒法做空中樓閣。

是以,推動資料中台并不是隻是技術層面的事情。它需要企業一把手真正從組織、文化、部門、基金、管理、流程等等多個角度去推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而不是說建兩個項目,建一個大資料平台,全行的資料就都能用了。

那麼,真正的資料中台是什麼?

大資料的本質是資料的融合,資料中台把原本各自孤立的資料互相關聯、融合,通過抽象、加工建構資料資産标簽類目體系,進而賦予資料更深層次的語義和價值,洞察事物的本質。

“中台是一個龐雜系統,包含了技術、方法論、人才建設,以及打破部門牆的文化建設,包含‘一把手’驅動的文化,同時資料中台也包括了傳統的資料倉庫和大資料等技術體系,并疊加資料應用和資料分析預測以及資料和人工智能結合的應用,真正成為能夠為金融機構每一個員工提供資料使用/分析/預測的智能化資料應用平台”,阿裡巴巴副總裁劉偉光說,資料中台的建設不僅是個項目,是組織文化的變革,是真正把資料變為資産一種真正的變革。

“最重要的是上司要轉變思想”,劉偉光建議金融機構從戰略群組織角度考慮資料中台的實踐,比如另設數智銀行部、數字銀行部并賦予權利,專門從事資料中台業務推進,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台能真正受到實效。

為了讓人們更好的了解中台,劉偉光用了一個航空母艦的比喻,資料中台就是一個公司的航空母艦,它上面具有飛機維修、加油、供給等等很多職能,飛機是打仗用的,這就對應業務線的需求,等打完仗後,飛機可以回到航空母艦上進行維修、加油,再起飛,再回來加油。是以,航空母艦是輸送炮彈、輸送能力的平台。資料中台也起着同樣的角色。

資料中台除了給金融機構帶來降本增效的價值之外,也能真正推動業務的增長群組織的變革。這是阿裡巴巴過去一路走來的經驗,雖然不是那麼容易直接借鑒,但是卻能給每一個緻力于轉型的金融企業帶來啟示,這也是阿裡雲輸出資料中台的底氣所在。

劉偉光說,相比其他廠商,阿裡雲有兩個優勢:一是工具的豐富性,阿裡雲資料中台産品集合了市面上所有的工具,從工具層面,從資料處理層面,到上層應用層面,到資料的使用層面,到BI層面,到決策層面,可以說面面俱到。二是阿裡是真正做過資料中台的企業,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阿裡踩過幾乎所有的坑,掌握一套資料中台的方法論。

是以,資料中台,表面上看是技術架構,實際上蘊含着戰略、業務與營運等内涵的理念。了解透、用得好,它有可能成為金融機構改革的一個切入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但如果了解偏頗、盲目上馬,則可能成為一筆見不到實效、勞民傷财的大額技術投入。

劉偉光和同僚,希望能夠正本清源,用正确的資料中台方法論和全面的技術工具,讓金融機構的資料真正變成唾手可得随需所用的資料資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