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湛技藝讓五當召文物重獲新生

關注提示

點這裡擷取更多資訊!

2021年12月25日,塵封多年的一批五當召可移動文物,包括唐卡、銅器等102件,經過專業人員7個多月的修複,通過了從北京來的專家組結項驗收。

精湛技藝讓五當召文物重獲新生

2021年年初,五當召曆史上一批損壞嚴重的可移動文物的修複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物部門研究決定,先對包括一座出自宮廷的泥金工藝壇城和一座1.7米高的勝樂金剛雙尊造像在内的77件銅器和25幅唐卡進行搶救性修複。

“這批文物在‘文革’時期遭到嚴重的人為破壞,沒有一個是不變形不扭曲的,令人很痛心,這次響應市委市政府文物保護的要求,對這批文物進行修複,就是為了讓它們重獲新生。”五當召綜合保障中心羅傲特根主任介紹說。

文物的修複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程,為此五當召聘請了專業的隊伍——文物修複專家許正雄團隊。從2021年夏天開始,一直到12月,技術人員用精湛的技藝,專業的手法,對這些文物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大手術”,将102件文物逐一修漏補缺,恢複原狀,修舊如舊,讓這些文物重新煥發迷人的光彩。

壇城的修複,采用創新的液壓裝置進行整形,用橡膠水進行局部粘合。壇城共分為三層,一層缺失很多,需要進行補配,先做塑型,再用錾刻的方法進行修補,接下來進行打磨抛光,上色清洗,用焊工藝焊出第二層壇城的底座,用畫工藝,鐵筆畫出紋飾,壇城上共有四種顔色,上面畫的紋飾,用塗料進行加強,加強後進行補描。文物修複項目負責人肖俊濤介紹:“修補文物工具考究,我們團隊根據此批文物的特性,自制了40多把粘筆以及補配架。文物上的花紋比較多,做每一個花紋都需要不同的粘筆,才能還原文物原有的圖案。”

勝樂金剛采用錾刻技術進行修補,将銅闆放在上面繪制花紋,然後進行錾刻。由于破壞嚴重,需要補配的材料較多,修複人員根據對殘留部分的分析,發現原材料是紫銅,于是裁剪出不同的紫銅材料修補了佛像。

唐卡上有污漬,周圍的襯布已經糟朽,需要先進行清洗。唐卡有裂痕,修複技師就在後面附上一塊紗布,根據原有的顔色質地進行更換,更換用布是四川雲南定制的老布,風格顔色與原來一緻。

清畫琺琅鐘表是皇家賞賜,技術人員在修補過程中咨詢了故宮鐘表部主任王津先生,王先生對鐘表的修複提供了大量專業支援和修複建議。據王先生介紹,故宮收藏了幾百部鐘表,五當召這台清畫琺琅鐘表和它們都不同,連類似的款式都沒有,是以,這台鐘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此次文物修複,遵循文物保護修複理念,将現代科學技術融入了傳統修複技藝,提高了保護修複的科學性,同時修複團隊也給予了文物保護建議,以便文物的長久科學儲存和利用。這些文物管理比較規範,且開展了全面、詳細的文物現狀、病害調查以及相應的科學分析檢測工作。本次保護修複任務,達到預期目标。”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陳建立教授評價道。

該批珍貴文物具有鮮明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特點,承載着大量曆史資訊,經搶救性修複已重新展現凝重而悠遠的特有文化神采。目前新修複的文物已陸續“入駐”五當召珍寶館,并将很快與遊客見面。

終審:吉豔敏

複審:王佐政

初審:王猛

編輯:陳喬新月

來源:標頭日報、標頭市五當召綜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釋出

精湛技藝讓五當召文物重獲新生

覺得好看,随手“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