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北立面 陳颢

東灘濕地位于崇明島最東端的長江入海口,是鹹淡水結合的河口型潮汐灘塗濕地,處于全球鳥類八大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洲”路線中段,是亞太地區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野生鳥類集居、栖息地之一。為了修複由90年代引進的用于固灘的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引起的濕地生态惡化問題,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13年啟動了滅除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與鳥類栖息地優化工程,并于2019年全面完工。與之配套的科研宣教中心是科研監測、鳥類環志、管護執法、科普教育的重要工作平台,承擔着宣傳和展示生态環保理念、促進對外交流合作等功能。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基地位于保護區東北部修複後的蘆葦濕地内,四周水天一色、人迹寥寥、群鳥栖栖。在一片大自然主宰的環境中,建築希冀以一種謙遜又敬畏的姿态介入其中。元代(14世紀)山水畫家王蒙的《具區林屋圖》所描繪的散落掩映于山水之間的隐居棚屋在設計起點上給了我們啟發,我們從中領會到人于自然之中求得安定的存在感的兩種原初狀态:居于谷地和居于檐下。為了在從建造到使用的全過程中最少程度地侵擾現有的生态系統,建築體量化整為零、錯落布局,成為一組以樁柱平台架空漂浮于水面之上、掩映于蘆葦叢間的水上聚落,并用一條曲折蜿蜒的水上棧橋将會議展覽、食堂、研究和宿舍這五棟大小差異的建築聯系起來。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鳥瞰軸測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同時,我們通過原型的轉換和尺度的操控去創造能夠回應天空、濕地、蘆葦、飛鳥這些環境特質的室内外空間氛圍。設計的起點是王蒙畫中那些浮于水天之間、居于屋檐之下的“雙坡棚屋”這一空間原型,我們把雙坡屋頂上下反轉成為一個“Y”形懸臂空間結構體,而兩個“Y”形獨立單元幷置形成的“YY”空間與雙坡原型相比則具有了新的空間意義: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生成分析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剖透視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北立面 陳颢

首先,它們之間的覆寫空間繼承了雙坡小屋的庇護之感,創造了由内向外對于廣闊的濕地水準性景象的捕捉和限定,但是屋脊部位的打開令其更向天空延展和開放;同時,屋上的反坡空間具有了一種居于山谷之中的可能,而這些微型山谷提供了在高處對于更顯闊遠的水準性景觀的再次裁剪與組構;再者,相比于雙坡原型的下壓緣側空間,新結構的檐下緣側具有先下壓再上揚的空間轉折,創造了向環境打開的緣側感受。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南立面 陳颢

通過一系列“Y”形單元結構的幷置與變異,形成均質又富于變化的連續坡折屋頂,創造了一系列尺度差異的被覆寫空間,容納了會議、展覽、研究、駐場、咖啡、食堂等多種空間内容(Program),并通過流線的配置、庭院的介入、圍護界面的透明度變化、結構跨度和高度的差異、以及屋頂脊天窗和高側天窗的不同配合,讓不同功能的空間産生一種模糊的差異化定義,并鼓勵靈活多樣的使用方式的介入。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檐下遙看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北側局部外觀 陳颢

由于這種特殊的線性空間組織方式,建築内部産生了一種靜觀和動觀自由切換的奇特體驗:當居于某一空間單元内時,平行于結構單元的視野是一種有身體包裹感的屋内檐下靜觀體驗,外部的自然景色橫亘于眼前;而當在不同空間單元間穿行時,高低明暗的交替變化所形成的節奏感如同穿行于園林宅院之間。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西立面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檐下 陳颢

而這種靜觀與動觀的切換在會議展覽棟(A棟)的屋頂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一條在屋頂上的“山谷”和屋頂下的空中穿行的步道将平視遠望的濕地框景和俯瞰近觀的室内景象交替結合起來,如同對于場地特質的閃回式诠釋。深遠出檐覆寫下的建築聚落方式讓建築體量破碎化與片段化,消解了不同規模單體的尺度差異,形成淩駕于水上的層疊的陰影中的模糊建築,用一種“重而輕”的方式來與這一特殊的場地相關聯。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南側廊下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屋頂檐口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檐下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室外樓梯 陳颢

考慮到高濕高鹽與大風環境的耐候與維護挑戰,我們并未采用鋼、木等輕質結構,而是以鋼筋混凝土作為主體結構,同時盡量選擇簡化與直接的構造類型。A、B、C三棟樓采用局部帶折闆的“Y”形懸臂鋼筋混凝土十字柱排架結構,其中A棟由于懸臂較大全部采用型鋼性混凝土結構,展廳局部帶有鋼結構夾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多功能廳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咖啡廳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前廳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展廳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二層展廳 陳颢

而D、E兩棟宿舍則是鋼筋混凝土折闆結構。為了讓混凝土結構以粗犷的方式存在于濕地環境中,我們采用了30厘米寬的長條松木模闆清水混凝土工藝來獲得強烈的自然木紋模鑄效果。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室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宿舍棟室内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室内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而非結構的圍護及分隔牆體的内外表面全部采用中剖翻新後的回收木模闆,以求得一種材質表達上的同構性。由于深遠出檐的庇護,大部分的外牆采用了帶垂直格栅的落地玻璃,既最大限度地引入風景,又對飛鳥比較友好。棧橋及水上平台的現場預制混凝土條闆留縫鋪地用自然粗犷的質感強化了臨于水上的感覺,又為下部蘆葦的生長預留了空間。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檐下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檐下看宿舍棟 陳颢

屋頂所有反坡“山谷”的底部都有微起伏的覆土和低維護的芒草及灌木種植,而所有的斜屋面除了收邊部分采用钛鋅闆之外,全部采用了收割加工于東灘濕地的蘆葦稭稈進行覆寫,并由本地蘆葦編織工匠進行施工指導,以展現就地取材、增進環境融合度和可持續的循環利用。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屋頂花園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宿舍棟屋頂花園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北側局部外觀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宿舍棟北側局部外觀 陳颢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總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整體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地下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屋頂平台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屋頂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宿舍棟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一層平面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剖面圖A6-A6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剖面圖A2-A2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剖面圖A3-A3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剖面圖C1-C1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剖面圖B1-B1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剖面圖B4-B4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剖面圖D1-D1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宿舍棟剖透視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剖透視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研究棟剖透視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會議展覽棟詳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食堂棟棟詳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軸測圖

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緻正建築工作室

結構軸測分析圖

項目資訊

項目名稱:崇明東灘濕地科研宣教中心

建築師:周蔚 + 張斌 / 緻正建築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周蔚、張斌

項目建築師:金燕琳(方案設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徐躍(施工配合)

設計團隊:王佳琦、胡麗瑤、劉昱、張雅楠、孫嘉秋、楊敏、薛楚金

結構顧問:和作結建構築研究所/張準

合作設計: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建設機關: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施工機關: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2013.07-2015.03

建造時間:2015.03-2019.06

占地面積:2,771 m

建築面積:4,092 m

結構形式:帶局部折闆的鋼筋混凝土十字柱排架結構,局部鋼結構(A、B、C棟),鋼筋混凝土折闆結構(D、E棟)

建築層數:地上1層、局部夾層,地下局部1層

主要用途:會議、展覽、研究、食堂、宿舍

主要用材:水性矽烷保護劑罩面松木模清水混凝土,钛鋅闆,蘆葦稭稈,平闆玻璃,烤漆鋁闆,鋁型材,型鋼,松木闆,耐磨混凝土

攝影師:陳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