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簡介:姜皓楠(昊楠),阿裡雲資料庫産品事業部 | 資料庫産品經理。具有10年以上資料庫從業經驗,對于Oracle記憶體管理、性能調優有深入了解。先後負責過SQL Server、Redis、MongoDB等資料庫産品經理職責。目前負責MongoDB與雲資料庫專屬叢集MyBase産品的規劃及商業推廣。
以下内容根據演講視訊以及PPT整理而成。
點選觀看回放 更多課程請進入“ 資料庫大講堂”了解
本次分享主要圍繞以下五個方面:
一、個人職業生涯介紹
二、資料庫發展曆史介紹
三、DBA職業定位
四、雲資料庫時代現狀
五、資料庫上雲新玩法——專屬叢集MyBase
一、個人職業生涯介紹
姜皓楠職業生涯前半段進行了單一産品線技術積累,後半段進行跨行業積累,該種職業經曆的累加帶來了很高的附加值。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清晰認識的同學可以考慮此方向,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作為參考建議,希望大家對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

1.單一産品線技術積累
姜皓楠2008年大學畢業之後在選擇了資料庫領域做Oracle軟體開發,進行Oracle性能診斷工具研發。在公司影響下對Oracle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學習,包括Oracle核心、記憶體管理、性能調優等。同時公司收集性能資料的技術要求對資料庫的記憶體結構、工作原理等具有深刻的認識。此段經曆為姜皓楠打下了非常好的技術基礎。
2014年回國後在甲骨文(Oracle公司)中國原廠做Oracle GCS售後工程師。當時Oracle相關人員的市場價格大約1.5W~2W/月,但是MySQL價格約3W~4W/月。從産品層面看,Oracle比MySQL優秀數十數百倍,價值卻與MySQL差距甚大。現在來看,産品的不足正需要人為解決,亦是DBA核心價值所在。在當時Oracle走下坡路,網際網路新興發展的情況下,MySQL工程師十分稀缺,自然薪酬更高。由此可見,在進行職業規劃時,不僅要關注工作本身,還需要關注市場需求。
2017年開始轉型做産品經理。2014年有過轉型想法,但是Oracle早期不認可雲市場,後來雲轉型并不很成功,直至今日Oracle在雲市場仍然落後很多。Oracle無法在公共雲上做産品規劃,姜皓楠可選路徑是RDS,商業性關系型資料庫公共雲可選的隻有SQL Server,是以轉型為SQL Server産品經理。當時利用一個月時間研讀官網文檔,對SQL Server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做到了快速上手。
至此姜皓楠的前半段職業生涯是在單一産品線進行深入技術積累。姜皓楠認為,如果大家想走技術路線,打深打通單一産品線非常有優勢,精通某一領域後,後期轉型學習其他相關領域技術或産品時也可以快速上手。
2.行業積累
2018年姜皓楠轉型為Redis産品經理。從RDS轉型為Redis的跨度非常大,存在一些技術壁壘。所幸Redis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利用小半年時間對Redis進行了深入學習。
2019年轉型MongoDB輕松了很多,尤其是MongoDB 4.0之後與RDS做市場暨合,有許多相似之處。2020年接手MyBase産品。
二、資料庫發展曆史介紹
該部分介紹資料庫發展曆史與祛濕茶,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經曆确定自己踩在哪個時間節點,對自身職業規劃得到更清晰的認識。
1.商業關系型資料庫
資料庫起源于1960s。資料庫的本質是解決資料提取、計算和存儲的問題。計算機的本質是解決計算、存儲以及計算和存儲之間通信的問題。資料庫和計算機的本質是重疊,而資料庫對計算機的附加值是幫助業務快速進行的資料歸檔管理以及快速進行資料提取,亦是資料庫的本源。
最早設計資料庫時其目的就是簡單解決資料的編排、存儲、快速提取問題。在此背景下,1970s時IBM設計了System R系統(R即Relational,指代關系型資料庫), 該系統即為關系型資料庫的雛形。但是當時IBM并未認識其商業前景,未能将其快速商業化。後Oracle公司老闆Larry Ellison基于System R系統設計了關系型資料庫Oracle,并進行推廣,最終搶占了資料庫市場。
1990s 商業資料庫市場格局基本确立。三巨頭為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DB2(System R),并且市場分層清晰。Oracle主打商業級、企業級資料庫市場,Microsoft SQL Server主打中低端商業關系型資料庫市場,DB2主打金融級線下市場。
2.NoSQL資料庫
2000s網際網路新興,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網際網路行業、資料量爆炸式增長,大量資料催生了網際網路資料庫的發展。
傳統的資料庫市場是一款資料庫解決大部分的業務場景,但是難以解決NoSQL問題。NoSQL不是某一個資料庫,而是一類資料庫的集合。NoSQL難以定義,不是關系型的,能解決網際網路行業垂直領域的一些問題的資料庫都可以歸類為NoSQL。NoSQL産品系列主要基于Google的GFS、MR、BigTable三篇論文衍生而來,主要解決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大資料等場景的問題。2020s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曆史性事件是Amazon推出AWS服務,Amazon Webservice。
該時期可視為雲市場的原點,此後雲經過将近20年的市場教育才發展到如今雲市場的現狀。随着NoSQL的發展細分出了許多産品,如Key-value解決K/V緩存、降低延遲、提升并發,Redis,以及以文檔資料庫為代表的MongoDB,圖資料庫,HBase、Open TSDB等産品都在垂直領域紮下根。
3.雲托管資料庫
中國雲市場的起源在去ioe背景下開始。阿裡雲第一款産品是2009年在去ioe背景下産生的資料庫服務。 起初是由于阿裡巴巴已經将Oracle用到了極緻,無法支撐擴充,需要内部去Oracle系統,需要走分布式承擔集團業務,于是内部孵化了收個資料庫産品。基于此,将該産品開放給一般客戶,面向大衆提供服務,逐漸引申出了雲服務。
2009年,資料庫發展到雲托管時代,該時代将商業資料庫或開源第三方資料庫進行服務化的包裝、加工,在平台上提供資料庫服務。
4.雲原生資料庫
資料庫發展到今天已經走入雲原生資料庫時代,可将雲資料庫的彈性、資源池化等特性發揮到極緻,其本質就是資源池化、計算存儲分離解耦,以此催生彈性、擴充性、靈活性等能力。
雲原生資料庫發展到今天,阿裡雲、Polar DB、ADB、MyBase等産品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雲上資料庫使用服務。
三、DBA職業定位
該部分為姜皓楠從個人主觀角度解讀DNA職業定位,僅供大家結合個人認識參考了解。
1.傳統資料庫DBA
姜皓楠認為資料庫是在現有算力不足以支撐複雜資料提取、計算、查詢等情況下,降低資料提取成本,提升效率。 DBA的核心價值是在複雜業務場景下借助DBA的能力與經驗,通過人工幹預優化并提升資料庫計算能力,降低資料提取成本。
首先DBA需要讓系統工作起來,如安裝部署,包括賬戶設定等,讓資料能進行存儲、提取。 第二是優化系統。第三,當系統比較穩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需要考慮壓縮成本,亦是傳統行業一般DBA核心職能所在。當然在業務高速發展的情況下DBA可能會頻繁部署系統,後來也可能會發展出自己的業務中台甚至自動化管控部署等,在出問題時去解決問題。
2.雲時代DBA
雲時代DBA的價值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例如早期資料庫出現性能問題,可能是由于爛SQL、資源不足、并發能力不強,無法分散業務導緻的熱點問題等。早期解決思路是優化SQL、 增加資源、提升分布式。在雲時代,開通、變配等能力都是自動化的,也在逐漸接受自動調優等優化方式。是以DBA在該方面的價值可能越來越弱。同時雲時代資料庫成本毫無疑問逐年遞減,包括其規模化、摩爾定律、硬體成本等,将來降本也可以通過雲服務實作。
如今DBA的在技術層面仍然有一定價值,但是該價值在未來會愈加弱化。許多線下客戶、運維leader、CPU等必定帶着業務屬性甚至帶着業務優化進行DBA架構設計,對行業打深打透之後才能夠展現DBA的價值,或許是雲時代DBA的發展方向。當然以上是主觀見解,大家可結合自身認識考慮。
四、雲資料庫時代現狀
時至今日,雲發展近20年,從最初不被認可發展到現在被廣泛接受,從各種角度來看,雲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無非是何時上雲、何時全面上雲、是否徹底上雲的問題。
下圖所示為O’REILLY于2020年1月對技術崗上雲現狀的統計結果。第一個數字是上雲企業占比達88% 可見大家對雲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另一個數字是線下資料庫市場佔有率達90%,占比非常高。意味着大部分人都用雲,但是核心業務還線上下。根據采樣對象的公司員工規模進行分層分析發現,超過1萬員工的企業雲接受程度相對低, 而輕量公司如不到100人的公司,雲接受程度相對高很多,甚至100%業務上雲的公司比例達50%。大公司雲接受程度低也很好了解,大公司可能發展了幾年甚至十數年,在其發展初期沒有雲概念,是以重資産、機房、供應鍊的建設甚至技術棧的積累發展到今天,難以做到短期快速上雲,但是企業雲轉型已經非常明顯。
整個雲市場的現象是大部分人接受雲,但是大型企業上雲較慢,轉型成本較高,也有多種上雲阻力。另一方面,從Gartner線下市場、雲增長分析來看,可以預見未來資料庫市場一定是屬于雲的。Gartner認為到2022年,75%的資料庫将跑到雲上,增長率非常高。
五、資料庫上雲新玩法——專屬叢集MyBase
資料庫市場從線上到線下的同比增長十分快速,約為20%,其中公共雲資料庫市場以非常高的比例拉動着線下市場的增長。是以資料庫未來上雲是必然趨勢。
雲服務的本質是對傳統商業資料庫或開源資料庫進行封裝、管理、托管到雲上以提供雲資料庫服務。雲資料庫本質是将開通、變配、安全監控、告警、備份、懷疑等傳統DBA重複的工作進行封裝化、包裝化,以服務化方式提供給客戶,讓客戶專注于自身業務,減少資料庫管理,降低使用者使用資料庫的門檻。
資料庫早期屬于Pass服務,發展到今天,許多大客戶的上雲阻力是Pass服務相對來說不夠透明。比如出現問題時由于Pass服務考慮安全風險無法開放背景,DBA不能登入系統查找解決問題。大客戶對業務靈活性要求高,對自己系統的接受程度,包括DBA團隊技術積累往往需要靈活的資料庫管理能力,是以阿裡雲針對該背景推出了雲資料庫專屬叢集MyBase産品形态。
目前雲廠商沒有類似産品,MyBase是商業模式的創新。MyBase核心簡單來說是在公有雲上開辟一塊邏輯區域,建立一個邏輯叢集,在該叢集中以主機粒度進行資源配置設定。比如向邏輯叢集加主機,主機加進去即為一個資源池,以此進行資源池化。可在該資源池中開通任意資料庫服務。開通資料庫服務隻需要在控制台一鍵點選開通,自動搭建高可用架構,降低開通資料庫服務的成本。
底層提供管控排程層,例如執行個體遷移、資源變配、監控告警、資訊采集等。底層主機開放OS,客戶可以通過安全網絡登入到OS上進行安裝、資源收集以及診斷、運維、管理等操作,方式十分靈活。
MyBase将自建的靈活性與雲資料庫服務的應用性進行完美結合,面向大客戶提供靈活的資料庫管理模式。MyBase模式是阿裡雲2020年初上線的産品形态,目前在大客戶上雲方面擁有良好時間,客戶反響很好。MyBase靈活易用,可靈活對接線下系統,并保留客戶原有管理模式,同時通過主機的資源超賣提升資源使用率,降低成本,從多種角度滿足大客戶綜合TCO考量。
MyBase适合中大型企業級客戶進行上雲部署。目前MyBase系統針對企業級阿裡雲客戶提供免費試用。企業級認證的賬号可直接在MyBase産品首頁開通産品,一次可購買兩個規格的産品進行上雲部署,試用期為一個月,歡迎大家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