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種世襲門閥從中國的漢代一直綿延到隋唐時期。皇帝的後代想要繼續當皇帝,貴族的兒子要做貴族,他們也想讓奴隸的兒子永遠做奴隸,說到底都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的等級制度。

到了劉秀這裡,門閥勢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東漢的建立本來就是由各個大族一首扶起來的。到東漢末期,已經是尾大不掉,晉朝則達到了頂峰,皇帝完全控制在世族手中。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但在這期間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曹魏時期。曹操可是寒族代言人,太監養子出身,不是豪門,用人唯才是舉,不考慮出身,反對豪門階層的“唯德是舉”。因為自從漢代以來,不管是推薦制還是九品中正制,整個社會都緊緊掌握在門閥士族手裡。

想要做官需要依靠大士族推薦自己才能開始政治生涯,門閥大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形成了許多累世公卿的家族,就像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司馬家近千年世世代代有人出來做大官。亂世的實力派不和他們搞好關系,連糧食,馬匹都買不到,董卓這種地方豪強就是手裡拿着錢卻買不到軍糧。

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越來越不公平,官員品質越來越差,在和平時期尚能憑借國家機器穩定局面,但是到了亂世就要各憑本事吃飯了,三國時期人才緊缺,曹操打破尊貴卑賤的等級觀念,禮賢下士,亂世英雄輩出,導緻人才流向他。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東漢末年,士族已無法阻止割裂勢力的形成,為了維護自己家族利益,于是開始了政治投資,他們在乎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最大化,荀氏橫跨曹袁,諸葛投機三家。最後司馬氏這個更純正的士族統一天下,也是司馬氏作為超級士族更能代表士族的利益。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其實三國這段曆史小插曲之是以出現,就是軍閥與門閥的鬥争,而曹操就是軍閥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在和門閥鬥争,但曹操死後他的努力全部白費,曹丕為了自己的權力穩固,不得不向各大士族低頭,回到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老調子,曹操一人還是沒能阻止曆史的潮流。

我們所熟悉的一些曆史人物的死也正是這一場鬥争導緻的,楊修就是出自名門望族的名士,他參與了曹丕曹植的傳位之争,曹操自然會找理由除掉他,至于楊修的嘴賤,那隻是一個借口罷了。幼年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作為同樣士族出身的孔融結局也同樣悲慘。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在《宣示孔融罪狀令》裡說:“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從輿論上就把這個大知識分子搞臭了。不管是殺楊修、殺崔琰、殺荀彧、殺孔融,都是因為這些名士都是門閥的代表人物和擁護者。殺一儆百,也等于對整個士族集團的整體警告。

殺楊修誅孔融,看看曹操如何打破門閥士族,讓寒門再出貴子!

是以部分門閥士族雖然與曹操達成了短暫利益的交換,但這種支援是不可能長久的,是遲早會因利益沖突而破裂的,荀彧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說到底曹魏的政治鬥争還是兩種階級的鬥争。官渡之戰後曹操如日中天,豪族們隻是隐忍,但在曹操死後,他們便通過司馬氏來完成了颠覆。

是以當曹魏開始打擊豪強加強中央集權的時候,門閥大族全都倒向司馬氏。直到隋唐科舉制度興起,門閥之風才漸漸衰弱。劉禹錫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是一曲沒落戶終結的挽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