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中,阿裡雲智能雲市場總經理黃省江(花名:禅笑)将聚焦數智化,講述企業數智化以及價值的思考。

企業整個IT發展的階段
講數智化之前我們定義一下企業整個IT發展的階段,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圖上面講了三個概念:
一、資訊化
資訊化。企業在原始最開始的時候使用IT的軟硬體,以流程為中心,以IT系統包括軟體和硬體為工具,使得企業流程能夠變成一個數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實資料是一個軟體作用的副産品,大家用軟體基本上是為了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
二、數字化
數字化。數字化和資訊化核心的差別就是資料是一個核心,而不僅僅是一個副産物。是以在這個過程中流程和軟體都變成了一個過程和工具。它的核心是以企業業務發展為核心,而不是簡單的提效降本。是以數字化和資訊化在資訊化的基礎上往前邁了一大步。
三、數智化
數智化。數智化的特點是在數字化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在深度內建雲計算、中台、AI等智能技術,充分利用起來以後可以指導企業的判斷和決策。可以對未來的業務做預測。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以企業業務為核心,而再進一步細化,因為基于資料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進一步推動客戶側的營運以及企業内部、夥伴側的營運,它的特點是有智能化的能力以後,可以以營運為核心。
這三個階段我覺得之前可能很多的企業都沒有完全搞清楚這三個階段意味着什麼。如果說單從流程、單從業務或者是說工具、技術這些角度上面來講,單點并沒有産生革命性的變化,但如果把這些技術、流程、工具、資料包括業務運作的方式整合起來去看,真正是說每一步就往前跨了一個大階段。是以在我們稱為後疫情時代的現在,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數字化、智能化的能力,基本上這個企業未來會被淘汰掉。
了解整個IT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叫IT變成DT,現在是一個AIOT的時代。這個階段不斷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表述這個概念,核心就是講這三大步的跨越。
消費端倒逼供給端數智化轉型
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真正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比較好的階段是從消費者開始的。大家都有一個智能化的手機,基本上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代表了消費者數字化比較普遍的情況。因為消費者端數字化的需求如此旺盛,導緻企業的創新非常發達。另外一個是說因為消費者端資料和協同整個效應快速的發展,是以企業創新、創業、業務疊代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是以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成功的企業從企業建立到最後上市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短。
消費者端數智化的發展,其實是說中國已經到了非常高的水準,跟美國相比已經有相當的優勢。但是我們在企業端、供給端相對比較落後。大家可以看到一個資料,傳感器的滲透率、機器人使用的密度,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覺得是中國的企業更多注重實效,整個社會以及管理理念包括經濟發展的階段都還沒有真正像美國在To B市場上面那麼成熟。另外一點其實供給側的數字化因為剛剛開始,是以對大量的企業來說蘊藏着非常多的機會。我一直認為To B數智化的持續時間更加長,對未來的改變更加深遠,也蘊含着更多的機會。
簡單舉個例子,就拿阿裡雲來講,我一直認為雲計算這個業務做個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第一它是供給側商業模式的變革,第二帶來了大量的技術創新,第三做了大量的資料彙集,最後推動了智能化發展。是以整個雲計算這件事情裡面會涉及到多個因素混合在一起,然後進而形成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的更新疊代。是以這個浪潮一波過來,可以和産業一樣持續非常長的時間。這也是To B端整個數字化轉型和變革的特點,持續時候會非常長,投入會非常大,但是最後的影響會非常深遠,效果我相信一定是非常顯著的。
如何做數智化
如果說一個企業要去做數智化,怎麼做?我套用了業界比較流行的名詞叫飛輪效應,分成三步。
一、協同網絡效應
協同網絡效應,拿淘寶舉例子,淘寶是一個協同網絡,為什麼叫它協同網絡。淘寶作為平台,建立了一個網站,讓買家和賣家進行電商交易和買賣,這就是說買家和賣家形成的協同網絡。這是第一步。
二、海量資料
如果這個網絡越大,密度越強,協同效應就會更加展現。這不是說一個乘數的關系而是指數級的關系。是以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買家其實是消費者,賣家是供給側,就需要涉及到消費者和供給側密切的協同。這個協同的産生當中又能夠産生大量的資料。是以海量資料包括商品、交易、物流、買家資料,所有資料都在業務過程中頻繁的出現,然後逐漸積累。這些海量資料的積累是一個金礦,一個企業一定要注重資料的積累。
三、商業智能
海量資料有了以後,如果隻是平時做報告用的,那麼還是停留在資訊化的階段。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商業智能。
再拿電商舉例子,電商可以怎麼做商業智能呢?可以通過資料對使用者做畫像,主要的使用者到底是誰,哪些使用者喜歡買什麼的東西。這個時候通過買賣的資料包括供貨資料做智能選品,可以知道多少年齡的女性買家喜歡什麼樣的東西,這些東西裡面典型的代表商品是什麼。這樣的話可以推動供給側,推動商家做供貨和補貨。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知道大家購買的頻率和時間點,根據頻率和時間點進而做智能營銷,主動推送相應的商品給到合适的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商業智能。當然這隻是用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描述飛輪效應,不管是在電商領域還是再生産制造、金融、能源、地産等領域都存在這樣的飛輪效應。未來企業要在競争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懂得利用資料和智能的力量,幫助企業業務的發展,前提是要懂消費者、員工、合作夥伴,将人、财、物資訊融合起來,推動商業加速。
協同是數智化轉型的第一步
那麼飛輪效應第一步從哪邊開始,我個人覺得從協同開始,剛才講了協同網絡的密度、廣度決定了能不能沉澱海量資料。對于企業來說協同網絡第一步要做員工的協同,如果說員工在組織内部沒有辦法協同起來,那麼跟夥伴協同跟客戶協同都将不成立,如果說員工習慣了利用數字化的工具做協同,那麼企業内部的管理效率、營運效率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在組織内部能夠協同起來的時候,一邊對需求側可以和客戶做協同,另外一邊在供給側可以跟供給商做協同,這個時候企業就具備了數智化的基因。
後面我相信大家會看到我們各個夥伴包括阿裡雲的同學會講到更多關于協同領域的成功案例以及最近的一些産品和思考。我這邊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