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一):計算機網絡性能名額

計算機網絡性能名額

速率

定義:速率即資料率或稱資料傳輸率或比特率,是表示連接配接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輸資料位數的速率(就是一秒能夠傳輸多少比特(0或1))

帶寬

定義: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示通信線路傳送資料的能力,通常是指機關時間内從網絡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

機關是:比特每秒即b/s、kb/s、Mb/s、Gb/s

-

由圖可知,帶寬隻會影響機關時間内進傳入連結路資料的多少,不會影響傳播速率

吞吐量

定義:表示在機關時間内通過單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資料量

時延

定義:資料(封包/分組/比特流)從網絡(或鍊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延遲或遲延

機關:秒

組成:

  1. 發送時延:是指主機或路由器發送資料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資料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要的時間

計算公式:發送時延 = 資料幀長度 / 發送速率(信道帶寬)

  1. 傳播時延:是指電磁波在信道中傳輸一定的距離所要花費的時間

計算公式:傳播時延 = 信道長度 / 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

  1.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收到分組時所要花費的時間(處理資料)
  2. 排隊時延:就是分組進入路由器等待處理(轉入)和轉出所需要的時間

總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

時延帶寬積

定義:時延帶寬積是一個度量,指的是時延(s)與帶寬(b/s)的積

機關:比特(b)

由圖可見:面積即為時延帶寬積,是以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時延帶寬積即為鍊路中比特的容量

往返時延RTT

定義:從發送方發送資料開始,到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認(接收方收到資料後立即發送确認),總共經曆的時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認之前,可以發送的資料越多

RTT包括

  • 往返傳播時延 = 傳播時延 * 2
  • 末端處理時間

使用率

定義:計算機網絡性能名額的使用率一般分為兩種:信道使用率、網絡使用率

信道使用率:信道使用率主要取決鍊路上是否一直有資料 信道使用率 = 由資料通過的時間 / (有 + 無)資料通過的時間

網絡使用率:信道使用率的權重平均值

由圖可見:使用率越高,時延越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