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梅花,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曾引得曆朝曆代的詩人歌詠其不畏嚴寒的傲雪之姿。是以,流傳于世的梅花名句數不勝數。“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香中别有韻,清極不知寒。”這些詩句都從形與神兩方面刻畫出了梅花的氣韻。

但蠟梅和梅花,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細究起來,你知道這些詩句到底寫的是梅花還是蠟梅嗎?封面新聞邀請到了科普作家孫海,二解“梅花檔案”。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宮粉型梅花

陸遊:愛梅花,但沒完全懂它

“與梅同譜又同時,我為評香似更奇。”數百年之前,荀秀才曾贈予了陸遊十枝蠟梅。這位南宋的“梅花愛好者”對蠟梅的香氣甚感驚奇,遂留下了《荀秀才送蠟梅十枝奇甚為賦此詩》。誰知道,開篇兩句,竟錯了一半,引得後人在梅花開放之際年年圍觀。

孫海介紹,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的植物,而梅花是薔薇科李屬植物,自然不“同譜”。除此之外,蠟梅和梅花的開放也不“同時”:“蠟梅和梅花開放的時節一前一後。蠟梅在中國的南北方均有分布,也更耐寒,《姚氏殘語》稱蠟梅為‘寒客’。入冬初放,開于春前,又名冬梅,因為百花之先,故又稱早梅。而梅花原産于中國南方,它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溫暖濕潤的南方地區才是梅花最适宜的生活環境。梅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首,梅花開過,就意味着春的來臨。”

那我們該如何分辨詩人筆下的到底是蠟梅還是梅花呢?孫海提供了一個法子:從稱謂、香味和色彩上區分。

“曾任成都知府的南宋詩人範成大在《梅譜》中寫下:‘蠟梅,香極清香,殆過于梅’。可見,相比梅花,蠟梅香味更濃烈。同時,蠟梅的花色鵝黃,李商隐就曾寫過‘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塗額藉蜂黃’,黃庭堅也有過‘聞君寺後野梅發,香密染成宮樣黃’的詩句。”但孫海也說道,“在唐代時,古人對蠟梅與梅花并不區分,稱蠟梅為黃梅或早梅。”

但是以香氣濃淡來區分蠟梅和梅花,也并非屢試不爽。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蠟梅

真正的梅花:香、很香、非常香

陸遊一生留下的詠梅之詩多至百餘首,其中許多都是在蜀地留下的。想必成都人都很熟悉他的“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或許你會以為,能夠做到“二十裡中香不斷”的,隻有蠟梅。但是孫海卻告訴記者,陸遊縱馬奔馳時,這一路看到的應該是梅花。

“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的範成大登臨錦江合江亭附近的芳華樓,曾眺望連綿二十裡的梅林,後來他在《吳船錄》裡記述:‘綠野平林,煙水清遠,極似江南。亭之上曰芳華樓,前後植梅甚多。’陸遊在江邊打馬飛奔時,穿越的就是同一片梅林。”

其實,在觀賞梅花中,有一支群系的梅花也能有如此濃郁的香氣。

“觀賞梅花以梅花品種間的親緣關系分為真梅系、杏梅系和櫻李梅系三個群系。隻有真梅系的觀賞梅花,是從梅這個古老的中國物種選育出的梅花品種,梅是唯一的親本,沒有滲入其他物種的基因。也就是說,隻有真梅系的梅花,才算是真正的梅,這一支是梅花的嫡親血脈,”孫海解釋道,“這種真正的梅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香、很香、非常香。”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玉蝶型梅花

孫海說,真梅系的梅花,又有許多的品種,按花型、花色、萼色等标準大緻上可以分為江梅型、宮粉型、朱砂型、玉蝶型、綠萼型、灑金型和黃香型七型。這其中,還有一種梅花,能夠呈現千年之前野生江梅的樣貌。

梅是我國原産的花木,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它原本生長在南方山澗水岸邊,是以也被稱作是“江梅”。孫海告訴記者,在現在梅花的品種中,江梅型梅花還能一展千年前野生梅花的風采。“江梅型梅花為單瓣,每朵花有五瓣花瓣,花瓣較圓,為白、粉等單色,花萼紫綠相間,帶着怡人的清香。”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朱砂型梅花

中國人對于梅花的喜愛,從漢代就已經開始。據《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到了唐代,就已經有了江梅型、宮粉型梅花,蜀地也出現了當時全新的朱砂型品種,被稱作是“紅梅”。到了宋代,綠萼型、玉蝶型梅花等也開始出現。

歲時草木記|陸遊和範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見證者到底是梅花還是蠟梅?

綠萼型梅花

“綠萼型梅花花朵潔白,梅香四溢,因萼片呈綠色得名。宮粉型梅花的花瓣都是複瓣或重瓣,呈或深或淺的粉紅色,花香濃郁清冽,也是觀賞梅花品種最為豐富的種群。朱砂型梅花的花瓣為複瓣,從桃紅色到紫紅,分多層疊在一起,花絲淡紅,同樣有怡人的香味,”說起梅花的樣貌,孫海如數家珍。

跨越數百年,從青羊宮到浣花溪的那片梅林,或許已不是陸遊看到的那一片,但梅香卻從陸遊的詩中溢出,從青羊宮到浣花溪,再飄滿了成都這座曆史古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