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漢人朝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減至遼河流域;

北達戈壁沙漠,後至明長城;

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明軍退守至嘉峪關;

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今雲南。

曾在青藏地區設羁縻衛所,收複安南,明朝極盛時國土面積達一千萬平方公裡。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明朝疆域

明成祖朱棣時提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構想,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遷都北京。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1410年(永樂八年)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潰五萬蒙古鐵騎,蒙古本部鞑靼向明朝稱臣。

1414年(永樂十二年),明成祖舉行第二次北伐親征,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擊敗據險而守的瓦剌首領馬哈木,追至土剌河,馬哈木逃遁。瓦剌戰敗,明成祖诏告天下。

1422年(永樂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軍從北京出發,親征蒙古阿魯台所部,是為第三次北伐。明軍經開平向東北方向進軍,于闊栾海北道發現阿魯台部大批辎重,發兵焚燒,收其牲畜班師。回師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魯台,擊敗之。

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親征阿魯台。聽聞阿魯台為瓦剌所敗,大軍駐師不進。十月,于上莊堡接受也先土幹投降,封忠勇王,賜名金忠。十一月,班師回朝。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進犯邊關,朱棣組織進行第五次北伐。

北伐緻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解決了明朝前期的北方問題,明朝成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國,從此,明朝不再承認蒙元政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幼年深得祖父朱棣和父親明仁宗的喜愛,更有傳言朱棣奪天下有其一部分原因。

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朱棣冊立為皇太孫,多次随朱棣征蒙古。

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朱瞻基率軍尋邊,發現蒙古兀良哈部多次侵擾邊境,遂決定領兵親征。經過軍事讨論後,朱瞻基決定親率三千精騎迎戰兀良哈部,部下阻攔,宣宗言兵不在多而在精。

從出兵三千至明軍火器部隊到達,蒙古騎兵見為明朝禦駕親征之黃龍旗,皆下馬跪地請降。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明英宗朱祁鎮

正統十四年(1449年)王振慫恿英宗領兵五十萬親征,大軍離開燕京後,遇上大雨,兵士乏糧勞頓。八月初才至大同城。

王振得報前線各路兵敗,懼不敢戰,又令傳回,回師至土木堡,瓦剌軍追上,明英宗突圍失敗,随身錦衣衛全部戰死,王振為将軍樊忠怒殺,史稱土木堡之變。

曆史上最後四位禦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是誰?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武宗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關來襲,武宗非常高興,親自布置,自封名号大将軍“朱壽”,史稱“應州之戰”

該戰戰鬥中明軍幾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率軍救援,明軍才得解圍。

雙方大戰百餘場,武宗與兵士同吃同住,親手殺敵一人鼓舞士氣。小王子最終自度無法取勝,引軍西去。

關于“應州大捷”還有另外說法:《武宗實錄》載蒙古軍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存在很大争議)

後世關于該書的了解,認為可能為文言文分數所表達,蒙古傷亡十分之六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