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科技雲報道原創。

超融合在中國已走過第七個年頭,如今已經沒有人再問“什麼是超融合”。

據Gartner 國内技術成熟度曲線2017年報告所預測,超融合系統(HCIS)将在2019-2022年進入實際落地階段,成為真正的市場主流。

事實證明,超融合的確定持着“加速沖刺”的狀态,随着國内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選擇超融合,其落地速度甚至比Gartner的預期還要快。

可以看到,衆多創業者湧入超融合市場的草莽發展期已收尾,超融合正在快速進入新一輪的升維大戰。

站在2020年的關口,下半場的超融合拼的是什麼?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超融合下半場:以業務與應用為主導

回顧超融合的發展曆史,會發現早期的超融合更強調IT架構上的革新。做到将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虛拟化,就算完成了對傳統三層IT架構的颠覆和替代,但實際上隻是各種軟體服務的堆疊,離“軟體定義一切”這個理想還很遙遠。

發展到到近幾年,比較成熟的超融合産品,已經逐漸實作了基于私有雲、托管雲、混合雲等多種雲架構的傳遞。

在應用場景上,超融合也從企業的邊緣業務走向了關鍵業務,既能夠小節點起步,也能夠承載大規模的生産環境,可以說是企業雲計算落地的實質性标準。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超融合進化到今天,作為一種普适性的雲産品,使用者的需求和關注點自然也發生了變化:不再關心超融合的底層架構是什麼,而是關注如何支撐上層的業務與應用。

例如,在大多數傳統企業看來,超融合最大的價值在于标準化、簡化運維,能夠快速地實作從傳統IT模式到雲資料中心的跨越,并支援業務快速上線和環境的建構。至于底層架構如何實作,既不關心,也無力關心。

對于偏網際網路的創新型企業而言,本身就是全新的數字化架構,他們更在意超融合産品是不是“多面手”,能否提供豐富的架構延伸能力,去适配業務環境的不斷疊代,可以說是立于當下,着眼未來。

而大中型集團化企業,規模更加龐大,業務場景更加複雜多樣,要實作的數字化業務目标就更多了,如:基于超融合實作混合多雲架構;延伸到分支多雲環境;建構更加龐大的組網、分級中心等等。

是以,超融合是否穩定可靠,是否能夠支撐多場景,并為下一步的數字化更新打下紮實的基礎,成為大中型集團化企業關注的重點。

總而言之,企業對于超融合支撐多場景、多領域、多業務的平台需求,已經越來越突出。

在這樣的趨勢下,超融合産品之間的比拼,就從原先的技術區分,逐漸轉變為基于應用定義場景的區分。

一句話,誰越靠近企業使用者的需求,對業務場景挖掘得越充分,誰就更容易在超融合領域脫穎而出。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超融合“破局者”:青雲QingCloud之青立方

IDC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超融合産品市場規模28億元,2020年将達到100億元。在巨大的市場面前,超融合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參與者衆多,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國内超融合的市場格局并不穩定,常有“破局者”跻身頭部陣營。

2015年首次推出超融合系統的青雲QingCloud,便是這樣一個“狠角色”。在國内超融合市場,青雲QingCloud入場并不算早,但卻是增速最快的一個。

IDC《中國軟體定義存儲及超融合市場跟蹤研究報告》顯示,2017-2019年,青雲QingCloud旗下的青立方超融合系統,連續三年入圍核心廠家,穩居中國超融合市場前六。

結合青雲QingCloud招股書資料,青立方超融合系統營收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增速高達98.83%。相比國内超融合存儲系統(HCI)市場33.9%的增速,青立方的市場增長可以說是相當兇猛。

從初出茅廬的“新秀”晉升至超融合頭部玩家,青雲QingCloud到底有什麼秘訣?

近日,青雲QingCloud釋出了全新更新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我們不妨從這款最新的超融合産品一窺究竟。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據青立方産品經理趙宇航介紹,此次更新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實作了30多項功能優化及相應更新,主要涉及五個方面:系統平台功能增強、桌面服務、SD-WAN便捷組網、QingCare+專業服務、一體機硬體平台更新。

l 系統平台功能:主要展現在部署、管理、運維更加便捷化。

例如:在安裝部署階段,基于無人值守的方式安裝作業系統,使用者僅需四步便可實作安裝部署。在運維階段,依賴青雲QingCloud自主的“底層智能機器人社群自動運維”技術,實作了自動化的排程和相應的運維。在遷移階段,支援V2V遷移工具,使用者可以從異構的虛拟化平台,将原裝相應的資源遷移到青立方易捷版中。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l 融合桌面服務:在新版本中,桌面服務作為标準元件内置,且支援青雲QingCloud自研桌面和思傑桌面,并實作融合桌面的統一管理。

使用者可以在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上,同時建立多個互相隔離的、不同區域的桌面環境,為普通辦公、研發、設計、變更投産類等多種桌面場景提供靈活選擇。

l SD-WAN便捷組網:豐富了SD-WAN的部署模式,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組網的準入門檻。

此次在2.0版本内置SD-WAN虛拟光盒的基礎上,新提供基于SD-WAN私有化部署的模式,實作與各個分支的實體光盒建立安全連接配接以及多元化接入控制,滿足多個網絡的區域隔離配置需求。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l QingCare+專業服務:提供7*24小時原廠服務,是比較有特色的服務。

因為一般IT産品基本由原廠或者代理商提供相應的支援服務,在疫情發生後,現場支援的難度提高了很多。

但是通過QingCare+專業的能力,可以提供7*24小時原廠力度的支援,包括整體的安全接入,同時配合工單方式可形成靈活的互動。在操作和資料互動上,提供互動操作的錄屏錄像,滿足客戶合規和審計溯源的需求。

l 硬體平台:主要展現在超融合一體機的性能提升,以及國産化的适配。

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搭載英特爾全新第二代至強可擴充處理器,整體性能和成本效益均有提升,并支援RDMA網絡、異構存儲節點。

同時,與國産化晶片、國産化作業系統以及各類國産化應用做了相應适配。

總體而言,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打造的是一種“融合就緒”的體驗:

一方面,使用者能夠快速部署私有雲,并在未來平滑地更新到統一架構底層——全棧私有雲,對接公有雲,建構整體的混合雲方案。

另一方面,通過内置的桌面雲元件、光格網絡SD-WAN、國産化适配等能力,使用者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分支場景、複雜場景中。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這樣的整體疊代,既能夠降低大多數企業從零起步搭建雲平台的難度,也能夠滿足大中型企業在複雜組網、分支機構管理等業務場景上的要求。

換句話說,無論使用者的業務場景差異有多大,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都能夠提供相應的功能和方案,進一步降低使用者安裝部署、運維管理的難度,并對業務和應用進行支撐,可以說是向着“基于業務場景提供服務”的方向又邁進了一步。

對于使用者來說,無須關心IT架構,無須擔心技術門檻,隻從自身業務場景出發,就能夠快速建構符合自身需求且面向未來的雲基礎設施,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确是非常理想的超融合産品。

正所謂“人人會裝,人人會用,人人會管”。有了這樣的超融合,企業才真正地實作了IT基礎設施的自由。

融合就緒:高效支撐各類業務場景

不難發現,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發展始終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展現着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度洞察。

從1.0版本幫助客戶建構“小雲”環境,一步上雲;到2.0版本從簡出發的“雲就緒”環境;再到如今版本的“融合就緒”,打造新一代雲基礎設施,易捷版的産品成熟度已經越來越高,功能和方案的豐富程度大幅提升,使用者傳遞也變得越來越便捷。

最重要的是,這種“開箱即用”的傳遞能力,展現在越來越多的業務場景中,例如:

有些使用者從最基本的優化底層實體資源池,基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建構初步虛拟化的環境;

有些使用者未來有龐大的ICT轉型路線規劃,在最初階段基于易捷版這樣簡單的産品,對傳統業務進行轉型替換;

有些使用者是辦公模式的轉型,尤其是疫情期間轉向雲桌面這樣的遠端辦公方式,基于易捷版完成了雲桌面的一步到位;

有些使用者需要兼具本地的穩态業務和公有雲縮放的潮汐類業務,選擇基于易捷版建構同一底層平台架構的混合雲;

有些使用者采用易捷版搭建開發測試環境;

有些私有雲使用者選擇易捷版,實作邊雲分支的協同......

從私有雲到全棧雲,從測試雲到生産雲,從穩态業務到潮汐業務,從單一應用到複雜應用,從集團到分支機構,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應用,幾乎覆寫了各類使用者建構雲基礎設施的所有場景,這正是青雲QingCloud深挖行業需求,貼近行業場景的真實表現。

在“基于應用定義場景”的超融合下半場比拼中,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列,也讓易捷版得到了衆多行業使用者的認可。

在慈銘體檢,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加QingStor對象存儲,用一體化解決方案,滿足其影像業務系統平台的支撐。後期會有更多分院通過SD-WAN打通與集團之間的網絡,來使用影像雲服務,為慈銘集團未來的智慧醫療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西部礦業集團,每個分支機構景區都部署了一套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解決方案,完美應對高峰期人流業務通路的需求,再通過集團的統一管理,為後續西部礦業集團建構混合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天佑兒童醫院,總院基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搭建私有雲,支撐HIS、LIS、PACS業務系統。同時,在青雲QingCloud公有雲上部署網際網路醫療系統,并通過SD-WAN打通二者之間的網絡,建構醫聯體混合雲。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最終,實作了門診資料的統一管理,也打通了總院到每個分院和門診之間的業務資料,實作了基于業務的資料協同。

在隆達輕工業,采用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解決方案,建構隆達輕工業私有雲平台的支撐。後續再上線财務、資料分析等更多業務系統,不需要調整其底層架構,隻需在新平台上部署系統,或把系統遷移到新平台上,業務上線非常簡單快速。

從使用者體驗看,無論在哪個行業、哪種業務場景下,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産品部署都隻需要2-3天時間,經過簡單的教育訓練,使用者就可以快速使用産品。

從IT投資的角度看,使用者可以從一朵小雲的建構開始,根據每個企業的發展逐漸成長為一朵全棧雲或者集團雲,實作平滑更新,也可以基于現有的環境搭建混合雲,充分适配企業IT建設發展的各個階段。

這樣的優勢,滿足了使用者對于雲基礎設施的全部理想。

但是,要通過一款标準化産品來滿足各行業、多樣化的場景需求,難度可想而知,這充分考驗着超融合廠商各方面的綜合實力。

首先,在産品層面,技術是否具備領先性,能夠适配全新的模式和場景;産品是否具備成熟度,經過大量的、長期的、廣泛的穩定運作驗證;生态是否具備關聯協同的能力,都決定了超融合産品的核心能力。

其次,在方案層面,能否與各類行業ISV提供聯合解決方案,提供基于應用定義的、真正的超融合解決方案,決定了超融合在各行業中的快速落地。

第三,在服務層面,能否為使用者提供對于環境、運維、營運的能力,決定了超融合對使用者業務層面需求的支撐。

對于大多數廠商來說,這樣的要求難免太高、太全面,甚至有點超前,但對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而言,卻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從2012年成立第一天起,青雲QingCloud就緻力于提供完整的雲堆棧,這是青雲QingCloud先天的基因,也是其在超融合方面的獨特優勢。

基于青雲QingCloud多年來大規模公有雲的營運經驗和市場驗證,青立方也具備了成熟、穩定、技術領先的産品優勢,并且是真正的“一體化”雲平台産品,而不是“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虛拟化叢集的堆疊。

這就能夠在實際場景中,給客戶降低很多使用上的複雜度,無論是調優還是運維的複雜度。

當企業業務足夠大時,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基于青雲QingCloud的雲傳遞能力和雲服務經驗,也能夠很好地支撐企業的穩态和敏态業務,賦能客戶營運、運維能力,這正是青雲QingCloud和一些傳統硬體超融合廠商很大的差異。

如今,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覆寫了制造、金融、政府、醫療、教育、通信、旅遊等多個行業,實作了衆多行業的突破,并且在金融業和制造業保持着強有力的競争力。随着全新更新的易捷版進一步應用,成為新一代雲基礎設施的目标也将越來越近。

科技雲報道:超融合走過七年,如今拼的是什麼?

在雲計算應用進入深水區的今天,超融合市場的競争愈發白熱化。從基礎架構演進走向基于業務和應用提供服務,超融合下半場的比拼變得更加深入和複雜,考驗着廠商在産品技術、行業了解、營運服務、生态連接配接等全方位的能力。

青雲QingCloud從中國超融合市場的“破局者”到“上司者”,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

在全新的下半場競争中,青雲QingCloud“快人一步”釋出全新更新的青立方易捷版,無異于在“炮火連天”的超融合市場中扔下了一記“重磅炸彈”,相信讓超融合同行們也深感壓力。

【關于科技雲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内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