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明知烈火能熔鐵,抗戰未勝誓不休,甯可赴火殉國難,不肯屈膝軟骨生。

1

1937年11月9日,太原陷落,日軍占領太原後,馬不停蹄不斷向四周侵略擴張,1937年底日軍占領山西全境。日軍占領山西後,四處出擊,到處掃蕩,搜刮财富,屠殺中國人民,無惡不作,罄竹難書。

1938年12月31日,日軍第二次“掃蕩”吉縣城,聽聞日軍來犯,吉縣城的人們四散逃亡,以逃避被日寇蹂躏屠殺的悲慘命運,城裡的人們争相出逃,十室九空,陷入一片混亂。日軍占領縣城後,開始派出小股部隊到鄉鎮村“燒殺搶掠”。

距吉縣城西5裡,有一個叫井圪塔的小山村,村裡隻有十幾戶的村民,這些村民世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老實巴交,勤勞質樸,靠着家裡僅有的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這些人不找事,不惹事,更不願惹事。生逢亂世,卻又身不由己,為了躲避匪亂和戰禍,村民們在村子附近陡峭的崖壁上鑿挖了一個“暗洞”,所謂的“暗洞”,就是洞口在距溝底五丈多高的崖上,又被山壁突出的部分遮掩着的隐蔽小土窯,村民們稱之為“寨子”,從“寨子”洞口,往外看,“寨子”下面的情況一清二楚,從“寨子”下面往上看,什麼也看不見。崖壁陡峭,沒有梯子或者繩索輔助,下面的人根本沒有辦法攀爬上去。

村民們靠着這種“寨子”,躲過了一百多年的匪亂和戰禍,匪徒們即使知道“寨子”,一般也會“知難而退”,另外,他們也知道“寨子”裡藏匿的都是逃不動的婦孺老幼,大多也不會過分為難。然而,日軍的“掃蕩”是“格殺勿論,不分男女老幼。”

當日軍大規模出動掃蕩的消息傳出後,井圪塔的青壯年們幫忙将糧食、水缸、被褥等一切吃、穿、用的東西往“寨子”裡搬。搬完後,青壯年撤離,32名婦孺老幼則藏匿在“寨子”裡,按照村民們的想法,這次兵禍很快也會過去,等日本兵走了,他們再把東西搬回家,就又可以照常過日子了。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淳樸的村民們把日本人想得太“仁慈”了,日軍執行“三光”政策是不折不扣,殘暴性和殘忍性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9年元旦,新的一年,本應該是新年新氣象,卻因為鬼子的到來顯得萬物蕭殺,一片死寂。谷口圓二郎指揮的日軍118師團的8個鬼子撲向井圪塔,鬼子兵滿以為開始收獲滿滿,大開殺戒。沒想到,他們鑽進井圪塔後,卻撲空了。

戶戶無人,雞鴨豬狗都沒有,全被村民提前轉移了。鬼子們個個像洩氣的皮球一樣,垂頭喪氣。帶路的漢奸覺得立功的機會來了,立馬向鬼子報告說:“年輕人都跑了,他們的老婆孩子,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們可跑不了,都藏在‘寨子’裡呢!村民的所有家當都在那裡……”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2

鬼子兵聽到漢奸的這個報告,個個興奮異常,面露兇光,立馬要求漢奸帶路前往。鬼子們到達“寨子”前一看,傻眼了:“上不去啊!”他們朝着上面胡亂打了幾槍,漢奸朝着村民喊話“招降”,見村民們毫無反應,叽裡呱啦一陣後,撤走了。

“寨子”裡的村民個個心驚膽戰,有些人認為鬼子們“走了”,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五十多歲的老漢白老七曾經見識過鬼子們的兇殘,他提醒大家切不可麻痹大意,今天十有八九是兇多吉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及早準備防禦,以防不測。

大家覺得白老七說得有道理,于是大膽些的人紛紛響應白老七的提議,拿起布袋、籃子等器具到外面撿石塊。很快,他們将大大小小的石塊堆滿了“寨子”的洞口。

第二天上午,8個鬼子又帶着幾十個鬼子(一共四十多個)回來了。這次,他們帶着梯子,一些鬼子打槍掩護,一些鬼子順着梯子往上爬。白老七等人匍匐在洞口觀察,等鬼子爬到梯子中間靠上的位置時,白老七大喝一聲:“打死這幫畜生。”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石塊和土塊如雨點般砸向梯子上的鬼子,7個爬梯子的鬼子招架不住,紛紛滾落,2個摔死,5個受傷。鬼子見占不到便宜,再次撤離。

得勝歸來的白老七和“戰友”難以掩飾内心的喜悅和恐懼,手腳顫抖不停(這些莊稼漢平時連架都不敢打),大聲鼓勵大家:“大不了與小鬼子拼個魚死網破!”第一仗取得勝利,大家士氣高漲,紛紛請戰,要求上陣與鬼子拼命。

第三天,鬼子兵又來了,依然采取第二天的政策,加大攻勢,甚至使用了攀岩的繩子,但是忙活了一天,依然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又被“砸死”了3個鬼子,傷了十幾個,铩羽而歸。這一天,32名村民分成幾個小組,輪番上陣,替換歇息,除了歲數太大的和過于年幼的,大家都參與了戰鬥。夜裡,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着殺鬼子的喜悅,覺得殺鬼子真解氣。雖然大家心裡都清楚,他們必定會犧牲,但是人人都覺得死得其所,悲壯而光榮。

第四天,鬼子來了一百多人,黑壓壓一片将“寨子”嚴嚴實實包圍起來,還弄來了迫擊炮。白老七将村民們分成2組,一組在洞口戰鬥,一組在洞内挖土塊,王洞口運送。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鬼子的攻擊開始了,先是使用機槍和迫擊炮朝着洞口轟炸,然後,鬼子兵開始向上爬。村民們被槍炮壓得擡不起頭,鬼子兵快爬到洞口的時候,鬼子的槍炮火力就減弱了(容易誤傷自己人),白老七就帶領戰鬥小組開始攻擊。

戰鬥一直進行到下午,鬼子的幾輪進攻被打退。村民的“武器”(石頭用完,土塊供應不上),鬼子的進攻卻加快了。當地縣志詳細加載了村民們的戰鬥過程。

鬼子又一次進攻了。這次是強攻,不管上邊怎麼打,一批接着一批往上爬,這給上邊帶來的最大威脅是“武器”缺乏。石頭很快打完了,接着是土塊。土塊也打光了,鬼子繼續往上爬。洞口的人一個勁地喊:“快,土塊!快,土塊!”洞裡的人何嘗不急呢,就連七八歲的孩子和六七十歲的老婆婆都操起菜刀、剪刀在洞裡亂砍。土塊并不容易挖到,就連壯小夥子一镢下去,也隻能挖一堆土面子。土塊供應不上了,眼看鬼子就要爬上來,忽有人提着镢頭照着兩口大缸就是兩下,水缸被砸成碎片,又有了“武器”。接着是炭塊、油瓶、鹽罐、臉盆、水瓢、飯碗、飯鍋、鍋蓋……再接着是被子、氈子、枕頭、煤油燈、男人們的鞋……能打的人全打下去了,剩下的就是這30條命了。山下的鬼子見洞内打出來的這些“武器”,知道“寨子”裡已是“彈盡糧絕”,沒有抵抗能力了,便再次發起新一輪進攻。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3

沒有了适合攻擊的“武器”,衆人都知道接下來的戰鬥意味着什麼,還沒等白老七開口,楊庚子、白福錄、白德錄等雙鬓斑白的男性老人手持鋼銑、镢頭、菜刀、剪子、火柱紛紛站了出來,他們知道,危急時刻,需要一支敢死隊,向死而生。

六七歲的孩子也站了出來,婦女也站了出來,他們高聲喊道:“沒有了石塊,等鬼子上來,我們就跳下去,砸死了他們,與他們同歸于盡。”

“踩死小鬼子!”村民們的喊聲響徹雲霄,喊完後,大家爽朗地大笑出聲。小鬼子心生膽怯,正在爬梯子的鬼子兵毛骨悚然,竟然開始往下面退縮,還沒等反應過來,一個村民跳了下來,爬梯子的鬼子兵被砸落下來。

接着,鬼子再次進攻,又有村民跳了下來……這種慘烈的方式殺傷力有限,卻給敵人造成了極大的恐懼感和震懾,鬼子兵開始怯戰,内心竟然産生了一種莫名的敬畏感!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1939年3月23日重慶《新華日報》刊載的《井圪塔的血》第一部分

無奈之下,鬼子指揮官改變了進攻政策。一邊從正面佯攻,吸引村民的注意力,一邊派人從山頂上使用繩索吊人從上往下進攻。村民們被迫分散成2個戰鬥小組,一個防守從下面攻擊的鬼子,一個防守從山頂上攻擊的鬼子。

狡猾的敵人使用三根繩索從不同的方向往下放人,爬梯子的鬼子隻爬到半截就不怕了,以便槍炮的掩護火力能夠封鎖洞口。這樣的情況下,村民們隻能退縮進洞裡,使用鋼釺等稍長一點的“武器”攻擊落到洞口的鬼子。

然而,村民們的“武器”過于簡陋,又都是老幼婦孺,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鬼子兵的對手。敢死隊隊員眼看鬼子就要大開殺戒,他們舉着鋼銑、镢頭、菜刀、剪子、火柱沖向鬼子,白老七戰死、白福錄戰死、白德錄戰死、白月娃戰死、白彥青戰死、楊庚子……

年幼的孩子和弱不禁風的女人們再也沒有了任何庇護,鬼子開始了屠殺,不,是虐殺,年幼的孩子被摔到了崖壁上,老人們被刺刀一刀一刀捅刺,女人們慘遭欺辱後被殺害……極其慘烈,讓人不忍直視。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白梅梅2歲的弟弟被母親抱在懷裡,拼命地哭。鬼子殺害了弟弟,捅傷了母親,白梅梅與母親目光接觸的一刹那,已經分不清母親流的是淚還是血,隻看見母親的嘴唇動了動,講不出話。白梅梅拼命地爬到母親跟前,“媽,你快起來,媽!”正要拉起母親的時候,她被母親一把拽住壓倒在身下,母親的血一股一股從脖子裡往外冒,臨死之前拼盡最後一口氣在她的耳邊說:“不要出聲,好好活着!”

撕打聲、咒罵聲、掙紮聲、慘叫聲和孩子們的哭叫聲很快消失,白老七的兒子白再興,頭上被刺兩刀,肚子上被刺兩刀,痛得昏死過去,但是卻大難不死。等他醒來的時候,鬼子已經撤走,他爬到洞口,看到父老鄉親們的鮮血順着崖壁往下流淌,失聲痛哭(後來出去報信時,傷重而亡)。在外避難的人們回來後,在“寨子”裡看到了令人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幕:

白老七怒目圓睜,怎麼抹也合不上他的眼睛。鄉親們哽咽着說:他這麼剛強怎麼能瞑目呢,就讓他這樣去吧。

白月娃,這個連殺雞手都哆嗦眼都不敢睜的人,攥刀的那隻手怎麼掰也掰不開。鄉親們哽咽着說:他怎麼能甘心呢,就讓他這樣去吧。

楊庚子的老母親,手中緊握着自己的一隻鞋,這是老百姓打人時最常用的“武器”,怎麼拿也拿不掉。鄉親們哽咽着說:她連人都沒罵過,這是咋啦。

白彥青的媽媽,這個年輕的女人,嘴裡咬着自己的長發,這是農村婦女發恨時最常見的表情,那束長發都拔斷了,也拔不出來。鄉親們哽咽着說:别拔啦,她心裡恨哪。

這次曆時3天的戰鬥,32位村民犧牲28名,一共打死全副武裝的小鬼子約15名,打傷多名日軍。“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可歌可泣,驚天動地,正如國歌所唱得那樣:“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

32名老幼婦孺用石塊活活砸死15名掃蕩的鬼子!日軍“複仇”更殘忍

1994年立的《井圪塔抗日英烈紀念碑》正面與背面

4

1939年1月9日,日軍殺害井圪塔烈士追悼大會在吉縣縣城城隍廟召開,著名民主人士李公仆參加了追悼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應吉縣縣長的請求,為28位烈士(日寇當場殺害27人,加上逃出報信後死亡的1人,共28位)撰寫了近千字的碑文。

山西吉縣人民政府以及該地區的國小師生在井圪塔村的村口豎立了兩座紀念碑。一座是1994年立的《井圪塔抗日英烈紀念碑》,另一座是2000年立的《井圪塔人民抗日遇難紀念碑》。

銘記曆史,才能昂首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