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在過去的4年時間裡,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一詞,在Gartner的搜尋引擎中一直排名前五。去年Gartner發表的調查資料中顯示,RPA行業在2018年保持了60%以上的增長速度,進而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軟體。

另外,Gartner 大中華地區資深合夥人龔培元表示,為進一步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CIO應着重使用超級自動化與RPA ,來優化和再造企業業務流程實作數字化營運。 對于志在實作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來說,RPA将成為重要轉型工具。
之前我們介紹了什麼是RPA,今天小編整理了下RPA的四個重要發展階段,那我們就從這四個階段來聊一聊RPA的發展史吧。
• RPA 1.0階段:實作單個業務操作自動化
RPA發展初期,其代表應用:按鍵精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通過簡單的腳本制作,他可以幫助你完成一系列的滑鼠按鍵操作,是以很多遊戲玩家喜歡用它來自動打怪更新,當然在工作中,它也可以幫助員工去完成一系列通過點選就可以完成的操作,比如說自動收發郵件、自動調整文檔格式等以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在這一階段,RPA幾乎涵蓋了桌面自動化軟體的全部操作,但按鍵精靈并不能實作多部門合作的業務流程,不能将若幹個部門合作的某一業務形成“閉環”,實作端到端的自動化。
RPA 2.0階段:實作跨部門協同工作
與第一階段不同,在這一階段,RPA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業務流程,并且不受系統軟體的控制,遊走在各個軟體的表面層進行工作,代替人機互動,釋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某财險,每天需要投入200人在各個軟體系統之間,對公司客戶資料進行相應的查詢、彙總、錄入、整理、發送等,人工對每個客戶操作耗時大概30分鐘,此分公司約有20000個客戶,每次操作共耗時:30*20000/60=10000小時!
而借助阿裡雲RPA的力量,一次錄入隻需要3分鐘,整個流程隻需要1個人,整體效率提升900%,從這資料可以看出,阿裡雲RPA的工作量相當于80個人在同時工作。
• RPA 3.0階段:RPA“上雲”
曾經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做過一次調查,有将近一半的公司表示其31%至60%的IT系統是基于雲計算的。81%的公司表示雲計算已經顯著增強或适度增強了他們在自動化方面的工作。在雲計算被炒的火熱的今天,衆多企業紛紛選擇上“雲”,開啟企業服務業務雲端化旅程。RPA弱耦合的特性能夠實作跨軟體低成本地快速部署,這也造就了RPA上雲的必然性—第三階段——雲上RPA。
雲計算不僅為RPA帶來了算力的支撐,還節約了其部署成本,另外把RPA部署到雲上,不僅沒有了軟體用戶端和場地的限制,一些IT從業人員也可以不用參與其中,在這些技術人員看來,雲上的RPA軟體始終是最新的,省去了在本地計算機上進行更新的步驟。例如阿裡雲RPA,已實作在雲端運作,遠端控制且不占用現有的電腦,并且把RPA部署在雲伺服器和SaaS上可以實作自動分級、動态負載平衡、情景感覺、進階分析和工作流。
• RPA 4.0階段:RPA+AI
由于AI智能領域的高速發展,客戶對RPA産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模仿人類基本電腦操作、讀寫使用者界面的能力了。客戶需要RPA可以完成從剛開始的執行層到決策層的自我升華,自主開展并完成團隊的協同工作。
AI強大的視覺識别技術可以幫助RPA更加精準的識别并篩選關鍵圖檔以及視訊資訊。目前市場上很多銀行、信貸等金融行業對于如何快速完成資料稽核一直以來都投入很大程度的關心。稽核資料格式多、篇幅長、種類多等業務痛點。阿裡雲RPA利用阿裡達摩院強大的OCR(圖像文字識别技術)技術可以幫助客戶完成合同稽核、材料稽核、使用者身份證識别、銀行卡識别等業務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客戶工作效率,節約人力成本。
目前阿裡雲RPA已經完成從3.0到4.0的規劃,未來阿裡雲RPA将更好的将阿裡達摩院技術合理賦能到RPA 技術上,完成阿裡雲RPA的質的飛躍,未來阿裡雲RPA将試用與越來越多的行業、場景。
加入SaaS加速器釘釘社群,與夥伴一起交流,還有專家解答,大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