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朝其實是經曆三世而亡,隋朝也有第三個皇帝,知道的人卻很少

隋朝是中國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可以說楊堅一統中國是衆望所歸,隋朝建立之初,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隋文帝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改革,由此而催生出一朝盛世,被稱為“開皇之治”,可惜隋文帝死後不會料到自己所創造的盛世隻是短期繁榮,隋朝成為曆史上的短命王朝。

在隋朝短暫的三十八年中,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炀帝楊廣兩位皇帝,尤其是隋炀帝即位以後的所作所為,窮兵黩武,三征高句麗,征調數百萬苦力修建大型國家工程,建造外城,在全國各地建造别宮,隻為滿足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修隋朝大運河,雖然隋朝大運河在曆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當時來說,确實緻使百姓民不聊生,這些罔顧國力的行徑,使得農民起義遍及全國,隋朝迅速由盛轉衰,直到病入膏肓。

秦朝其實是經曆三世而亡,隋朝也有第三個皇帝,知道的人卻很少

隋炀帝是亡國皇帝,是他的荒唐行徑直接導緻國家走上滅亡之路,但真正承擔了亡國之名的人不是隋炀帝,而是隋恭帝楊侑,他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若隋朝能夠延續下去的話,以楊侑的身份無論如何也成不了皇帝,他是隋炀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雖是太子之子,但仍然是庶出,況且太子英年早逝,他的三個年幼兒子被封為親王,長子燕王楊倓,次子越王楊侗,代王楊侑。

楊侗,楊侑,楊浩都曾在隋末動蕩之際做過皇帝,楊浩的父親秦孝王楊俊是隋炀帝楊廣的一母胞弟,楊浩的母親王妃崔氏毒殺父王楊俊,楊浩因罪連坐,取消世子資格,隋炀帝即位後,讓他繼承了秦王爵位,結果楊浩又與大将軍宇文述來往,因而坐罪免職。其實不管是什麼人,隻要他們是楊家人,能夠代表皇室,就會被全國各方勢力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成為傀儡皇帝,能當多長時間的皇帝也完全由不得他們作主。

秦朝其實是經曆三世而亡,隋朝也有第三個皇帝,知道的人卻很少

隋炀帝不管民間的軍閥混戰,他隻顧着自己享受,公元616年,他乘龍舟遊幸江都,恰逢瓦崗寨首領李密占據洛口,截斷了隋炀帝的西歸之路,豈料隋炀帝根本不在意,他還想着臨近定都,偏安江東,這可苦了一衆思鄉心切的将領士兵,是以他們謀劃叛帝西歸,還索性聯合權臣宇文化及密謀造反。公元618年,叛軍沖入玄武門,宇文化及派校尉令狐行達缢殺炀帝,還殺光江都宮中的隋氏宗室、外戚,唯獨留下隋炀帝的侄子秦王楊浩,因為楊浩與他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是以宇文智及保全了他的性命。

楊浩被擁立為帝,後宇文化及自為大丞相,宇文化及帶着十萬軍隊傳回長安,楊浩被挾裹着同行。宇文化及弑殺隋炀帝後,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将軍皇甫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等人提議,認楊侗元德太子楊昭之子,與皇室血緣最近,而且每次隋炀帝出巡之時,楊侗都留守東都洛陽,管理後方事宜,是以楊侗在洛陽被擁立為帝,他害怕宇文化及的軍隊,于是派人招降李密,李密也正有此意,雙方達成友好合作,李密向東抵抗宇文化及,屢傳捷報。宇文化及被李密打敗後,臨死前派人毒殺楊浩,自立為帝,國号許。

秦朝其實是經曆三世而亡,隋朝也有第三個皇帝,知道的人卻很少

另一個軍閥勢力王世充激勵将士們,日後李密在朝中一家獨大後,到時候原本與李密有過仇怨的人都會被針對,王世充經過一番謀劃鏟除元文都等勢力,讓皇帝還以為他是鏟除了謀逆之臣,對他非常信任,此後王世充獨攬朝政大權。等楊侗知道實情後,他心中憤憤不平,想要除掉王世充,但已經來不及了,王世充擊敗李密之後,楊侗徹底成為了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後來還被逼着禅讓皇位給王世充,還被幽禁在含涼殿,當朝中還有支援楊侗的大臣的時候,王世充不放心,害怕日後楊侗複位,最終派人殺害楊侗。

既然角逐天下的軍閥都擁有一位傀儡皇帝,那麼李淵也選了一位皇子,當初隋炀帝征讨高句麗之時,楊侑被委任留守長安,是以當李淵的軍隊攻入長安後,他将楊侑扶持上位,此時的隋炀帝還活着,楊浩和楊侗都沒有被擁立為帝,他讓楊侑遙尊隋炀帝為太上皇,等時機成熟後,公元618年6月,也就是隋炀帝被殺不久後,李淵逼迫楊侑“禅讓”給他。同年6月,王世殺害楊侗,同年9月,宇文化及毒殺楊浩,由此可見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挾持皇帝全都是學的李淵的做法,隻不過他們都沒有成功,最終李淵當上了皇帝。

秦朝其實是經曆三世而亡,隋朝也有第三個皇帝,知道的人卻很少

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史料記載中,關于楊侑的記載很少,沒有将矛頭對準奪得皇位的李淵,公元619年8月,楊侑病逝,但到底是自然病逝還是被陰謀殺害?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