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來源:科技行者 2020年3月27日 20:12:05
關鍵字:AI 人工智能 自動駕駛
科技行者 3月27日 北京消息:世界各國政府正在迅速采取行動,以確定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架構,能夠在人工智能技術變革中繼續起效,應對由新浪潮帶來的種種新挑戰。
研究企業Cognilytica最近釋出了一份名為《Worldwide AI Laws and Regulations(全球AI法律法規)》的報告,其中探讨了世界各國在9大AI相關領域所采取的最新法律法規舉措。報告主要分析了人臉識别與計算機視覺應用,無人駕駛汽車的操作與開發,AI相關資料隐私問題,對話系統與聊天機器人引發的挑戰,以及AI應用可能引發的人身财産威脅等新興法律法規議題。此外,自主武器系統(LAWS)、AI倫理與偏見問題、AI支援型決策、對AI技術的惡意利用可能性及方式、AI系統建立及互動等問題也在法律層面得到充分讨論。

AI法律現狀調查
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對AI法律法規仍然采取“保持觀望”的态度。如同以往任何一波技術浪潮一樣,我們很難預測AI技術會呈現出怎樣的使用或濫用趨勢。
事實上,僅僅是“開車時能不能用手機”這一條,就耗費了立法機構多年時間。這是因為第一批立法者必須首先了解技術的使用方式以及正常駕駛習慣,而後才能提出有意義的法律條款,來限制及規範技術的使用方式。AI技術在這方面的挑戰顯然更加艱巨。對于立法機構來說,目前還無法判斷這項技術将給群眾的生活帶來哪些實際影響。
▲ 圖:國家和地區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情況,圖檔來源/研究公司Cognilytica
國家與地區性AI法律法規
歐盟對于提議并制定新的規則與法律方面表現最為活躍,目前已經針對9項AI應用方向的其中7項提出方案或者釋出正式規定;而美國對于AI相關法律方面則一直保持較為寬松的監管态度。
無人駕駛汽車正逐漸開上公共道路,是以政府與立法機構必須盡快研究出,這種新元素如何與原有的交通法規或交通參與者固有的出行習慣相适應。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無人駕駛汽車都将與人類司機一同出行,是以很可能帶來危及生命财産安全的巨大隐患。
報告中提到,目前已經有24個國家及地區制定了“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的許可性法律,另有8個國家及地區正處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制定階段。
比利時、愛沙尼亞、德國、芬蘭以及匈牙利等歐洲國家/地區,都出台了“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的法律。法國在這方面表現出積極的态度與野心,希望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個标杆性作用。此外,美國等國家/地區的中央或聯邦政府則開始對無人駕駛汽車中的某些具體細節進行監管,并允許各州、自治區、省或地方政府根據實際需要設定監管制度。
AI各細分領域成為監管工作的新重點
在AI立法方面,“對資料使用方式”的讨論也成為關注重點。很明顯,資料是推動AI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涉及資料的法律将直接給AI技術帶來深遠影響,并最終左右AI系統的使用與增長。
根據報告統計,目前有31個國家及地區制定了“禁止在客戶未事先同意或配合其他限制性條款的情況下,交換及共享客戶資料”的法律。歐盟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通用資料保護條例》(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其中要求“歐盟各成員國有義務對資料隐私保障與使用方式采取嚴格的監管方法”。
報告中提到,全部27個歐盟成員國都必須遵守GDPR要求。此外,英國、巴西以及美國的各個州也制定了自己的限制性資料隐私法規,其中美國還在聯邦政府層面着手制定法律法規。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将有更多國家/地區出台“資料使用規範”方面的法律條款,這一切都将給AI技術的最終規範帶來直接影響。
盡管“AI的道德保障與負責任使用”一直是讨論熱點,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就“AI道德使用”,或者“AI系統在應用與開發中的偏見”制定法律或法規。好消息是,歐盟、英國、新加坡、澳洲以及德國都在積極讨論此類法規,并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讨論。最終,時間将證明各國會選擇由政府正式介入監管的方式,抑或是放手由各公司進行自我監管。此外,關于“惡意利用AI技術”的立法或監管制度同樣暫時缺席,但全世界似乎都在等待領頭羊的行動,隻要有第一項法案出台,後續讨論與監管嘗試應該都會快速跟進。
有趣的是,目前不少國家擔心“AI驅動型自主武器”可能帶來的威脅。有13個國家已經在限制使用緻命性自主武器系統(LAWS)方面開展讨論,比利時則已經通過立法“禁止開發或使用緻命性自主武器系統”。
AI法規的未來将向何處去?
就目前來看,建議性的指導方針要比真正落實的法律多得多。不過在未來幾年内,我們預計監管舉措将逐漸滲透至各類AI應用當中。
随着AI支援下的無人駕駛模式得到推廣,各國将被迫更新法律以應對由此帶來的種種難題。
此外,聊天機器人與虛拟助手将在企業與客戶的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意味着政府必須就“機器人是否在對話中通路客戶資料(特别是個人資料與敏感資料,包括銀行賬戶或健康記錄等)”制定法律規範。AI與認知技術的普及速度沒有任何放緩的迹象,政府也必須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相信在未來幾年之内,人工智能領域将真正實作有法可依。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3-27
本文來自:“
科技行者”,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