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古代的皇帝,對身後事是十分看重的,而且,這已經不再是一種個人的行為,更是一種國家的行為。古代的皇帝認為,如果死後,沒有葬的很好,會影響到子孫後代。古代皇帝靠的是自己葬禮來實作這樣的願望。

墓葬文化,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他們不再随意的埋葬自己的親人,尤其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物,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部落首領,或者是在部落中有着特殊威望的人。

在龍山遺址、仰韶遺址以及更遠的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已經看到了一些完整的墓室,雖然這些地方沒有啥太多值錢的東西,卻也出土了不少具有部落特點的陶器、骨器、石器和少量的玉器。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這些陪葬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中國大地上生活的人們,已經開始思考生死這樣的事情,并且開始重視死後的事情。

從厚葬到薄葬的漫長演變

從原始部落開始,人們第一次意識到墓葬的重要,一些有權有勢的人,貪戀生前的富貴,想要死後也享受。是以,随着社會的發展,這種欲望變得更加明顯,同時墓室也變得更大更豪華。

從殷墟中看到的一些墓室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青銅器,青銅器越多,越精美,墓主人的身份越高。甚至在墓室裡,還出現了主墓室、側墓室,殉葬坑,這些墓室明顯有功能區的劃分,像極了生前享受的東西。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但解讀甲骨文的工作依然還在艱難的進行着,是以,沒有太多的資料來證明,商朝的墓葬到底有什麼樣的标準和講究。但從出土文物看,這裡面一定是大有門道的。

從書面上對墓室的規格進行劃分,還是要到西周時期,周禮中嚴格的劃分了天子、諸侯、士大夫的墓葬級别,通過這些墓葬級别,來顯示等級的高低。周禮的墓葬制度已經相當的完善,但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以,有理由相信,商朝已經有了足夠墓葬規格的要求。

整個西周、東周、戰國、一直到秦朝,厚葬成了主流。而且,統治者對墓葬非常癡迷,很多人從一當皇帝(或者諸侯王)就開始尋找風水寶地、設計墓室形狀,安排陪葬物品,最後還要設計一層又一層防盜措施。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秦始皇把這種厚葬發展到了高峰,從史料上記載,秦始皇從即位開始,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這種行為,在現代人看來,有些晦氣,但對于統治者而言,這不是晦氣,而是一種地位的象征,更希望通過選擇一處風水寶地,來保佑子孫千秋萬代。

前無古人,後大概也無來者的秦始皇墓

秦始皇的墓,到現在都是一個千古之謎,大家都知道秦兵馬俑。實際上,能夠給人們參觀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而整個秦兵馬俑,隻是秦始皇陪葬的一部分。秦始皇陵墓,無論從規模,陪葬數量,陪葬品質,都是前無古人,也許也可能是後無來者,至少從現在發現的古墓看,沒有哪個可以望其項背。

而秦始皇墓,除了前面說的一些東西,在史記上記載的防盜技術,也讓人驚奇,史料上記載甬道裡布置了機弩,墓室裡還有水銀,甚至還說了用寶石來仿造天上繁星而制造的墓室頂。

這些東西,還沒有得到全面證明,但經過專家檢測,秦始皇陵墓範圍内的土壤中,汞的含量,确實有些異常。

為了防止墓室的機密洩露,秦始皇陵墓在制造時,據史料記載,一些機關,像是閘門一些的,不單是為了防止外面人進來,也防止裡面的人出去。是以,大量工匠在竣工前夕,也被當做殉葬者埋在了墓室裡面。後來,這種手段被很多後世統治者利用。是以,一些工匠為了活命,往往也會留一手,給自己找一條後路,但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畢竟每一次修墓,都會動用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皇帝不可能把這些人都殺了,隻會秘密處理掉一些核心的人物。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秦始皇的墓并沒有讓秦朝千秋萬代,卻耗盡了國力,是以,從秦朝往後,兩漢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都是以薄葬為主流,無論從墓葬規模還是出土陪葬的數量,都與秦始皇陵,甚至不能與西周戰國的陵墓相提并論。而且陪葬也從陶俑,青銅器,變成了一些陶器和漆器以及少量瓷器。

從秦朝以後,除了隋朝和唐朝安史之亂之前,還曾經有過厚葬的風尚,但整體墓葬,雖然規格很高,但相對來說,顯得寒酸很多。

各種繁文缛節,寒酸其實隻是相對而言

說起後來的墓葬寒酸,其實也隻是相對而言的,我參觀過十三陵中的定陵,幾十個人沿着陰暗潮濕的甬道,直通到地下,看到了萬曆皇帝和他兩個嫔妃的巨大石棺,這樣的工程量已經是令人歎為觀止。

相傳,萬曆皇帝雖然很“宅”,但他對自己死後的事情,像其他皇帝一樣,十分重視,多次到現場監督工程進度,據說,這個陵墓,花費了超過八百萬兩。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而定陵外面的地方,也是非常大,簡直像是一個皇家花園。據導遊說,這原先有着大規模的建築群,後來因為戰争而毀掉,所留下來的,隻是數量稀少的一些城樓亭台而已。我們在這個園子裡轉了大半天,才轉了一個大概。可見,雖然後世沒有像秦始皇陵那般恐怖,但也十分驚人。

除了這些令人贊歎的地上地下建築以外,古代皇帝的葬禮,也是異常奢華,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講究,從一些清朝野史資料上看,清朝皇帝送葬過程中,光擡棺椁的民夫,每班就有128人,分三班倒,前面打招魂幡的有六十四人,儀仗隊超過一千人,後面還要跟着八旗貴胄以及禁衛軍。

這些人加起來,足有數千人之多,何況還有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這樣一個浩浩蕩蕩的隊伍,趕得上一場小規模的戰争了。

從駕崩,到葬禮結束,至少也要一個月,其中還要包括選擇吉日的時間。這樣的耗費,難以計數。而皇帝死後,一般情況下,還會要所有百姓百日内不準有娛樂活動。

當然了,這些也隻是在清朝全盛時期,至于後來,其實曆朝曆代都一樣,國力衰退時候,墓葬自然就不會講究這些排場了,對于很多末代皇帝而言,别說葬禮,有個棺材,已經是不錯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