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必要像反壟斷一樣,反網際網路平台的低價惡性競争

作者:畢亞軍
有必要像反壟斷一樣,反網際網路平台的低價惡性競争

  不要以全網最低價為榮

  作者|畢亞軍

  中國網際網路電商平台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什麼?我的看法是——

  擺脫低價競争,尤其是以低價競争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真誠地轉向助力産業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我甚至認為,就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而言,反低價惡性競争要比反壟斷更為迫切。因為,網際網路電商平台不但深刻影響着産業經濟,也深刻影響甚至決定着我們的生産和消費文化,而生産和消費文化,是影響經濟發展很重要的因素。

  高品質發展的途徑、目标,都包括在全球産業鍊上獲得更高價值:不要再做全世界的廉價工廠,不能繼續用大量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去得到廉價的回報。

  實作高品質發展,當然得有技術、品質的支撐,但也要有支援技術、品質換得合理回報的商業環境。中國的很多産業都已發展到有技術、有品質的階段,但網際網路電商的持續低價競争,正越來越嚴重地破壞着企業獲得合理回報的商業環境。

  低價驅動競争的發展模式,不但讓很多原本該被淘汰出清的落後産能,甚至假冒僞劣産業死灰複燃,也拖累着有技術、有品質的企業,實作高品質發展的步伐。

  平台當然會為低價做出各種合了解釋,甚至給自己戴上助力實體企業,造福消費者的帽子。對于隻想賺筆快錢,隻想做個廉價工廠的企業,這或許真的是個福音,但對希望建立長期競争力,走向高品質的企業,低價者勝的導向無異于釜底抽薪。

  當平台不斷把低價作為重點去放大給消費者,你不低價就會沒有競争力,你低價了,反過來又會刺激更多人降價,最終就是,越來越多企業,都要被拖進持續的低價搏殺,甚至一直搏殺到為最後一分利潤去拼命。價格戰打到最後基本都成了價值毀滅戰,大家都被卷入低價者勝的道路,而低價到最後基本都是低質。

  甚至,平台與平台之間,也都被低價裹挾着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步伐。比如,阿裡、京東本來已開始高品質發展模式,甚至不再補貼、低價作為重點,但某平台堪稱喪心病狂的持續低價補貼,又将整個行業的競争重新拉回到低價的戰場。

  一些平台當然是巴不得企業永遠滿足于低價,永遠無法有自我品牌力。因為,企業品牌強大了,比如蘋果、特斯拉、華為等等,就不會任它們低價宰割。當然,它們還可以更加喪心病狂,蘋果、特斯拉不降價,就自己貼錢,幫它降價。

  至于低價造福了消費者,也是從根本上站不住腳。我一直認為,沒有什麼絕對的供給側,也沒有什麼絕對的需求側,每一個消費者,幾乎都同時是一個生産者。決定消費者消費與生活水準的,當然包括你能買得多便宜,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生産,你的勞動能換得什麼價值。消費的低價勝出,注定是勞動和生産也跟着廉價,最後的結果就是,一起在全球價值鍊的底端,幹最累的活,賺最薄的錢。

  當然,反對低價絕不是要提倡高價,而是要合理。什麼是合理價格?又如何讓價格合理?這是整個産業經濟,包括網際網路電商平台都要破解的課題。

  但有一點,停止一些平台燒錢補貼,以不合理低價建立市場力,然後挾市場以令企業低價競争的發展路徑,已是有必要做的事。已經掌握着市場格局的網際網路電商,不能再以低價為核心去攪動生産和消費。

  高品質不代表高價格,但産業低價搏殺,一定不是高品質,也永遠無法高品質。

  高品質命題之下,網際網路電商,應該以自己隻能用全網最低價吸引消費者為恥,而不是為榮。更不要恬不知恥地,将揮舞價格屠刀殺企業,玩弄心計讓消費者為了幾分幾毛幫自己拉客,當作商業創新。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