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一個身體裡面住了24 個靈魂,會不會有點擠?」

關于「分裂人格/多重人格」這種心理劇類型的題材,對現在的觀衆來說應該已經習以為常了,歐美劇、日韓劇當然不用說,台劇也采用過相關類型。不過這種題材最早進入流行文化的眼界,應該要數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 執筆、于1981 出版的紀實體小說《24 個比利》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由于具備心理學背景,凱斯的作品常有對深度思維的細膩描寫,例如曾獲得「雨果獎」及「星雲賞」的《獻給阿爾吉侬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1966) ;或是揣摩多重人格的外部成因與潛意識情境,如《第五位莎莉》 (The Fifth Sally/1980) 。

《24 個比利》是他第一本以真實案例為本,詳述連續犯下多起性侵及搶劫案的重刑犯「比利」(化名。其後揭曉本名為威廉密利根/William Milligan),盡管遭逮後罪證确鑿,本人卻堅稱清白、對犯案過程毫無記憶,最後在多名心理學醫師及專家組成的鑒定團隊診斷下,确診為極罕見的多重人格患者,得以獲判無罪(附帶條件為強制接受精神治療)。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紀錄片「24 個比利」官方海報

小說上市後造成轟動,不但占據暢銷書榜首,還入圍「愛倫坡獎」并獲得「柯德拉斯維茲獎」,原本罕為人知的多重人格疾患,一時間成為主流媒體争相報導的重大議題。1994 年前,凱茲又發表了續作《比利戰争》 (The Milligan Wars) ,記述比利長達十年期間、輾轉于數家精神專科機構的艱辛治療曆程,同樣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好萊塢當然不會放過如此熱門的題材,衍生出的電影像是《驚悚》 (Primal Fear/1996)、《緻命ID》 (Identity/2003) 、《分裂》 (Split/2016) 及《異裂》 (Glass/2019) ,都獲得不錯的回響。凱斯本人早在2000 年左右就完成改編電影劇本《擁擠的房間》 (The Crowded Room) ,但影視化過程卻相當不順利,遲遲未能成形;反倒是紀錄片形式的短篇作品《Monsters Inside: The 24 Faces of Billy Milligan》先一步由Netflix 出資完成,并在近日上架。

《24個比利時》預告: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請謹慎浏覽

「我的腦子裡住了24 個人,就像轉速33 的唱片放在轉速78 的唱機上,愈轉愈走調,直到失控……」

紀錄片版《24 個比利時》是由《黑蘭煞》 (Colombiana/2011) 、《即刻救援2&3》 (Taken 2&3/2012&2015) 的導演奧利維爾米加頓(Olivier Megaton) 主導,從2010 年就開始搜集相關素材,并試圖采訪比利本人,但直到2014 年底、比利因癌病逝于俄亥俄州一間私人療養院為止,都因其家人阻撓而未能完成治療。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不過米加頓沒有放棄,改為從周遭相關人士──辦案警官及檢察官、參審法官、鑒定團及治療團隊成員、以及比利的親友……等等,試圖以旁觀者視角還原比利的的生平,以及他既是罪犯(盡管未被判刑)也是病患的多重面向。四集長度的量體,足夠米加頓帶領觀衆進入問題的核心:比利究竟是深受心理疾病所苦的病患、還是具備精湛演技的狡詐罪犯?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全片以當年的紀錄影像為主,穿插相關人士的訪談側拍、輔以類戲劇手法還原的事件曆程,交錯層疊出一個更完整的比例,包含在公衆形象背後,那些不曾在小說及新聞報導中出現的小故事。接受訪談者的立場大緻分為兩派,其中一派包含鑒定團成員、以及心理鑒定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們一緻斷定:比利在犯下那些連續罪行時,并不受主人格(以及較善良的幾個人格)控制,是以對罪行沒有記憶。

對照比利在接受偵訊、鑒定、治療等不同時期留下的紀錄影像,他的口音在美國地方方言、純正英國腔、中東口音之間轉瞬變幻;才剛寫完文法無誤的阿拉伯文或古拉丁文,下一刻卻一個字也認不出來;心智檢測的指數表有時是老人、有時又是幼童,甚至連性别都不同;這一切都顯示他的确是一名多重人格患者。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比利究竟是受困于多重人格的病患?或是工于心計的表演型罪犯?本片未給出定論。

反之,也有一部份心理學家及媒體記者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比利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格,而是基于童年受虐經曆而養成的讨好型人格,刻意在那些負責鑒定的專家面前接受他們的引導,一步步呈現出他們想要的樣子,就像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在《驚悚》飾演的「Roy」一樣,既可讨好專家、又能為自己脫罪。

而當年負責本案的警官及檢察官們,則是認為無論比利是否真為多重人格,都應該與他所犯下的罪行分開看待,畢竟犯案者的确是他,受害者的傷害也已經造成;就連在比利晚年負責照顧他的姊姊和侄女,也傾向應該讓他接受服刑而非在醫院接受治療。

影視化的下一步是?

前面提過原作者凱斯完成的電影劇本《擁擠的房間》,目前版權在大導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 手上,并暫定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 擔任監制和主演;原本預訂于2015 年開拍、 2019 年上映,但受到各種主客觀環境的不可抗力影響,目前暫時推遲到2022 年開拍,也就是《阿凡達2》 (Avatar 2) 上映之後。 

相對于電影版的遙遙無期,Apple TV+ 倒是搶先一步宣布開拍預計十集的影集版,由執導影集《泰坦》 (Titans) 、《安眠醫生》 (Doctor Sleep) 的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 擔任編導,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 飾演比利。

高斯曼在2001 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的《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 ,就是改編自患有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 的數學家約翰納許(John Nash) 的真實故事;小蜘蛛湯姆今年初才在《迷途之心》 (Cherry) 中飾演患有創商壓力症候群(PTSD) 的軍醫。對類似題材早有經驗的兩人聯手,會激出什麼新火花,非常值得期待。

Netflix紀錄片《24 個比利》,他心中的惡魔是否真實存在

影集版《擁擠的房間》将由湯姆霍蘭德主演,期待他在《迷途之心》後再度演技炸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