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AIoT技術大趨勢和産業機遇系列之 IoT發展現狀IoT發展現狀

作者介紹

   唐雲峰,1999年建立“站長工廠”網站,提供網站建設技術與資訊、開源軟體下載下傳、托管應用、桌面虛拟化等服務。2009年起投身物聯網與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2017年擔任中韓未來革新加速器(SKFI)社長,專注于IoT企業投資與技術賦能。

    2018年底成為2018~2019年度阿裡雲MVP,此次應阿裡雲開發者社群之邀,參與“MVP時間”策劃的5G+AIoT系列專題創作。

内容概述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

    5G的想象空間與應用并不能在4G時代去規劃,但從業者可以沿着4G技術對于現有應用與場景的支撐不足展開一些近期可能的産業機遇分析。

    AI與IoT目前的技術邊界決定了AIoT的融合會産生什麼樣的效應或者說是技術工具,嚴格來講作者是立足于網際網路從業者角度去看待5G的産業發展的,所關注的也更多是應用場景。最後将以個人視角展開幾個應用場景,管窺蠡測其中的工程難題與産業機遇。

文章目錄

  • 移動通訊與網際網路應用演進與革新
  • IoT發展現狀(物聯網這個事情有多麼的不進階)
  • AI有多麼的不智能
  • 如果把人類的曆史看成IoT(萬物互聯)的演化曆史
  • 那麼現有的技術會帶給物聯網什麼樣的未來呢?
  • 實作AIoT(萬物智能)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挑戰并帶來怎樣的産業機遇

其他

   自2019年11月27日起,每周更新一篇,感謝關注,期待交流。雖然内容準備很正經,但是我盡量說人話,講故事,談場景。該系列自我要求:多一點感性認識,少一些理性分析。不是提倡反智,而是甘為搬運工。

IoT發展現狀

引言

   2005年的世界資訊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就在相關報告中提出了,“物聯網”時代來臨。其實更早一點的上個世紀末,做RFID技術的那家公司就在提物聯網概念。還是年幼的時候就是一個蓋茨粉,看到威廉的書裡面講過将物聯接,到今天也并沒有覺得IoT超出發展超出了網際網路上古時代的想象。

   我們來說說“物聯網其實有多麼不進階”。

IoT用來幹啥?

   上一期我們回顧了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曆程,介紹了5G因何而來,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IoT到底要幹啥?

   在技術手段不那麼發達的時候,大佬們憑借着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物聯網的很多概念和定義。但在真正最早變得可實施的時候,人們卻非常冷靜的提出了一個宏偉的目标,盡管到現在也并沒有實作。——給所有的物,安排個身份證号,并且發一個身份證。(配置設定位址)

記得剛剛提到過的搞RFID技術的那家公司吧?

   是的,物聯網就是他們提出來的帶貨口号。

   雖然,這個給所有物發生份證這個事情沒有做到,但至少今天在中國,每個身份證上都有一個RFID。什麼情況?身份證也算是物聯網?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身份證确實是完成了位址配置設定,絕對算是邁向了物聯網第一步。可惜,身份證可不是一個獨立存在有意義的物,是一個人的居民資訊的三次元化産物,算是人聯網第一階段的另一個次元。

   其他場景的RFID應用是不是呢?

   說說那個前段時間争議極大的ETC,是的給車發了個身份證。等等,車不是已經有很多身份證了啊?車架号、車牌号不都是身份證嗎?好吧,這個舉例牽強了。對ETC是車子的銀行卡,滿意了吧。

   大家對我的比喻,可以将就一下,先且看着,有什麼不滿意的,下面留言去。

為什麼要做一個ETC呢?

   是的,ETC是一個能夠被機器高速識别的車輛身份資訊。“車牌号也能高速識别!”(總有杠精不放過我,等我下一期講AI的時候再說行不行?)而且ETC不僅僅能配置設定位址,還能存儲資料。

檸檬精:“我又沒車,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啥~”

前兩年流行一個玩笑,外國女孩不開心男朋友說:“You need cry!”,中國女孩不開心的時候男朋友說:“有你的快遞~”。

   按照我們剛剛講的一個定義,給物發一個身份證号,身邊有更常見的東西——我們的快遞單号,在沒有那個條形碼而且光學圖像識别也是很昂貴的技術的時候,這個身份證号碼就隻有資料分析的意義。一旦有了條形碼的加持,就是物聯網了(應該說完成了物聯網的第一步)。

   仔細想想,每一個階段轉運的時候你都能看到快遞到哪裡了。記得2016年的時候,我給人介紹我是做物聯網投資的,人家很興奮的給我介紹了物流公司。是的,盡管在别人看來“網際網路上的物流公司”就是物聯網,雖然我沒有投資這家物聯網公司,但我依然提供了我投資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給這家山東的快遞公司。

“用條碼都算是物聯網,有包裝的商品豈不是都實作了物聯網了?”

   既然有朋友誠心誠意的發問了,我就大慈大悲的告訴你吧~

   雖然都是使用了條碼這個工具,但并沒有給每一個物配置設定一個獨立的身份證号碼,是以,這個應用歸類到物聯網比較勉強。畢竟身份證号碼這種東西,也不是一家人隻發一個啊。

   很多需要溯源的物品其實都是物聯網的應用,不管用了條碼還是超級賽亞人版本的條碼——二維碼,甚至有的外賣訂單連條碼都沒有,隻要能夠保證物所配置設定到資訊系統可讀的身份證号是唯一的,從物的角度來講已經完成了物聯網的建設。

   常見的如公交卡、水電氣卡、酒店房卡都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是不是感覺被我重新整理了對物聯網認知的下限?

   當然現在也不再是二十年前了,人們對物聯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問起什麼是物聯網,我的身邊很少能聽到“物流公司網際網路化”這樣的神器而正确的解釋。至少人們會告訴我,以下一堆的應用才叫物聯網:

  • 共享單車
  • 共享汽車
  • 共享休息艙
  • 共享充電寶
  • 智能咖啡機
  • 智能貨櫃
  • 智能家居
  • 釘釘理想辦公室(此處為阿裡巴巴的廣告位)
  • 智慧停車
  • 智能消防
  • 智慧農業
  • 智能工廠

   一堆共享新經濟,不是智能就是智慧,是不是這個清單看上去順眼多了,這樣的物聯網才符合人們常說的物聯網是未來的趨勢吧?

   這些的物聯網應用的技術依托是什麼呢?下期再說吧~

下期預告

   我給同僚看了一下稿,大家都覺得物聯網沒講完,什麼三層架構之類的基礎概念都沒講。但我覺得有必要在闡述人工智能有多麼智障這個環節來給大家整體分析。

   在本期的最後,給大家寫個抱歉,本系列嚴重拖更了,另外上期結束的預告内容會在下期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