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網絡架構演變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前面我們提到 5G 将滲透到未來社會的各個領域,以使用者為中心構 建全方位的資訊生态系統。面對極緻的體驗、效率和性能要求, 以及“萬物互聯”的願景,5G 的網絡架構設計将面臨極大挑戰。相較 于 4G 時代,5G 的網絡結構會發生颠覆性的變化。本章将介紹 5G 網絡 架構演進以及部署政策,為後文 5G 承載網的展開提供前置基礎。

| 3.1 移動網絡架構演變 |

移動通信網絡架構的演進包括兩個方面,即無線接入網(RAN,Radio Access Network)的演進和核心網(CN,Core Network)的演進。

從 GSM 網絡(2G)演進到 GPRS 網絡(2.5G),最主要的變化是引入了 分組交換業務。原有的 GSM 網絡是基于電路交換技術,不具備支援分組交換 業務的功能。是以,為了支援分組業務,在原有 GSM 網絡結構上增加了幾 個功能實體,相當于在原有網絡基礎上疊加了一個小型網絡,共同構成 GPRS 網絡。

在接入網方面,在 BSC 上增加了分組控制單元(PCU,Packet Control Unit),用以提供分組交換通道;在核心網方面,增加了服務型 GPRS 支援 節點(SGSN,Service GPRS Supported Node)和網關型 GPRS 支援節點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ed Node),功能方面與 MSC 和 GMSC 一緻, 差別在于處理的是分組業務,外部網絡接入 IP 網;從 GPRS 疊加網絡結構開始,引入了兩個概念。一個是電路交換域,一個是分組交換域,即 CS 域與 PS 域。 GPRS 疊加網絡架構如圖 3-1 所示。

通信技術發展到 3G,在速率方面有了質的飛躍,而在網絡結構上,同樣發生巨大變化。

移動網絡架構演變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首先,伴随着技術的發展,空中接口也随之改變。以往網絡結構中的 Um 空中接口換成 Uu 接口,而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接口也換成 Iu 口;在接入網方面, 不再包含 BTS 和 BSC,取而代之的是基站 NodeB 與無線網絡控制器(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功能方面與以往保持一緻,核心網方面基本與原 有網絡共用,無太大差別。

NodeB 的功能:主要完成射頻處理和基帶處理兩大類工作。射頻處理主要包 括發送或接收高頻無線信号,以及高頻無線信号和基帶信号的互相轉換功能;基 帶處理主要包括信道編 / 譯碼、複用 / 解複用、擴頻調制及解擴 / 解調功能。

RNC 的功能:主要負責控制和協調基站間配合工作,完成系統接入控制、 承載控制、移動性管理、宏分集合并、無線資源管理等控制工作。

CS 域:電路交換,主要包括一些語音業務,也包括電路型資料業務,最常 見的是傳真業務。

PS 域:分組交換,主要是常見的資料業務,也包括流媒體業務、VOIP (Voice over IP)等。UMTS 網絡架構如圖 3-2 所示。

移動網絡架構演變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到 4G 時代,整個 LTE 網絡從接入網和核心網方面分為 E-UTRAN 和 EPC。在接入網方面,網絡扁平化,不再包含兩種功能實體,整個網絡隻有一 種基站 eNodeB,它包含整個 NodeB 和部分 RNC 的功能,演進過程可以概括 為“少一層,多一口,胖基站”,這樣做降低了呼叫建立時延和使用者資料傳輸時 延,并且随着網絡邏輯節點的減少,網絡建設資本支出(CAPEX)和營運成本 (OPEX)也會相應降低,滿足低延遲時間、低複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

“少一層”——4 層組網架構變為 3 層,去掉了 RNC(軟切換功能也不複存 在),減少了基站和核心網之間資訊互動的多節點開銷,使用者平面時延大大降低, 系統複雜性降低。

“多一口”——以往無線制式基站之間是沒有連接配接的,而 eNodeB 直接通過 X2 接口有線連接配接,可以以光纖為載體,實作無線側 IP 化傳輸,使基站網元之 間可以協調工作。eNodeB 互連後,形成類似于“Mesh”的網絡,避免某個基 站成為孤點,這增強了網絡的健壯性。

“胖基站”——eNodeB 的功能由 3G 階段的 NodeB、RNC、SGSN、GGSN 的部分功能演化而來,新增加了系統接入控制、承載控制、移動性管理、無線 資源管理、路由選擇等。4G LTE 網絡架構如圖 3-3 所示。

移動網絡架構演變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核心網側也發生了重大變革。在 GPRS/UMTS 中,服務 GPRS 支援節 點(SGSN)主要負責鑒權、移動型管理和路由選擇,而網關 GPRS 支援節點 (GGSN)負責 IP 位址配置設定、資料轉發和計費。到了 LTE 時代,EPC(Evolved Packet Core)對之前的網絡結構能夠保持前向相容,但自身結構方面不再有 3G 時的各種實體部分,主要由移動管理實體(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服務網關 S-GW 和分組資料網關(P-GW)構成,外部網絡隻接入 IP 網。其中,MME 主要負責移動性管理,包括承載的建立和釋放、使用者位置更新、鑒權、加密等,這些籠統地被稱為控制面功能,而 S-GW 和 P-GW 更 主要的是處理使用者面的資料轉發,但還保留内容過濾、資料監控與計費、接入 控制以及合法監聽等控制面功能。可以看到,從 GPRS 到 EPC 的演進中,有着 相似的體系架構和接口,并朝着控制與轉發分離的趨勢演進,但這種分離并不 徹底。比如 MME 相當于 SGSN 的控制面功能,S-GW 則相當于 SGSN 的用 戶面。

此外,LTE 核心網新增了一個網元 PCRF,即政策與計費執行功能單元, 可以實作對使用者和業務态服務品質(QoS)進行控制,為使用者提供差異化的服 務,并且能為使用者提供業務流承載資源保障以及流計費政策,真正讓營運商實 現基于業務和使用者分類的更精細化的業務控制和計費方式,以合理利用網絡資 源,創造最大利潤,為 PS 域開展多媒體實時業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簡要總結出移動通信網絡演進趨勢的 4 個重要特 征:基于性能需求和網絡營運的雙重考慮,對部分網元功能進行重構,并盡量 靠近使用者部署,即網元功能下沉,網絡更加扁平化;網絡全 IP 化;控制與轉發 功能逐漸分離,以實作網絡性能的優化;重視對業務和使用者分類的精細化控制。

| 3.2 5G 邏輯架構的重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