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第3章

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3.7 小尺度信道模組化 |

| 3.8 信道模組化流程 |

無線信道模型包括大尺度信道參數和小尺度信道參數,3D 信道模型的大尺 度信道已在 3.6 節介紹,3.7 節主要介紹了小尺度信道(快衰落信道)的垂直角 度參數模型。本節将詳細介紹衰落信道的整體模組化流程,内容上與 3D 信道模 型 3GPP TR36.873 7.3 節和 3GPP TR38.901 的 7.5 節[41]對應。兩者在内容上大體相同,前者的目标為6GHz以下的信道模組化(記為模型1),後者為0.5~100GHz 的信道模組化(記為模型 2)。對于 6GHz 以下的信道模組化,兩者均可以使用, 在下文的描述中,兩者不同的地方均會列出。

3D 信道模型中信道參數的生成過程如圖 3.21 所示。圖中為下行信道參數 的生成過程,若要模組化上行信道,需要将角度參數中發射角和到達角的參數 互換。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1)以下步驟生成仿真參數 步驟 1:配置仿真環境、網絡拓撲、天線陣列參數等。仿真時需要首先配 置仿真場景等參數,需要配置的參數包括:

① 配置信道環境參數,可設定為 UMa、UMi、Indoor Office 或者 RMa; 配置全局坐标系并定義相應角度 θ , φ 和球坐标向量 ˆ θ , ˆ φ ;

② 配置基站數、UE 數;

③ 配置每個基站、每個 UE 的 3D 坐标,以及計算每對基站-UE 的 LOS 徑 角度[LOS AOD( φ LOS,AOD),LOS ZOD( θ LOS,ZOD),LOS AOA( φ LOS,AOA),LOS ZOA ( θ LOS,ZOA)];

④ 配置基站、UE 的天線模式,及天線場分量 Frx,Ftx;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⑥ 配置 UE 的移動速度及移動方向,在全局坐标系中定義;

⑦ 配置系統的中心頻率 fc。

(2)以下步驟生成大尺度參數

步驟 2:設定傳播環境(LOS/NLOS)。根據場景和 LOS 機率,為每個 UE 與基站間的鍊路配置 LOS/NLOS 屬性,若配置為 LOS,說明多徑中包含 LOS 徑。

按照表 3.3 計算 LOS 機率。在仿真中,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LOS/NLOS:

① 按表 3.3 計算 PLOS;

② 在[0,1]區間随機産生一個數 P;

③ 若 P < PLOS,則基站與 UE 之間存在 LOS 徑,相反,若 P≥PLOS,則不 存在 LOS 徑。

步驟 3:計算路徑損耗

按照表 3.4 計算路損。每條信号鍊路(每組空間多徑)計算一次路損。

步驟 4:産生具有相關性的多徑分量統計參數,包括多徑擴充、角度擴充、 K 因子、陰影衰落因子等。每組多徑計算出一組随機的多徑分量統計參數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生成方法如下。

① 根據互相關參數計算互相關矩陣:

互相關矩陣的說明見 3.7.2 節。互相關參數見表 3.6 中 Cross-Correlations 一 欄。設 7 個參數組成向量[DS,ASD,ASA,K,SF,ZSD,ZSA],則互相關矩 陣 A 表示為。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③ 生成每個基站的互相關參數: 假設随機量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服從高斯分布,并

與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有關,通過式(3-37)計算多徑分量 統計參數對應的随機量。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其中,

• wn1,…,wn7 為均值為 0、方差為 1 的獨立高斯變量;

• 矩陣元素 cij為矩陣 C 中的元素。

④ 生成随機的多徑分量統計參數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 附表1 至附表 3 中給出了多徑分量統計參數 DS,ASD,ASA,K,SF,ZSD, ZSA 的均值和方差,按照表中數值使用式(3-38)至式(3-44)計算每組多徑 對應的随機多徑分量統計參數: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3)以下步驟生成小尺度參數

步驟 5:生成多徑時延

計算每組多徑的随機時延 τ n,一組多徑也稱為一個簇,下文中使用簇表示 多徑。

① 按式(3-45)計算每個簇的随機時延: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σ τ 為步驟 4 輸出的 σ DS;

• r τ 為附表 1 至附表 3 中常數時延縮放參數;

• Xn 為在(0,1)内均勻分布的随機數。

② 歸一化各簇的随機時延: 各簇時延減去 UE 所有簇時延的小值,再按升序排列,得到終各簇的随機時延。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③ 若包含 LOS 徑,需要對式(3-46)計算出的各簇時延乘一個系數來補 償 LOS 峰值疊加(LOS Peak Addition)對時延分布的影響。系數 D 按式(3-47) 計算: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K 因子(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驟 4 生成。 包含 LOS 徑時各簇時延的計算公式為: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注:生成的 LOS n τ

不用于步驟 6 中各簇功率的計算。

步驟 6:生成每個簇的功率 P。

① 計算每個簇的功率: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其中,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Zn ~ N(0, ξ )中 ξ 取自附表 1、附表 2 或者附表 3,取 dB 值;

② 功率歸一化,使所有簇的功率和為 1: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③ 若包含 LOS 徑,使用 LOS 徑的 K 因子對功率做如下處理,在第一子徑 上添加 LOS 功率,并将其他 NLOS 徑的功率按式(3-51)處理: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KR 為步驟 4 生成的 σ K,取線性值;

④ 計算簇中每個子徑的功率,計算公式為:Pn/M,M 為每個簇包含的子 徑個數;

⑤ 移除−25dB 的簇:移除與功率大的簇相比功率小 25dB 的簇。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水準角度的生成過程以 AOA 為例,AOD 生成過程相同。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Pn 由步驟 6 得出; σ ASA由步驟 4 得出;

• 常數 C 是一個由簇數決定的權值,取自表 3.11。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② 若包含 LOS 徑,對權值 C 做如下處理: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K 為 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驟 4 生成。

③ 随機化每個簇的 AOA,見式(3-54):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随機變量 Xn取自{1,–1};随機變量 ( ) 22 ASA ~ 0, 7n YN σ ; LOS,AOA ϕ由步驟 1得出。

④ 若包含 LOS 徑,将第一簇的角度與 LOS 角度重合,每個簇的 AOA 由 式(3-55)生成: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⑤ 定義各簇中每個子徑的 AOA:在每個簇的 AOA 上随機添加各子徑的 偏移量,生成每個子徑的到達角,見式(3-56):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cAOA是角度擴散常數,在附表 1 至附表 3 中定義;

• α m 是歸一化的簇内子徑偏移值,由表 3.12 定義: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垂直角度的生成過程以 ZOA 為例,ZOD 的生成過程相同。

① 生成每個簇的 ZOA,垂直維角度服從 Laplacian 分布,按式(3-57)生成: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 Pn 由步驟 6 得出; σ ZSA由步驟 4 得出;

• 常數 C 是一個由簇數決定的權值,取自表 3.13 或者表 3.14 。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③ 随機化每個簇的 ZOA,見式(3-59):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垂直角度 ZOD 的生成過程與 ZOA 基本相同,其中以下兩個公式需要更改:

① 更改一:在随機化每個簇的 ZOD 時,将式(3-59)替換為式(3-62):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步驟 8:随機組合水準角度和垂直角度。

在同一簇内(或功率強的兩個簇的同一子簇内),随機組合步驟 7 生成 的角度:

① 将生成的水準角度 AOD 與 AOA 随機組合,并将生成的垂直角度 ZOD 與 ZOA 随機組合;

② 将水準發射角 AOD 與垂直發射角 ZOD 随機組合。

步驟 9:生成交叉極化增益。

為每個簇 n 的每個子徑 m 生成交叉極化增益(XPR) ,nm κ ,XPR 服從對數 正态分布: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對于功率強的兩個簇 n=1、2(強二徑),每個簇分為 3 個中徑,每個簇 包含的 20 個子徑配置設定到 3 個中徑中, 3 個中徑對應的時延偏移以及配置設定規則見 附表 4 或者附表 5。對于強二徑中包含的 3 個中徑,每個中徑分别按式(3-65) 生成對應的時域信道參數。

若包含 LOS 徑,需要添加 LOS 徑的時域信道,令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按照 計算式(3-65)得到的第 n 個簇的時域信道,則 LOS 徑下時域信道參數按式 (3-68)生成,其中 KR 為線性值。

信道模組化流程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二十八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其中,下标為 LOS 的參數為 LOS 徑參數,實體含義與其對應的多徑參數 含義相同,生成過程也與多徑參數的生成過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 12:對每個簇的時域信道添加路損、穿透損耗以及陰影衰落。

| 3.9 小 結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