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區塊鍊賬本複制技術的支付解決方案,可以部署在同一銀行的不同部門,或具有合作關系的不同銀行之間,通過賬本複制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地減少使用SWIFT網絡傳遞支付消息的成本,也可以減少在對端銀行保留結算賬戶的被動成本。
本文提出的方案不需要替代或修改銀行現有的賬本,隻需要部署一個封裝應用來跟蹤賬本中的特定條目并将變化複制到所有的成員,進而確定每個銀行在同一時刻可以看到同樣的賬本并且保證其準确性。為此我們建議使用區塊鍊來開發此解決方案。
相關區塊鍊教程/開發包推薦: 以太坊 | 比特币 EOS Tendermint Core Hyperledger Fabric Omni/USDT Ripple
1、目前的挑戰
現有的賬本體系,是在15世紀由Luca Pacioli開發的,不同的業務建立分立賬本,是以僅保證自己版本的真實性,并沒有彼此都認同的真實性。由于每個銀行隻能看到自己部分的交易,是以這就像盲人摸象。
為了解決這些缺點并在不同機構間處理支付,就需要一個中心化的受信任的第三方機構,例如SWIFT負責在商業銀行間傳遞支付消息,中央銀行負責處理支付結算,這兩者都是受信任的第三方機構。
2、支付的背景知識
下圖展示了目前的支付處理流程,這種方案被稱為4盒模型,适應于所有的支付體系。CI(中心化設施)包括支付體系和體系提供商:

在一個支付機制中包含三個部分:
- 支付消息發送
- 支付調節
- 通過中央銀行結算賬戶和賬本條目進行結算
在商業銀行間的支付消息傳送通常是由第三方基礎設施提供商(CI)來完成的,例如在國際間轉賬時,這個基礎設施就是指SWIFT網絡。
CI或者支付體系提供商通常作為所有商業銀行的超級代理來運作,它負責計算并調節不同銀行間的支付往來,然後将調節後的資金發送到結算銀行(大多數情況下是中央銀行)。不同銀行自己的賬本條目必須于CI賬本條目一緻,這讓CI的賬本成為所有賬本中的超級賬本。CI提供了支付調節的最終性。
結算銀行(通常是不同國家的中央銀行)接收到結算資料并利用結算賬戶在不同的商業銀行間進行資金調撥以比對發生的變化。結算銀行提供了支付的最終性。為了降低自身的風險,結算銀行需要所有的成員商業銀行在結算賬戶中保持一定的資金量來滿足日常結算要求。
沒有一個銀行對于資金的持有情況有完整了解,即使是結算銀行也做不到。結算銀行能夠信任的唯一賬戶就是每家商業銀行的結算賬戶。下圖展示了在一個國家内轉賬過程中每個賬本的情況,在跨境轉賬時也适用同樣的原則:
3、基于區塊鍊的賬本複制方案
本方案将區塊鍊賬本映射為銀行現有賬本的虛拟賬本,這樣銀行隻需要很小的變動,可以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向其他銀行的支付通過SWIFT處理,向同一銀行的支付轉換為區塊鍊交易并送出給分布式賬本:
在上圖中,每個銀行都保留有賬本的全部修改曆史。是以,沒有一個銀行可以重複消費或進行欺詐。進入銀行自身内部賬本的交易都是通過虛拟賬本,該虛拟賬本作為一個黑盒子,由所有相關機構維護。這可以讓每個銀行都看到确切的有效賬戶餘額以便确認或拒絕支付,而無需通過SWIFT或其他中心化的機制。
4、為什麼使用區塊鍊
在上面的方案中,我們使用區塊鍊的原因在于:
- 沒有單一的中心化資料庫,資料可以在所有銀行間複制
- 架構避免了對已輸入資料的修改,你沒有辦法修改區塊鍊上的資料
- 區塊鍊中包含了商業實體建立的交易,這些區塊實際上代替了SWIFT網絡的确認
- 資料的每個副本都通過區塊鍊協定同步,具有内在的安全性
- 可以随着規模擴大添加更多的機構
原文連結:
用賬本複制技術降低SWIFT轉賬成本 — 彙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