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洪永潮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年後開工的第一天,我們來解鎖晨會的新姿勢:“站會”。站會到底有沒有必要開?如何才能高效地開好站會?下面我們結合阿裡部分技術團隊的實踐經驗,一起來看看。
作者介紹:舍衛(花名),現就職于阿裡巴巴研發效能事業部阿拉丁團隊。
站會的目标
說到站會,人們最熟悉的是Scrum站會,典型的形式是團隊圍成一圈,依次回答三個問題:昨天做了什麼?今天準備什麼?有什麼阻礙或問題?
通過站會,Scrum團隊成員了解其他成員的工作,進而更好地協作,達成疊代目标。
看闆方法應用得當、可視化價值流實踐執行到位,以上三個問題完全可以清晰地展示在看闆上,是以沒有必要再回答這些問題了。那站會的目标是什麼呢?
回到精益看闆方法本身的目标——順暢和高品質地持續傳遞有用的價值,相應的,看闆站會要聚焦于價值的流動,而非個人工作。站會的目标是:促進團隊有效協作和聚焦,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傳遞,同時通過站會同步需求進展和暴露問題及風險,把可視化價值流實踐落地到位。
站會的前提
在建立了如下圖的精益看闆系統的可視化價值流、明确流轉規則和限制在制品數量的三個實踐之後,還需要管理價值流動和建立效能回報閉環并持續改進。
管理價值的流動具體包含管理價值流動過程、價值的輸入和價值的輸出,關于管理價值流動過程的一個很重要的實踐就是每日看闆站會。
以雲效看闆為例
站會的組織形式
1、頻次:每天(每個工作日),時長不超過15分鐘,一般在早上,具體時間團隊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般建議9:45或10點開始;
2、三個相同:同一個團隊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看闆前進行日站會,形成固定的節奏後,會變成團隊的習慣;
3、協調人:團隊成員站在圍在看闆前,由一位協調人來帶領團隊從右往左(⬅️)逐列走讀看闆;協調人可以固定,也可以輪流進行;
4、電腦:為了讓站會更加聚焦和高效,負責投屏和記錄的同學可以帶電腦,其他人不需要帶電腦;
站會前:需求和任務的狀态已更新
1、團隊已按照統一優先級的規範更新需求的優先級,輔助優先級,狀态、期望日期等。
2、開發同學按照實際情況更新需求和任務的狀态(做到任務向需求對齊)。
需求負責人負責協調把開發中的需求拆分成任務(如下圖),并協調需求從開發完成,測試,直到釋出完成為止;
已拆分好的任務需指派到個人,任務的顆粒度在1-2天的工作量,確定每天都有看得見的進展 ,及時暴露風險和問題;
任務責任人已更新好任務的狀态和截止日期;
如有外包或則接口人合作:外包同學也需要在站會前更新狀态,接口人按流轉規則進行狀态流轉。
站會重點關注的資訊
站會上不需要檢視每一張卡片,本着“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傳遞” 的目的,我們要重點關注影響價值流動的問題和阻礙項,如下圖所示,絕大部分問題會标記橙色或紅色,可以很清晰地展現在雲效電子看闆上。
瓶頸和隊列:某個環節不順暢時,需求積壓形成隊列,這就是瓶頸所在,瓶頸是站會第一重點關注點,因為系統的流量往往是由瓶頸決定,隻有解決了瓶頸問題,價值才能順暢地流動。看闆上的表現就是某一列的需求卡片數量特别多。
關鍵的缺陷:缺陷會阻礙需求的流動,而且缺陷多容易出現需求積壓,進而阻礙其他需求的流動。阻塞需求流動的缺陷需要及時解決,期待做到缺陷日清(缺陷發現後24小時内解決,甚至當天就解決),在Fixed狀态(指缺陷已修複,待提出者驗證)的缺陷需要及時驗證和關閉。保持缺陷及時發現即時解決和關閉,保持存量缺陷保持低水位。站會時需要抽1-2分鐘過一下整體缺陷的狀況。
重點關注的需求:指涉及重點商業利益或風險的重點需求,看闆上會用紅色的标簽來凸顯。
阻礙和問題:指因外部(如依賴)或内部(如設計缺陷)原因無法正常流動的需求。團隊需關注被阻礙的需求,跟蹤和推動問題解決,及時恢複它們的流動。看闆上會紅色的阻礙項來标記。
到期或即将到期的需求:部分需求有明确的完成時間要求,例如存在對外承諾的需求。如果它們即将到期或已經到期,就需要特别關注,以確定承諾的達成。看闆上快到期的需求會用橙色凸顯時間,已到期的需求會用紅色凸顯時間。
中斷:指某個步驟供給不足,價值流出現中斷,如上圖中,就緒(待開發)這列沒有需求,此時上遊隊列需要盡快供給到該列。
未反應在看闆上的問題:走讀完看闆,還需要添加一個問題:“是否有為反映在看闆上的問題需求溝通”。團隊當然需要關注沒有反映到看闆上的問題,同時,團隊和站會的協調人需要有意識地思考,這類問題是否可以和應該反映在看闆上,以提高可視化和執行的效果。
站會中:促進價值順暢流動
站會上,團隊按照"站會重點關注資訊6+1"從右向左檢視各列,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同時要避免在一個問題上花費過長時間,耗時長的讨論要放在會後小範圍進行。
15人以内的團隊,站會要能在15分鐘内完成,在現實中,效果不好的站會,往往耗時會比較長。
站會中讨論帶來的變化,需即時更新到看闆上,如有問題,也需要及時記錄。
下圖給出了站會中應該做到和應避免的問題:

還需要明确的是,站會隻是團隊溝通的一個場景,更多的溝通要在平時和更小範圍内發生,而不是過度依賴于站會。
站會後:資訊透明,風險和問題跟進
站會需要達成的成果:
看闆已處于最新的狀态,反映站會讨論的結果。
識别阻礙需求流動的問題,并現場解決或則安排會後跟蹤的Action。
團隊成員了解項目的整體進展和狀态。
團隊成員清楚工作的優先級。
會後小範圍讨論需求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總結:
站會的目标是:促進團隊有效協作和聚焦,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傳遞。
站會要以價值傳遞為線索,從右向左檢視需求的狀态,聚焦于發現和處理價值流動中的問題。
不應該依賴站會檢查每個人的工作,價值傳遞的狀态和問題應該已清晰的展現在看闆上,良好設計和應用的看闆是高效站會的基礎。
更多的協作應該即時發生,不應該完全依賴站會來進行團隊協作。
一個好的站會,幫助團隊了解整體的價值流動狀況,促進有效的協作,并即使處理價值流動的問題,保障價值順暢流動。
附1:站會Checklist:
- 需求和任務的狀态在站會前已更新;
- 提醒帶電腦同學合上電腦,隻有投屏和做記錄的同學使用電腦;
- 從右往左檢視各列,按照6+1類關注點進行;
- 開發中的需求數量是否已超過卡片數量的限制;
- 開發中任務是否向需求對齊;
- 需求是否按照既定的流轉規則進行流轉;
- 單獨快速過一下缺陷的總體狀況,保持缺陷庫存低水位;
- 記錄要跟蹤的問題和依賴項;
- 會後小範圍讨論遺留要解決的問題;
附2:站會中會碰到的問題:
Q:開發同學站會上講了很多,可産品經理同學卻聽不懂,同時對需求的進展也不太清晰。
A:按照Scrum的方式,回答三個問題,開發同學往往說的是技術實作和細節,産品經理自然會聽不懂。需求作為價值是産品經理的輸入,看闆關注的是價值流動,不是任務的完成情況,需求的狀态和問題可以很清晰地在看闆上展現出來,同時在開發中的需求也會拆分成各端或各子產品的任務,拉通技術各角色之間的協同。采用雲效電子看闆既可以看到價值的流動,也可以看到任務的進展和對齊,産品和開發同學都可以一目了然知道目前的進展與問題。
Q:團隊處于兩地,甚至多地,站會如何開?
A:電子看闆的好處就是便于異地開發,各地成員都打開看闆頁面,同時用電話會議的方式接入,進行異地站會。目前雲效看闆已可以做到需求卡片移動後實時同步。
Q:為啥看闆要從右到左檢視各列,而不是從左到右檢視呢?
A:從右往左,一方面展現價值拉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暫緩開始,聚焦完成”的原則,讓接近完成的需求盡快的完成,而不是開始更多的需求開發。譬如測試中發現的Bug,從右到左更友善優先解決Bug。
Q:站會時間到了,但還有個别同學沒有到,是等他還是不等?
A:團隊需要共識此類事情發生的機制,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确實有個别成員遲到了,一般建議站會還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當然團隊對于遲到可以有團隊處理的辦法,譬如邀請遲到的同學給大家買水果吃等等。
Q:兩個需求都進行了近一半卻都不能提測?如下圖。
A:圖中用紅框圈起來的兩個需求,一個是前端任務已完成,後端任務在進行中,另一個是前端任務在進行中,後端任務已完成,這種情況需要避免,團隊需要聚焦其中一個需求,讓其快速完成,而不是啟動兩個,讓兩個都隻是完成一半或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