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生老病死”是我們躲不過去的大難題,古時候醫療條件落後,甚至感冒都能要了你的小命。

雖然如今的醫療體系比起以前已經很發達了,一些大的疾病也能夠治愈或者延長生命,但是“看病難、看病貴”是如今這個社會抹不過去的話題,穿越曆史,古人會不會和我們一樣有這樣的問題呢?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如今我們熟知的看病橋段基本都是從電視劇裡看見的,像是皇親國戚有禦醫相伴,達官貴族們也有1、2個家庭醫生,普通老百姓就隻能“請大夫”了。

古代大夫醫術參差不齊,大部分人醫術有限,碰到江湖郎中的機率還是很大的,萬一給開錯藥,那可是要死人的。一般有點醫術的大夫診費普遍有點高,要是祖上積德碰上名醫,那可就真是“錦鯉”了。

中藥普遍見效比較慢,但凡一場病,吃個十天半個月藥那都是少的,這麼長時間也得花不少銀子啊!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件事,晴雯生病了,賈寶玉偷偷請了一個大夫給她治病,臨走時候給了大夫一兩銀子診金。清代一兩銀子大概1000塊錢,這隻是挂号費,還得拿着方子去藥鋪抓藥,加起來也不少錢呢。晴雯一個丫鬟月工資才1000文,差不多一兩。這還是大家族的丫鬟,一般人也沒這麼多。一場病拖垮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在古代絕不是玩笑。

如果現在讓您用一個月工資去看一個小病,您心疼嗎?

當然1兩銀子請的也不是名醫,就是個普通大夫,如果換成高水準的大夫,那就真要哭了!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清代《壽字帕》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縣城裡有一個姓趙的名醫,看病手段出神入化,甭管什麼病,一帖藥下去管好,不管好退錢,人送外号“趙一貼”。雖然看病手段高明,但找他的人真的不多,因為診費太貴了,掏不起啊!

他的出診費就需要5兩銀子,那個時候中産一個月大概1-2兩,看一次病半年收入沒了。當然中産也算是有點錢的人了,窮人連一般水準的大夫都請不起,就算是有神醫懸壺濟世,看病不要錢。有些人那也不看,因為抓藥還要錢啊,碰上稍微名貴點的藥材那不是抓瞎。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曾有一句話,真是對窮人看病的高度概括:

“農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醫.一發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屢見不鮮,人間慘事,莫過于此。”

窮人生命也不敢看大夫,看了大夫也治不起,直到生命結束,這真是人間悲劇!

曆朝曆代均有此事發生,“窮”才是原罪,現代人比以前幸福多了。當然為了應對這種事情,各朝代也做了相應措施。

周代曾經設立“疾醫”這一職位,專門給普通人看病,當時“疾醫”非常少,病人又非常多,就是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醫患沖突了。“疾醫”作用也不大,看完病還要買藥,普通人抓藥都抓不起,朝廷幹脆就直接賜藥了。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漢書》記載,公元2年,王莽當政,趕上蝗災,于是他便下令直接賜藥給災民,還提供了相應的醫療服務。到南宋時期,京師出現大規模傳染病,趙構也派出禦醫免費給老百姓們看病、發藥。一些地方政府也常常為百姓們義診,發藥,保證人民的日常生活。

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疫病擴散也十分迅速,為老百姓們發藥效果不顯著,朝廷為了人口生計建立了一個政府公益醫療機構——“别坊”。這個機構不僅給看病、還管抓藥,最重要的是通通不要錢,也是廣大老百姓的福音。

當然“别坊”好是好,但也有局限性,隻給京城裡的人看病,政府也需要控制成本啊,京畿以外的地區是無福消受了,直到200多年之後的唐朝,人們總算見識了政府的“有錢任性”。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為了緩解老百姓們“看病難和貴”的問題,朝廷創辦了“養病坊”免費看病,而且這種機構還像連鎖店一樣開邊了整個大唐的疆域,政府為了保證醫生的品質,設立了一條規則:

“醫者若有因财而詐稱患者病情嚴重的,以盜竊罪論處”

醫生就連平時因為大意、馬虎所造成的誤判,也會受到懲罰。曆朝曆代為了老百姓們的醫療問題操碎了心,可見不僅在現代,在古代醫療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啊。

到了最有錢的宋代,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真是讓人眼紅,如果朝代也分“發達”和“發展中”的話,那宋代一定是發達朝代中的“盧森堡”。宋代不僅有免費醫院——安濟坊,還有官方開辦的平價藥店,專門為老百姓出售“良心藥、放心藥”。

醫療問題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古代老百姓怎麼看病呢?

之後的各個朝代也随着宋朝的慈善醫療更進一步發展,清朝創立的“養濟院”也是受安濟坊的影響。

從古至今,醫療問題一直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經過各個朝代的以及現代富強祖國的努力,我們終于建立了完善的醫療體系,醫保覆寫率也奇高。

隻有人民的權益能得到充足的保障,我們才會生活的更加快樂和幸福,随着社會的發展,希望以後的我們面臨任何一種疾病時少一分恐懼,多一份樂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