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開源的2021:從“開發者亞文化”,變成主流軟體開發模式

作者 | 蔡芳芳

本文是“2021 InfoQ 年度技術盤點與展望”系列文章之一,由 InfoQ 編輯部制作呈現,重點聚焦 2021 年開源領域的重要進展和動态,希望能幫助你準确把握 2021 年開源領域的核心發展脈絡。在“InfoQ 年度技術盤點與展望”所覆寫的十大領域之中,開源是相對特殊的存在,它是一種開發模式而非具體技術,同時它跟其他九個技術領域又全都息息相關。幾乎在每一個技術領域的盤點中,我們都能看到由開源引發或與開源密切相關的變化。本文将主要從宏觀層面盤點開源動态。

“InfoQ 年度技術盤點與展望”是 InfoQ 全年最重要的内容選題之一,涵蓋架構、AI、大資料、大前端、雲計算、資料庫、中間件、作業系統、開源、程式設計語言十大領域,後續将聚合延展成專題、迷你書、直播周、合集頁面,在 InfoQ 媒體矩陣陸續放出,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特此感謝黃東旭、梁冰、李萬鵬、王小瑞、燕青(按姓名首字母排序)對本文的貢獻,他們的真知灼見,是本文能與大家見面的關鍵。同時由衷感謝開源社發起的 2021 中國開源年度報告全體作者,通過這次參與 2021 中國開源年度報告交流和撰稿的機會,筆者得以更進一步了解過去一年的開源發展全景。2021 中國開源年度報告即将在不久後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2021 對于開源是怎樣的一年?

無論你是否從事開源相關工作,在過去一年裡應該都能感覺到開源極高的關注度和讨論熱度。

從全球範圍來看,過去一年,開源整體呈現高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成為跨越國界和語言的共識。據最新官方報告,2021 年 GitHub 活躍使用者數和活躍代碼倉庫數量均有明顯增長,其中新增活躍使用者數超過 1600 萬、新增活躍代碼倉庫數量超過 6100 萬。在 Github 活躍使用者分布上,北美使用者仍然占據最大比重(31.5%,相比去年減少 2.3%),亞洲次之(31.2%,相比去年增加 0.3%),但兩者在活躍使用者數量上已經非常接近,排在後面的依次是歐洲(27.3%,相比去年增加 0.7%)、南美洲(5.9%,相比去年增加 1%)、非洲(2.3%,相比去年增加 0.3%)、大洋洲(1.7%,相比去年減少 0.1%)。

我們認為,開源正逐漸從“開發者亞文化”變成一個主流的軟體開發模式,而 2021 年會是這個轉變過程中相當關鍵的一年。這在中國可能展現得更加明顯,雲計算的高速增長、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斷供風險,都極大地促進了國内對于開源領域的投入。

首先,開源受到的關注度急劇提升,這不僅在于開發者、企業層面,更在于國家戰略層面。國外,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 2021 年 9 月釋出了《歐盟經濟中開源軟硬體對技術獨立、競争力和創新的影響研究》報告,從多角度研究開源軟體(OSS)及開源硬體(OSH)對歐盟經濟的影響;國内,開源第一次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開源突破了原來相對更小衆的開發者圈層,得到越來越多圈外人的關注,尤其是來自金融、電信、新經濟領域大型企業的關注。

其次,企業對于開源的投入不斷加大,更多開發者投身開源。不止一位受訪專家向 InfoQ 表示,自己所在公司對開源工作的認可和支援越來越大。從使用開源到貢獻開源再到建構開源生态的改變,正在很多中國企業裡發生。

過去一年,大型企業采用開源的氛圍也從觀望變為加速投入,有更多大型科技企業選擇開源路線。以資料庫領域為例,開源已經成為大型企業分布式資料庫的首選。全球知名資料庫流行度排行榜 DB-Engines 統計資料也表明,從 2021 年開始,開源資料庫的流行指數已經超過商用資料庫。

解讀開源的2021:從“開發者亞文化”,變成主流軟體開發模式

下面這張圖記錄了 2021 年中國典型企業在 GitHub 上活躍度(Events 數)排名前 10 的項目。這些項目的熱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内的開源熱度。資料來自于 GitHub Archive(一個用于記錄 GitHub 公共活動的公開資料存檔),由 PingCAP 社群提供。

基于 GitHub Archive 過去 10 年的資料,選取國内典型企業可以看到,中國開源的活躍倉庫數大幅提升,從 2011 年的 29 到 2021 年 12 月末的 5067,複合增長率增長了 67%。

注:活躍倉庫:指在一年中有發生過至少一項事件的倉庫,如 PushEvent、IssueCommentEvent、ReleaseEvent、PullRequestEvent 等(總計有 21 類行為);

典型企業包括:阿裡、百度、騰訊、位元組、美團、滴滴、華為、京東、小米、網易、Bilibili、微衆、攜程、PingCAP 等 40 多家公司。

“回顧國内開源近十年的發展:早期是文化戰略,主要是為了鼓勵工程師文化;中期成為了技術戰略,企業需要解決技術孤島問題;現在已經變成衆多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業務戰略,這時候開源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須要投入的領域,開源層面勝出就有機會觸達更多開發者,能極大幫助企業 ToB 業務的成功。”受訪專家向 InfoQ 如此總結道。

除了企業層面加大、加速投入,在全球範圍内,基于開源項目的商業公司也得到了資本的高度認可。比如今年上市的 HashiCorp 和 GitLab,HashiCorp 的市值目前已經達到 152 億美元,GitLab 市值則達到 108 億美元。更多未上市的初創企業也接連獲得融資,融資金額和估值不斷重新整理上限。

回看 2021 這一年,開源大潮繼續滾滾向前,對于中國開發者來說,還有哪些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變化?哪些事件可能會影響開源未來走向?下文基于資料整理和受訪專家回報,圍繞幾個重點方向進行回顧和總結。

值得關注的五個變化

開源上升至國家級别的戰略高度

2021 年,多國釋出政策将開源提升至國家級别的戰略高度,肯定了開源模式對資訊技術創新和軟體産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将發展開源、繁榮開源生态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2021 年 9 月,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釋出《歐盟經濟中開源軟硬體對技術獨立、競争力和創新的影響研究》報告,對開源軟體(OSS)、開源硬體(OSH)如何推動歐盟經濟複蘇、數字化轉型、數字自治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報告中提到,針對開源軟體的投資,平均可帶來四倍的回報。據研究結果預測,如果歐盟的開源貢獻增加 10%,該地區的 GDP 将增加 1000 億歐元,是歐盟開源軟體價值的兩倍多。同時,每年還會新增 600 多家 ICT 初創公司。

2021 年 12 月 8 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宣布,其正在采納有關開源軟體的新規則,隻要對群眾、公司或其他社會公共服務有潛在益處,就可以公開通路其軟體解決方案。根據新規則,委員會将通過開源其軟體解決方案為公司、初創企業、創新者、公共行政部門等帶來重大價值,這一決定也将刺激創新。

國内,開源被寫入《“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可以說是 2021 年關注度最高的大事件。

2021 年 11 月 30 日,工信部資訊技術發展司釋出《“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下面簡稱《規劃》),将“開源重塑軟體發展新生态”作為“十四五”期間我國軟體産業的四大發展形勢之一進行重點闡述。《規劃》強調,開源模式已成為全球軟體技術和産業創新的主導模式,可以說“軟體定義未來的世界,開源決定軟體的未來”。《規劃》同時提出了“繁榮國内開源生态”的重點任務,并設定“開源生态培育”專項行動,統籌推進建設高水準基金會,打造優秀開源項目,深化開源技術應用,夯實開源基礎設施,普及開源文化,完善開源治理機制和治理規則,加強開源國際合作,推動形成衆研衆用衆創的開源軟體生态。

這将會對中國開源的長期發展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受訪嘉賓向 InfoQ 表示:

“可以看到政府在開源層面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特别是在解決軟體供應鍊問題上,從政府,到企業,到開發者,都堅定地認為開源是必選項。隻有市場認可的軟體、有使用者規模的軟體才能産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而開源是達成這個目标的最優路徑。”

“随着《規劃》的出台,期望并相信中國開源能從無序繁榮向有序繁榮演進。”

中國開源影響力逐漸提升

據最新的 GitHub 年度開發者報告,2021 年 GitHub 上的中國開發者新增了近 103 萬,累計約 755 萬,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開源愛好者參與到各種開源項目中。

在 Apache 軟體基金會、Linux 基金會、CNCF 等國際開源基金會中,源自中國的開源項目越來越多。今年 Apache 軟體基金會迎來了 5 個來自中國的開源項目,分别是 EventMesh、ShenYu、Kyuubi、Linkis、SeaTunnel,單論數量應該是曆年之最。

同時,更多中國企業和開源人士在國際基金會承擔重要角色:

2021 年 2 月 9 日,Rust 基金會正式成立,華為是創始白金成員之一;

2021 年 3 月 11 日,Apache 軟體基金會官網公布新一屆董事名單,Tetrate.io Founding Engineer、ApacheSkyWalking 創始人和 PMC 吳晟成為本屆唯一一位新晉董事;

2021 年 8 月,Linux 基金會成立開源安全基金會 OpenSSF,2021 年 10 月,騰訊成為中國第一家加入 OpenSSF 的企業;

2021 年 11 月 2 日,Linux基金會成立下一代架構(NextArch)基金會,騰訊作為創始企業加入;

2021 年 11 月,開放原子基金會 TOC 主席、Apache 軟體基金會 Member、華為雲與計算開源業務總經理堵俊平當選 LF AI & Data 基金會董事會主席;

2021 年 11 月 24 日,騰訊雲加入 FinOps 基金會成為頂級會員,騰訊開源聯盟主席單緻豪和騰訊雲專家工程師孟凡傑亦分别進入 FinOps 基金會的理事會和技術咨詢委員會(TAC);

華為開源能力中心工程師王晔晖當選 Linux 基金會 CHAOSS 項目董事會董事。

上述這些都表明,中國開發者和開源項目在開源世界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國開源的發展,今後将會出現越來越多高品質的中國開源項目和開源社群,并湧現出更多中國開源人才。有受訪專家表示:“過去幾年中國開發者已經逐漸從開源的使用者變為貢獻者,如果我們過幾年再回頭看,今天可能會是整個中國或者以中文作為主流交流語言的開發體系的一個新元年,即中國開發者開始真正去主導一些核心平台級軟體産品或技術方向了。”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中國開源影響力目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正如《“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解讀中提到的,國内開源生态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受訪專家向 InfoQ 直言:“我們可能還處在‘覺醒年代’或萌芽階段,雖然 GitHub 資料顯示中國開源貢獻者數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但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人口紅利。”

根據 X-lab 開放實驗室 2021 年 10 月釋出的《中國十年開源洞察報告》,雖然國内開源熱度不斷提升、中國開源開發者數量飛速增長,但在國内的開源項目中仍是中國開發者比例更高,國際化程度需要加強。就項目數量和開發者活躍度而言,目前仍是頭部網際網路大廠在引領國内開源。

有資料顯示,國内 96.6% 的 500 強企業不了解開源,僅 2% 的 500 強企業參與開源貢獻。相比而言,79.2% 的世界 500 強企業了解開源,22% 的世界 500 強企業參與開源貢獻。

開源治理和開源合規成為焦點議題

2021 年接近尾聲之時,Apache Log4j2 CVE-2021-44228 安全漏洞在開源圈甚至整個 IT 圈炸起一聲驚雷。由于漏洞利用門檻不高且 Log4j 應用範圍極廣,這次安全漏洞事件引發的影響十分深遠,國内外大批企業受到波及。

近些年,在開源高速發展的同時,開源軟體安全事件也頻繁發生,開源軟體供應鍊治理至關重要。Log4j2 安全漏洞事件進一步讓大家意識到了這一重要性,并引發了一場關于開源軟體供應鍊安全的大讨論,對開源軟體漏洞釋出流程合理性的思考、對背後的開源項目及基金會組織等探讨也非常白熱化。

圍繞開源治理的議題,過去一年,Linux 基金會積極推動 OpenChain 國内外社群接軌與交流,中國信通院與諸多國内企業均密切關注或加入其中。此外,企業如何開源、項目開源流程、開源項目度量等問題也是産業界關注的焦點。基于量化模型的方式對社群治理效果進行各項評估,成為越來越多成熟開源組織的“标配”。Linux 基金會也推動成立了度量開源項目與社群健康度的開源項目 CHAOSS,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随着各行各業越來越多地使用開源代碼,一些開源項目已成為“大生意”,圍繞開源法務和合規話題的讨論被越來越多地擺上台面,成為核心議題之一。過去一年,圍繞開源項目商标、開源許可協定的事件和争議就有好幾起。

2021 年 1 月 20 日,Elastic 公司 CEO Shay Banon 在公司官網發文表示,他們決定将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的開源協定由 Apache 2.0 變更為 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SSPL)與 Elastic License 雙許可。此舉目的是限制雲服務提供商在沒有回饋開源社群的情況下,将 Elasticsearch 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他人使用并從中盈利,背後是 Elastic與亞馬遜多年的交鋒。

2015 年,亞馬遜推出自家的 Elasticsearch 服務,并将其定名為 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在 Elastic 看來,亞馬遜擅自在自家托管服務名中使用“Elasticsearch”一詞,屬于明顯的商标侵權,并在市面上引發了關于 Elasticsearch 歸屬權的混亂,于是 Elastic 在 2019 年起訴亞馬遜。

但因為訴訟程序緩慢,Elastic 主動更改許可證,加快亞馬遜遠離 Elasticsearch 品牌的步伐。這一行動确實奏效了,2021 年 9 月,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 更名為 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亞馬遜高管也表示,将加緊建立并維護開源 Elasticsearch 與 Kibana 的 ALv2 許可分支。

實際上,不管是 SSPL 還是 Elastic License,都不符合 OSI 的開源定義,是以 Elastic 宣布變更開源協定在社群引發了巨大争議。

其他類似事件還有:國外資料查詢引擎 Presto 創始團隊宣布将 PrestoSQL 更名為 Trino,原因是 Facebook 注冊了 Presto 商标;國内分析型資料庫系統 DorisDB 更名 StarRocks(是否涉嫌侵權 Apache Doris 商标不得而知),同時高調宣布采用 Elastic License 2.0(ELv2)許可(同樣不符 OSI 開源定義)“開源”而引起業界非議。

許可證争議和商标糾紛在開源領域無處不在,如何判斷開源許可的合理性和潛在風險?寬松許可如何保護開源項目創始團隊的權益?雲廠商和開源社群之間的利益如何平衡?目前這些問題都還沒有令人滿意的回答,預計混亂和讨論未來還會繼續。

2021 年 6 月,由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 GPL 著作權糾紛案件,被認為是明确 GPL-3.0 協定法律效力的國内首案。這個判例或将有助于未來開源社群維權,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其實是對代碼合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開源創企空前活躍,商業價值得到資本認可

過去一年,國内外基于開源項目的初創企業空前活躍,獲得融資或上市的情況屢見不鮮,且融資金額和估值 / 市值不斷重新整理上限,開源社群和開源軟體的商業價值在資本市場得到認可。

受訪專家向 InfoQ 表示,“這些公司獲得融資或上市标志着,開源軟體終于在雲原生時代找到了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解決了商業化的問題。2021 年會成為中國開源進入主流商業世界的元年。”

以下是對 2021 年開源創企融資和上市情況的不完全統計:

2021 年上市開源企業:

5 月,企業級開源 Linux 作業系統供應商 SUSE 上市,市值近 70 億美元

6 月,Apache Kafka 背後商業化公司 Confluent 上市,首日開漲 25%,市值超過 110 億美元

10 月,開源代碼托管平台 GitLab 上市,以上市當日收盤價計算,GitLab 市值為 148.58 億美元

12 月,聚焦雲基礎設施、DevOps 的開源軟體公司 HashiCorp 上市,市值 153 億美元

2021 年開源企業融資情況:

2 月,一流科技 OneFlow(開源深度學習架構 OneFlow) 完成 5,000 萬人民币 A 輪融資

3 月,深圳支流科技 API7(基于 Apache APISIX 項目)完成數百萬美金 Pre-A 輪以及 A 輪融資

4 月,上海矽智資訊技術 Kyligence(基于 Apache Kylin 項目)完成 7,000 萬美元 D 輪融資

5 月,北京思斐軟體 SphereEx(基于 Apache ShardingSphere 項目)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截至發稿前,2022 年 1 月,SphereEx 又完成了近千萬美元 Pre-A 輪融資)

5 月,濤思資料 TaosData(開源物聯網大資料平台 TDengine) 完成 4,7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6 月,鲸鲮科技(基于 Linux 的開源作業系統 JingOS)獲創新工場領投 1000 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8 月,大資料開源項目 Spark、Delta Lake 背後的商業公司 Databricks 獲得 16 億美元 H 輪融資,最新估值飙升至 380 億美元,距離上一輪 10 億美元的 G 輪融資僅僅過去 7 個月時間

9 月,開源 OLAP 分析引擎 ClickHouse 獨立成立公司,同時獲得 5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Yandex 也參與其中

10 月,基于 Apache Pulsar 的商業化公司 StreamNative 獲得 2300 萬美元 A 輪融資11 月,白鲸開源(基于 Apache DolphinScheduler)獲得數百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12 月,Cockroach Labs 再獲 2.73 億美元 F 輪融資,估值達到 50 億美元,同年 1 月 Cockroach Labs 才剛獲得 1.6 億美元融資

開源成為基礎軟體研發的主流

由于市場和技術的雙向選擇,開源已經成為基礎軟體研發的主流,甚至是必選項,這一趨勢在作業系統和資料庫領域尤其明顯。

作業系統層面,随着雲邊端協同成為計算架構發展的下一個趨勢,催生了對作業系統的新需求,即要能夠同時支援多樣化的硬體架構。此外,2020 年底,RedHat 宣布将在 2021 年底結束對 CentOS 8 的支援,全球使用者開始嘗試尋找合适的作業系統進行替換。及時解決使用者在 CentOS 退出後可能面臨的風險、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成為作業系統廠商和研發人員努力的方向,而開源又成為作業系統研發的首選模式。

繼 2019 年華為開源自研作業系統 openEuler 之後,2021 年 10 月,龍蜥社群在阿裡雲雲栖大會上首次登台,全新龍蜥作業系統 Anolis OS 也重磅亮相,并宣布完全開源,以中立社群的方式運作。

2021 年 11 月 4 日,龍蜥宣布将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孵化,基金會技術監督委員會已全票同意接收龍蜥作業系統為基金會項目。11 月 9 日,歐拉官宣正式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孵化。目前,龍蜥社群(OpenAnolis)已擁有 50 多家生态企業,openEuler 社群已經有 300 多家企業、近萬名社群開發者加入。在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後,英特爾也正式簽署貢獻者許可協定加入 openEuler 開源社群。

2021 年 12 月 22 日,國産開源作業系統社群 OpenCloudOS 正式成立。騰訊、寶德、北京初心、北京紅旗、飛騰、浪潮、龍芯中科、OPPO、先進開源、中電科申泰、中科方德、兆芯等 20 餘家作業系統生态廠商及使用者成為首批創始機關。在成立之初,OpenCloudOS 就決定成為無廠商标簽的中立社群,未來也将成為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一員,由基金會托管和監督,以标準開源社群模式運作。

目前,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官網展示的孵化項目中已經有 4 個國産開源作業系統項目,分别是 openEuler、OpenHarmony、TencentOS Tiny、AliOS Things,未來預計還會加入龍蜥作業系統(Anolis OS)和 OpenCloudOS。

資料庫作為核心基礎軟體,同樣需要借助開源模式進行快速打磨和疊代。2021 年,螞蟻集團自研分布式資料庫 OceanBase、阿裡雲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 PolarDB-X 相繼宣布開源。

“中國有很多分布式資料庫的應用場景,正因為有了需求才會有比對這種需求的産品,這些場景給産品帶來了很多鍛煉和打磨。中國市場的需求又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開源,很難有一款産品可以以現在的疊代和擴張速度去支撐中國市場的場景爆發。是以開源是中國當下新一代資料庫發展的最優選擇。”受訪專家表示,開源還可以作為一座橋梁,将網際網路公司裡優秀開發者沉澱出來的産品特性傳輸到金融行業以及傳統行業中。

三個未解問題:未來可期

整體而言,開源正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但同時仍有一些問題擺在從業者面前,期望能在不久的将來得到解答。

疑問 1:中國本土開源基金會是否會形成新的發展模式?

2020 年 6 月,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Atom Foundation)官宣成立,中國終于有了首個本土的開源基金會。2021 年,華為歐拉、阿裡龍蜥、OpenCloudOS 等國産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相繼捐贈或宣布将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有受訪專家認為,這标志着國内開源從跟随國外基金會的階段,正式走向了完全自主營運的階段。

與國外幾大主流基金會相比,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有其特殊性。不管 Linux 基金會、OpenStack 基金會還是 Apache 軟體基金會,都是圍繞着一個大型的平台級的核心項目,聚集相關的開發者、廠商、使用者,在這個背景之下成立基金會,然後基于這個核心項目的技術路線去孵化更多新技術、新項目。通常新項目都會跟基金會核心項目有關聯,由于已經有核心生态的開發者圍繞在基金會周圍,是以新技術加入後可以孵化得更快。

而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成立之初并沒有這樣一個大型的平台級核心項目或核心“技術路線”,它目前是多賽道同步發展,不同賽道的生态發展速度可能會有不同。如果非要提一個籠統的核心“技術路線”,那它可能更像是開源基礎軟體的大學營,但基礎軟體之下包含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多個技術領域,彼此之間沒有那麼直接強相關。這就決定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不能完全參照國外基金會的發展模式,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尚處于發展早期,很多工作還在摸索階段。随着更多大型作業系統開源項目的加入,未來這些同類型的開源項目如何在一個基金會内共存和發展?基金會和開源項目如何共同成長?它是否會形成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能孵化出哪些成功的開源項目?值得期待。

疑問 2:雲廠商與開源廠商之間會磨合出怎樣的利益平衡和共存模式?

雲計算的普及幾乎颠覆了各個行業和職能角色,商業開源市場也不例外。傳統的開源商業化模式是,開源項目采用相對寬松的開源許可,如 Apache 2.0 和 MIT,開發者或廠商可以将原始代碼與專有附加元件共同打包到商業産品當中售賣,隻需在分發過程中保留原始 OSS 的源代碼及版權資訊即可。

Cloudera、Elastic、MongoDB 等公司都依賴這樣的商業模式,即先讓使用者喜歡上軟體的免費開源版本,再在之後的生産應用當中付費來擷取額外的企業功能與技術支援。這種商業開源軟體(COSS)模式在企業私有基礎設施安裝與運作的時代表現不錯。然而,雲服務的橫空出世颠覆了一切:雲廠商紛紛将開源軟體內建到自己的雲産品中,以整體的雲服務解決方案推向客戶,這在根本上對 COSS 模式構成了威脅。

當下,雲廠商與開源廠商之間的利益沖突依然白熱化,雲廠商與開源廠商之間的利益平衡和共存模式有待摸索。

部分開源廠商試圖通過修改開源許可協定,重新定義與雲廠商合作的規範,不過這種做法常常在社群引發巨大争議,争議的核心是“新協定到底算不算真的開源”。不過這一政策對于開源廠商來說并非完全不可借鑒。MongoDB 更改開源協定也曾引起極大關注,RedHat 等廠商紛紛表示将棄用 MongoDB。一時之間,MongoDB 似乎深陷險境。但兩年過去後,這家公司不僅還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其股價也從 2018 年的不足 100 美元 / 股漲到現在的 429 美元 / 股。

也有一些開源廠商很好地适應了雲的變革,比如大資料獨角獸 Databricks,他們主導的多個開源項目如 Spark、Delta Lake 都基于雲做了全新設計,且很早就做成雲上服務,通過上雲做商業拓展,與雲廠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未來随着雲廠商和雲廠商的競争、雲廠商和開源廠商的競合,最終開源廠商和雲廠商之間是否能磨合探索出一個雙赢模式?讓我們拭目以待。

疑問 3:中國将誕生出哪些真正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一流開源項目?

受訪專家與我們分享了兩個開源發展趨勢:

首先,每個軟體領域的開源勝出者會成為這個領域的事實标準。早期每個領域會定義各種标準,如 CORBA、J2EE、MQTT、AMQP 等等,在網際網路爆發之前,絕大部分企業軟體是建構在這類标準之上。看似很美好,但是也意味着标準疊代慢,以數年為周期,遠遠不能滿足網際網路架構的靈活訴求。這時候出現了 Spring、Spring Boot、Dubbo、RocketMQ、Kafka、Redis、TiDB 等産品,各自解決了某個領域的核心痛點, 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這個領域的标準。

其次,雲原生是促進開源軟體創新的新變量。我們看到現在市面上各個領域知名的開源軟體絕大部分是 10 年前設計的,主要運作在實體資料中心,面向百兆網絡、實體磁盤、實體伺服器設計。目前各家公共雲廠商的 IaaS 已經極其成熟,網絡延時、計算存儲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時候上層 PaaS 類軟體的設計基石發生了質變,必然會出現基于雲全新設計的 PaaS 産品。比如 Snowflake、Datadog 等都是基于雲做了全新設計,獲得廣大開發者的認可。目前這個領域才剛剛開始,中國軟體開發者近千萬,雲計算領域幾乎和國際一線廠商同時起步,相信在這個領域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一流的開源軟體。

上述兩個趨勢都意味着中國具備誕生出有全球影響力的一流開源項目的潛力,未來到底會有哪些開源項目脫穎而出、真正走向全球,想必大家對此都充滿好奇和期待。

結 語

開源圈有一句老話:“獨行快,衆行遠”,無論是對于一個開源項目和開源社群,還是對中國開源的發展,我們都應該将它們作為一場“長跑”來對待。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絕,開源發展需要靠中國的高校和普及開源教育機構等長期地輸送開源人才;更關鍵的是,需要企業、開發者共同持續投入,推出更多有前瞻性和技術引領性的優秀開源項目。

2022 年,相信開源圈會更加精彩,InfoQ 将持續關注和報道開源人、開源事,讓我們一起見證“開源重塑軟體發展新生态”。

采訪嘉賓介紹(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黃東旭,PingCAP 聯合創始人兼 CTO、資深基礎軟體工程師、架構師,曾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網易有道及豌豆莢,擅長分布式系統以及資料庫開發,在分布式存儲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狂熱的開源愛好者以及開源軟體作者,2015 年創業,成立 PingCAP,從零開始設計并研發開源 NewSQL 資料庫 TiDB,目前 GitHub 上該項目累積 Star 數超過 3 萬。

梁冰,華為計算産業開源與生态營銷總監,在網際網路萌芽期經過短暫的浸潤後,開啟了 20 年的 IT 行業營銷以及生态工作。曾服務于 263.com、IBM、Intel、HUAWEI 等公司。工作生涯跨越了:PC e-Business 時代、Power 全棧閉源的小型機市場、X86 的開源軟體生态建構(Intel Open Source Technology Center ),現服務于多樣性計算的開源軟體生态 (openEuler)。

李萬鵬,騰訊雲專家工程師,Linux 核心 KVM 子系統核心 Reviewer,國内知名 Linux 核心研發人員,在虛拟化、記憶體管理、排程器等方面均有深厚的積累,多次受邀在國内外知名虛拟化以及核心相關會議上發表講座。

王小瑞(花名:誓嘉),阿裡巴巴資深技術專家,Apache RocketMQ 作者、創始人、PMC Chair,Apache 軟體基金會 Member。2012 年寫下了 RocketMQ 第一行代碼,到如今每天流轉數萬億條消息,服務數萬個雲上使用者和全球開源使用者。負責了淘寶天貓核心業務向雲原生架構更新,讓應用從 Book 模式走向 Serverless 模式。

燕青,網易數帆大資料專家,Apache Kyuubi PPMC & Committer,Apache Spark Committ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