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位元組丈量土地、感覺晴雨,阿裡雲這次飄向了外太空!

日前,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的見證下,阿裡雲聯合長光衛星、Maxar技術、四維測繪、超圖軟體等頂級衛星影像産業鍊公司釋出數字地球引擎,彙聚全球數百顆衛星影像的資料集,向社會提供集智能分析及可視化為一體的能力。
用通俗的話說,這是一個可以承載各種頂級衛星影像的平台,它為人類搭建了一條直通衛星影像的橋梁。
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平台上搜尋、浏覽衛星拍攝的地球圖檔,并且用AI技術來幫助人類對這些複雜且神秘的衛星影像進行智能分析。
通過與生态夥伴的合作,該平台可以提升政府和企業在自然資源監管、生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效率。
阿裡雲合作夥伴長光衛星旗下“吉林一号”
但是,衛星遙感技術都誕生近50年了,阿裡雲現在為何要做這樣一件事?
自1972年第一顆遙感衛星Landsat-1的發射後,人類就可以從太空跟蹤土地、雲層、台風的變化,預測天氣、預防災害。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已有數百顆衛星在地球上空,這些衛星記錄了地球每一寸土地的變化,也為地球拍下了有史以來最多的“寫真”。
如果把這些資料彙集起來,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每年的資料規模就達到數十PB。
在過去,衛星遙感、天文領域的研究人員不得不把這些資料儲存到線下,然後再進行研究分析。
例如,今年年初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其背後是全球8個天文台觀測産生的7PB資料,為了收集這些資料,科學家們不得不用上1000-2000塊硬碟(重達半噸),再通過飛機運輸到機房進行分析。
現在,衛星遙感領域的研究已經向前邁進了一步。
數字地球引擎基于阿裡雲自研的時空資料庫技術,可以對多元空間資料按照标準有序在雲上存儲、調用和計算,在大規模遙感空間資料讀寫通路操作上,性能可提升5-27倍。
目前,平台上已經聚集了最豐富的遙感影像,分辨率覆寫0.5m、1m、2m、5m……
當然,數字地球引擎的價值不僅僅為長光衛星、Maxar技術、四維測繪這些衛星影像公司提供一個彈性伸縮的存儲空間。
它還可以替代肉眼實作影像的智能化分析、處理,大到湖泊水體面積變化、小到農作物生長情況,都能快速、精準分析。
長白山脈針葉林植被蓋率約82.4%
阿爾卑斯山冰川厚度減少70厘米;
亞馬遜河流域土壤松動;
......
這些肉眼幾乎無法感覺的細微變化,數字地球引擎都可以及時回報給人類。
事實上,這背後的阿裡遙感AI早已在實際場景中服役。
例如,在土地資源監管領域,阿裡與山東省淄博市國土資源局合作,用遙感AI技術替代人眼對淄博5965平方公裡面積的遙感影像進行分析通過對比海量新舊照片,最終通過創新的算法模型精準定位到違章建築、亂占耕地等資訊,耗時從原來的幾個月縮短至一分鐘。
不妨把眼光放長遠,未來全球幾百顆衛星影像都可能在阿裡雲數字地球引擎上展現,讓遨遊在數百萬米外太空的遙感衛星變得更加智能。
我們希望用雲計算、AI等前沿科技,幫助人類加速對地球和太空的探索程序。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