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唐雲峰,1999年建立“站長工廠”網站,提供網站建設技術與資訊、開源軟體下載下傳、托管應用、桌面虛拟化等服務。2009年起投身物聯網與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2017年擔任中韓未來革新加速器(SKFI)社長,專注于IoT企業投資與技術賦能。
2018年底成為2018~2019年度阿裡雲MVP,此次應阿裡雲開發者社群之邀,參與“MVP時間”策劃的5G+AIoT系列專題創作。
内容概述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
5G的想象空間與應用并不能在4G時代去規劃,但從業者可以沿着4G技術對于現有應用與場景的支撐不足展開一些近期可能的産業機遇分析。
AI與IoT目前的技術邊界決定了AIoT的融合會産生什麼樣的效應或者說是技術工具,嚴格來講作者是立足于網際網路從業者角度去看待5G的産業發展的,所關注的也更多是應用場景。最後将以個人視角展開幾個應用場景,管窺蠡測其中的工程難題與産業機遇。
文章目錄
- 移動通訊與網際網路應用演進與革新
- IoT發展現狀(物聯網這個事情有多麼的不進階)
- AI有多麼的不智能
- 如果把人類的曆史看成IoT(萬物互聯)的演化曆史
- 那麼現有的技術會帶給物聯網什麼樣的未來呢?
- 實作AIoT(萬物智能)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挑戰并帶來怎樣的産業機遇
更新計劃
自2019年11月27日起,每周更新一篇,感謝關注,期待交流。雖然内容準備很正經,但是我盡量說人話,講故事,談場景。該系列自我要求:多一點感性認識,少一些理性分析。不是提倡反智,而是甘為搬運工。
到底移動網絡被網際網路用來幹啥?
20年前,我的網際網路小回憶
1999年起,我陸續收到很多郵件來問詢網站和域名出售,當時一個雙拼域名可以賣到50萬人民币,一個流量十幾萬獨立IP的綜合性網站可以賣到50萬美元。不過,我很單純地認為他們都是騙子,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不值那些錢。
很多原先的上網沖浪者變成了站長,各種千奇百怪、創意疊出的事物冒出來。也有很多人找我做網站,開出很高的價錢,雖然我也不知道最終他們如何實作花數萬數十萬的價錢做出來的網站上獲得的電子郵件甚至是留言中的資訊把錢掙回來,反正他們告訴我,“dot com時代來了!”
那個時候我的ISDN(電信把這個業務叫“一線通”),能夠支援128Kbps的速度了,雖然并沒有後來出現的3G移動網絡快,但很穩定,不!又快又穩定(按:那時候連網吧都還在讓十幾二十台電腦共享着56Kbps)。
那麼快的網速可以看Flash視訊了,很爽!很快有一天,Showgood《大話三國》系列裡面突然講到納斯達克的指數“跌得呱呱叫”,當時隻是覺得動畫很好笑。叫做盛極必衰也好,叫做泡沫破滅也好,反正自此以後找我做網站的人能給出來的錢越來越少,少到了幾萬塊,少于一萬塊。反正做個網站也花不了多少時間,高中生也覺得,就這樣都讓零花錢已經多得用不完了。多年後,有人靈魂拷問:為啥不去上海買房?我十多歲了都還在想着,如何讓幾年前買的玩具四驅車跑得更快更久。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是不是滿意多了?
移動網絡曾經拯救過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代創業項目
2000年底的一天,飛在天上的豬們(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風口的弄潮兒)受邀參加了一個飯局,中國移動要做一個“移動夢網”。這些創業者們被勸着掙錢去了。
說說硬體條件吧,GSM的電路資料業務接入最大9.6kpbs,而且容易掉線。可以提供的内容是GIF圖檔、MIDI檔案、圖文短信以及幾乎沒有什麼人用的WAP(劃重點手機上網、手機上網、手機上網)和JAVA遊戲。
GIF圖檔就是今天大家在手機上互傳的各種動圖。雖然這個格式用于傳輸,但滿足所有的圖像存儲原理,圖檔尺寸越小,顔色越少,也就越小。那個時代還有大量非彩屏機,比如經典情懷機3310,84x84像素(算術不好的同學不用按電腦了,大概是7000像素),請自行腦補兩千萬像素的手機拍攝出來的照片上萬分之3.5的面積展示的内容。是以圖檔也不大,幾Kb算大的了。不過彼時這些圖檔大多用來作為手機螢幕的背景。
MIDI檔案是什麼鬼?權且當作一種音樂檔案。一首歌隻有幾KB,隻有伴奏沒有人聲。知道的朋友會說MIDI是很老的音樂檔案格式,效果不好。其實說是一種音樂檔案,但其中并不包含音色,可以了解為數字化的樂譜。回放裝置如同演奏樂譜的樂團,“樂團的水準”決定了播放出來的效果與品質。
昔日手機能夠支援一種樂器聲音的叫單和弦鈴聲(獨奏的孤獨樂團),支援16種樂器并能夠同時發出兩個以上聲音的叫做多和弦鈴聲(縣級交響樂團)。當然下載下傳到手機既可以作為手機鈴聲也可以當音樂來播放,它有一個響亮的商業名稱——“彩鈴”。
“發送短信XXXX到1066XXXXXXXX,即可下載下傳XXX。”不管是訂閱圖文短信(短信新聞或彩信報)、下載下傳彩鈴、下載下傳GIF牆紙。
幾乎可以了解為這是中國最早的移動網際網路産業化應用。是不是感覺我标題黨了?怎麼就拯救中國網際網路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都還沒掙錢呢!即使算上廣告收入,面對巨大的支出在沒有新的融資進來的時候,幾乎都入不敷出。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幾乎成了各大門戶網站和騰訊的主要收入。
我們可以從技術上回顧一下,使用者發送短信到指定的服務接入号碼,進行訂閱服務。通過短信服務網關,将網際網路的内容下發至手機。然後從手機使用者的預繳話費中扣除相應的服務費。一不注意就被扣費最終讓“移動夢網”業務成了公衆诟病的對象,那時候公衆也并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通過短信在上網并且在網上消費了。
身為阿裡雲MVP,不僅需要做技術的傳播,更需要用曆史視角與技術視角結合去看待産業,“移動夢網”提供的并不是一堆具體的業務,而是為業務場景服務的基礎設施:
- 打通短信與網際網路服務接口的106網關
-
預付費的手機賬戶提供了最早的移動網際網路錢包
這也說明了此前第一代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商(ICP)找不到賣廣告位之外的收入途徑的一個客觀制約。即使想内容收費,但如何收費,郵局電彙?
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代支付技術已經在很多年以後了,那就是手機支付寶和微信手機支付的故事了。
回顧當年的技術展望與産業成果
接到這個寫作選題的時候,就有一種預感,這是要做一件十年之後會啪啪打臉的事情。跟對待技術的态度保守或是激進沒關系,對産業發展樂觀與悲觀也沒有關系。好在我是一個網際網路從業者,并不是通信領域的專家,從外行視角去回顧一下當年内行們如何被打臉也是一件趣事。
CSD電路交換型資料業務幾乎存在于所有的2G手機中,其實是前一節提到的“移動夢網業務”預設上網方式。9.6Kbps的速度,就當作可以接入網絡就好了。真正算是GSM移動網際網路的要從稱為2.5G的GPRS通用分組交換資料業務開始了。
因為這一系列文章的讀者當中,有很多從事技術工作。技術人求知欲極強,肯定會去搜尋CSD和GPRS的差別,肯定有很多人看了好幾篇文章之後也沒弄明白那些高通訊的家夥說的是啥。為了後面的内容陳述友善,我在此用俗谛給大家解說一下自行總結的,通訊行業之不可能三角。請注意以下内容敲黑闆劃重點:
在編碼技術、無線頻率、時空因素确定的情況下,系統終端接入量、響應能力以及帶寬三個條件最多隻能滿足其中兩個達到設計極限。
即使很重要,因為是我為便于大家了解的個人創作,就不說三遍了。大家自己大聲朗讀三遍即可。不懂,沒關系!接下來我說人話。
不管是2G、3G、4G甚至是5G,能夠有XX個裝置同時使用、x毫秒甚至x納秒的響應以及x K/M/Gbps的下載下傳速度,不可能同時實作那一代技術的所有設計極限。
也就是說不管哪一代的移動通訊技術,都隻能根據應用場景的具體需要,調整實體資源的配置設定方式實作各種超能力。
說回來吧,CSD保證的是響應速度犧牲的是帶寬,GPRS要的是高帶寬。對比一下,CSD提供9.6Kbps的帶寬,GPRS則可以提供最高171.2Kbps的速度。CSD按照接入時長計費,GPRS按照流量計費。GPRS可以一邊打電話一邊上網。
是以GPSR絕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重要裡程碑,因為在産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确定了後續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使用的收費模式。
來來來,給2G移動網絡總結回顧一下吧。2G移動網絡的應用展望是向使用者提供便捷和高速的移動 Internet業務,如Web浏覽E- mail FTP檔案傳輸、 Telnet遠端登入等;移動辦公、移動資料接入業務(提供與企業内部網 Intranet互通);WAP業務、聊天、移動QQ、線上遊戲等;GPRS短消息業務;遠端操作(線上股票交易、移動銀行等);定位業務(GPS定位資訊傳輸);資訊服務。GPRS可向使用者提供豐富多彩的資訊服務,如新聞、時刻表、交通資訊賬戶查詢、股市行情、排程管理、訂票、天氣預報、博彩、業務廣告等。
技術應用都實作了,不過都沒有實作産業化。前面提到的很多業務在3G、4G時代實作了産業化。另外,當年宣傳GPRS的時候,還提到了穩定的語音和視訊傳輸。民用無線通訊技術發展史上,2G是被寄予最多期望的一代,因為從模拟走向數字,開啟了無限的可能性。後續的幾代技術都是在沿着2G未竟的事業繼續發展前行。
2G網絡的實際産業成就是基于短信服務的“移動夢網”。
2G時代我的第一次手機上網則不是上述的場景,而是我在剛開張的淘寶網上買了個一個上海的133XXXX1118的手機号,安裝到了一台CDMA手機當中。花了半鐘完成了一次百度搜尋,興奮不已。一個感受,快!再後來使用西門子C65(JAVA)、西門子SX1(塞班6.1 S60)、多普達P800(WM 5)手機的時候,EDGE的網絡+UC浏覽器才基本上能夠滿足當時的上網浏覽(真的不是給阿裡移動做軟文,那個時候還不屬于阿裡巴巴),而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讨論3G的時代展望了。
我的第一台3G手機是多普達D900(WM 6.5),但使用的是2G網絡上網。而我使用3G網絡的第一台手機是聯通版iPhone 4。這兩台裝置是真正能夠诠釋3G網絡特點的裝置,一個是電腦型的手機,一個是手機型的電腦。3G網絡最大的特點是實作了移動網和網際網路的融合,自此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才算真正來臨。
幾乎所有的3G都有一個前置攝像頭,設計者們是希望用來利用3G網絡的高速,而實作視訊通話。最終被本着“不抛棄不放棄原則”的使用者們拿來自拍。一個原生的移動寬帶網際網路,不僅3G時代裡面視訊通話沒有在産業上成功,就連VoIP都在整個中國3G時代都未曾實施。技術的發展也僅僅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有如一個販賣焦慮的App裡面熱賣的一本書名《你有你的計劃 世界另有計劃》(沒看過,不知道寫了啥,且借用人家的書名來占位置)。
曆史上有個産品叫做飛信,打通了即時通訊和短信。可是短信要收費的,而且隻能支援中國移動。有沒有手機發消息不要錢的呢?有的,米聊。隻要經常聯系的人,都安裝一個這樣的軟體,就不需要發短信了。(不要問為什麼不用手機QQ,很多人沒有QQ号。)同樣的邏輯,這個市場最終由微信拿下了(但手機QQ完全占據了低齡及新生代市場)。
更恐怖的是中國移動有一個自絕于世界的3G标準TD-SCDMA。是的,這個标準以及後續的TD-4G标準幫助中國移動實作了在現代世界挖了一條真正的“護城河”(我都不确定這樣的概念表述該不該加引号了),一條讓自己出不去,使用者進不來的河。是以,在讨論3G和4G,幾乎不會以中國移動業務之上的場景作為分析案例。
當然,真正的移動網際網路來臨,真正的移動支付也在3G時代誕生了。顯然,移動支付并不在3G的産業展望之中。
我們總結一下3G時代,計劃的核心應用場景,都沒實作産業化(視訊通話、VoIP、、基于IPTV的線上電視)。實作産業化的技術應用是移動支付、真正的WWW浏覽(WAP終于被抛棄了)、各種手機App。在3G時代的末期,迎來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風口。第二波被吹飛起來的豬們(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創業者)和LTE(長期演進)網絡出現了。
LTE被市場稱為4G移動網絡,幾乎實作了2G網絡所有的産業展望,而且相容了以前所有的頻段資源,3G時代的各種調制方式,引入新的編碼技術,更為高效的時空管理。用人話說就是LTE真的好用,而且和同時期的家庭光纖寬帶體驗差距非常小。以至于真正4G網絡(LTE-A)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沒什麼感覺甚至沒有注意到。
演進意味着不是革命。是以,4G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更好的移動網際網路。也因為網際網路的移動化實作,其實4G可以算做正真意義上的人際網際網路。
對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卻都帶來了個革命性的影響。進入這個人際網際網路的人們,在傳媒輿論、消費習慣、生産銷售、社會治理、體育娛樂、财産觀念、婚戀、生育等領域都因為4G的不斷演進産生了革命。
與此同時,各類接入裝置也實作了高效能、低功耗。
伴随着接入裝置、通訊帶寬、通訊量的海量增加,雲計算技術提供了如同傳統公共設施一般的算力、存儲、帶寬、算法、管理等諸多領域的支撐,幫助各行業針對各自場景實作低成本、高彈性、高可靠以及實時響應的移動應用底層技術支援。雲原生技術體系賦能未來以場景為軟體傳遞單元的雲計算資源組合形式。
雲計算技術已經準備就緒,就等着更快、更穩定靈活、更大的移動通訊網絡(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回顧過去移動通訊網絡的發展,2G時代的展望,經曆了三代,7次重要技術疊代與演進,曆時20年,所有的産業應用得以實作,并且成功的全方位更新為移動網際網路。不禁令我想到一首歌,有如2G之于4G,移動通訊網之于網際網路,“長到後,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
時至今日,移動網際網路最缺乏創意且最廣泛的應用在哪呢?
我們從今天大家都十分反感的騷擾電話與短信說起吧!每天在反騷擾軟體的加持下,至少超過10個騷擾電話與垃圾短信。内容幾乎“全是廣告”,過去的廣告都是内容本身,現在的短信廣告都是一個短網址,點選之後或者打開一個App或者通路一個Landing Page。這是一個典型的2G移動網絡之于網際網路的應用。
手機打開網站滿屏的廣告,需要在廣告中尋找新聞,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是廣告。購物App可是人們主動打開的,總該沒有廣告了吧?太天真了,就連整個購物網站都是為你動态私人訂制的廣告,能被你第一眼看到的都支付了廣告費。
這些是3G移動網絡時代開始的應用,在如今大資料的加持下實作了千人千面的廣告投放(阿裡媽媽是不是考慮給點廣告費贊助一下本文作者啊)。
廣告在這個時代真的是無孔不入,打開電視開機畫面是廣告,自從内容為廣告插播電視劇和廣告插播綜藝節目的模式越發的不受歡迎之後,電視人索性把廣告做成了影視劇或者綜藝節目,點播停下來是廣告。話說回來,電視有廣告,曆來如此,大抵也就習慣了。
可是當你走上街頭,看見消防宣傳螢幕、無人圖書站、電梯、共享充電寶之類,擁有顯示器的裝置在他們的商業策劃書裡一定可以看到買廣告可以變現。
視訊直播應用挖掘了人們對與俊男靓女互動的需求,原本打賞就能變現掙錢了,然而流量紅人們又開始了他們的廣告。類似的短視訊應用,開始各種瘋狂種草、瘋狂帶貨。這些是4G移動網絡時代的新生應用了。
綜上所言,這樣的移動網際網路也可以将其稱之為“移動廣告網”。
5G怎麼來臨,近期能解決什麼問題?
如何認識5G的核心不同?
5G網絡,帶來了一系列的未來展望,從來沒有如此廣泛被公衆讨論,全社會對通訊技術的熱情從來沒有如此強烈過。2G時代提出的一系列未來展望的最終實作給公衆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直覺、迅速而令人驚奇。
盡管公衆并不能體會5G到底有何不同,但内心仍然充滿了期待,期待一種力量能夠推動自身走向更便利、更舒适以及更高效的新時代。
4G網絡的延遲已經低于人類的神經系統響應速度(100毫秒),進而在技術上奠定了人際網際網路。5G的核心目标是逐漸将人際網際網路演進為一個高速、高可靠、低延遲、海量承載的IoT(萬物網際網路)。
即将登場的5G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
高速度,2G~4G的最大變化是速度,更新5G還是更快。“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到現在,人們覺得4K加載不夠快,以後還需要8K視訊。通話僅僅看到人影還不行,還需要全息影像交流。現在的檔案越來越大,上傳下載下傳真的耽誤時間。遊戲主機本地的算力已經跟不上我的需要了,我需要渲染完成的結果,需要更清晰的畫面。電影工業需要存儲的資料太多,既需要雲端的存儲能力和算力,更需要強大的線上産線。VR系統需要更精細的場景體驗。沒有速度,都是妄談。
低延遲,大量的機械裝置、傳感器、車輛、儀器、醫療設施以及各種可穿戴裝置大部分對響應延遲要求在10毫秒以下,其中有的裝置需要在5毫秒以下的響應延遲。
高可靠,幾乎所有涉及到低延遲的裝置都要求網絡連接配接高可靠。一個非常形象的距離就是這邊的手術進行着,遠端的醫生覺得不能在前行1mm就劃破血管了,一下子網絡斷了,後果不堪設想。
海量承載,目前的通訊網絡每4平方米1個裝置都難以實作高可靠和低延遲。未來的場景下可能是每平方米數個裝置。
總結一下,對于傳統的網際網路應用來講,更高的速度,會帶來更好的體驗。而對于工業網際網路以及商用物聯網來說,能夠提供更多裝置接入情況下實作高可靠與低延遲。也是在為未來更多裝置、更快速度、更穩定接入提供支援。
等待5G的建設得有過日子的心
目前通信業界提出了13中從4G演進到5G的方案,其中隻有方案2是真正的5G核心網+5G基站的模式。其他的方案都是從市場進度和已經完成的投資網絡等客觀條件出發,設計的逐漸演進方案。
每一代移動通訊網絡的演進都不是一次性建成的,3年内可能會在一些區域出現5G核心網+5G基站的全覆寫區域,但4G的覆寫依然會作為網絡的重要補充。
一些對于“移動”特性要求高的場景,或許在未來3年内實作商業化的可能性較低。而對于高帶寬的應用可能會在這個階段迅速獲得提升與推廣。
最後再說回IoT,5G在關鍵特性上,可以說是專門為IoT設計。然而,IoT不是依靠網絡覆寫就可以建成的。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現在的那麼多真正有銷量的IoT裝置幾乎都是僅支援2.4G的wifi和支援低功耗藍牙(BLE)呢?各種技術類型的優劣不在本文的讨論範圍,後續可以專門開一章節。
價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wifi網絡下有十多個2.4G裝置之後的延時與可靠性就出現巨大隐患了。但是一個wifi模組都不到1美金,藍牙的情況也類似。反觀其他模組幾乎都在3美金以上。
短期内應當斷絕那些妄念?
純5G不可能在短期内大規模建成,營運商會進行長時間的混合組網演進。是以,在進行場景應用開發的時候,通用型的場景可能不會太容易獲得較好的市場回報,而針對性的場景在這個階段比較容易獲得訂單。5G相關應用研發可以做嘗試,逐漸培養技術力量。全力投入純5G應用研發,則需要長期的穩定資金作為後備。特别針對IoT相關領域。
停滞不前也是大忌,比如現在還有大量裝置在基于GPRS在接入。2G/3G已經在逐漸退網了,對于物聯網裝置而言可以選擇NB-IoT進行平滑切換。但這樣的形式并沒有完整利用NB-IoT的特性,可以考慮以IoT雲為基礎對雲管邊端技術重構。當然基于LTE的eMTC可以納入觀察視野,甚至在一些定制場景可以開始使用。
支援獨立組網與非獨立組網的5G模組,在具有網絡覆寫的區域應該做一些試驗性的場景,不論有沒有訂單,因為指望一切都完善了再去做,最好就當甲方爸爸。
5G應用不會獨立于雲計算而存在,包括以雲計算為基礎的人工智能、IoT底座都是無法割裂的。把單片機+通訊模組看作是IoT也是一大妄念。
在本期最後,談談個人的看法。“技術不能決定什麼商業模式,能怎麼使用也決定不了什麼,而在于市場需要你怎麼使用技術解決什麼問題。”
下期預告
本期通過介紹數字移動通信網絡發展曆程展望了5G的近期發展機遇,下一期我們将一起用曆史的視野與技術的視野看看AI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