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人工智能實在是火到不行,火到連 Android 都有點被比了下去(開個玩笑,Android 還是比較火的,雖然勢頭趨于平穩,而且關鍵是 Android 的高手稀缺),連 Kotlin 和 Go 都有點黯然失色。
人工智能其實早在 195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并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
不過當時的計算機性能太差,跟今天的計算機完全不能相提并論,而要訓練出有用的資料需要大量的高速的運算。夢想再豐滿,現實太骨感。當然,當時的算法和架構也還不夠好。
當時其實還有人擔心說人工智能馬上要取代人類了。後來,當然就什麼都沒發生,人工智能進入了第一次「寒冬」。
是以,我覺得面對人工智能,首先我們要淡定,要冷靜地審時度勢。千萬不要跟風,不要頭腦發熱。
今天鋪天蓋地到處都是人工智能的時候,你可别從事的工作都不怎麼和人工智能有關聯,就毅然決然辭了職去學人工智能。
之前那波 AR(增強現實)和 VR(虛拟現實)的熱潮也是,很多人都創業做 AR 或 VR,甚至混合現實(MR,Mixed Reality,就是結合了 AR 和 VR),許多 VR 頭盔被制作出來。
結果市場不買單,沒什麼剛需,之後進入 AR / VR 小寒冬。不過最近勢頭好轉了些。是以别盲目跟風,容易吃虧。
目前的人工智能,其實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馬雲說過:「人工智能應該做那些計算機擅長,而人類不擅長的事」。
面對人工智能,我們應有的态度
現在的很多人工智能其實還隻是模仿一下人類做的事,還遠遠沒有達到機器智能的程度,離《鋼鐵俠》裡的助手 Jarvis 那更是差太遠,隻能說是「人工智障」。
我們其實離真正意義上的令人歎為觀止的人工智能還比較遙遠。畢竟,人腦太強大了,一時半會哪能難麼容易模仿出來。
更何況,人類到今天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創造出生命。以前那個「多利羊」的「成功」案例,隻不過是「複制生命」,用現有的細胞來克隆了一個生命,其實根本沒什麼偉大突破,而且制造出來的多利羊不久就死去了。
我們對生命應該有敬畏的心,也要對這個奇妙的自然界一直保持好奇。
接下來的問題:人工智能會不會滅絕人類?
現在大多數業界專業人士和一些精英基本分成兩派:
1.以霍金博士,艾隆.馬斯克為代表的「AI 威脅論」派
2.以馬可.紮克伯格為代表的「AI有用論」
之前馬斯克不是還在 Twitter 上和 紮克伯格「互怼」嘛,馬斯克稱紮克伯格在這方面了解淺薄。
我個人是支援「AI 有用論 」,我不支援那些鼓吹 AI 會滅絕人類的說法。
以前機器人和計算機被創造出來的時候,人類也很恐慌,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機器人和人類戰鬥的電影呢?我們也不會有《終結者》系列了。
而且很早以前一直預言說 2012 年世界末日了,人類要被機器人統治了。現在都 2017 了,機器人統治了嗎?沒有。
當然,現在的 AI 比當年的普通機器人那是進步太多了,但是還是有局限性。
原因上面也已經說了一些:
一是:目前的 AI 還隻是「人工智障」的水準。
二是:人類的最大敵人永遠是我們自己。環境問題,恐怖襲擊,戰争,鬥毆,詐騙,各種社會問題,「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與人心相比,AI 真的太簡單了。
當然了,我們對 AI 也要防備着。因為我覺得确實有可能有些 AI 會自己在不斷學習的進步過程中習得一些我們不可控的「思維」。
當然 AI 是沒有天生自主思維的,但它也許會突然「做」出一些對人類比較有威脅的「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所有程式員都了解一下 AI 的原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是以總結來說:
1.對 AI,我們不必悲觀,而要重視,要懂得防範。
2.作為程式員,得跟得上時代,現在是時候好好入門一下 AI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