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T運維存在問題及改進IT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加強IT運維管理的措施

IT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IT運維機制不完善,流程操作層面缺乏統一

沒有建立起穩定、規範的IT運維機制。現有的IT運維流程的操作層面缺乏統一。如事件單送出之後,事件預判和優先級的設定缺少統一、規範的指導文檔,僅以人員的主觀經驗或約定俗成的方式指導事件的處理過程。有識别但無規範,有處理但無管理,有人員但忙于救火,有工具但支援力度不足。是以,“輕規範、重維護”的IT運維現狀容易造成因個體技能差異帶來IT運維的不穩定,直接影響維護體系的效果。

1.2 經驗不少,知識不多,過度依賴核心人員

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有價值的經驗僅存在于頭腦之中,未能作為書面的知識記錄規範地儲存下來。經驗始終僅能在小範圍内得到傳播和繼承,無法在更大的範圍内展現其價值。這樣導緻了無論是事件性質的識别、優先級的界定,還是疑難問題的分析診斷,均彙總至少數核心人員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增加了少數核心人員的工作量,也容易産生工作流程的“瓶頸”,降低運維團隊整體的事件及問題處理效率。

1.3 IT運維的績效考核機制尚不完善

主觀的績效考核難執行,客觀的績效考核難制定,模糊的績效考核難見效。目前在績效考核方面雖然采用填寫工作表的方式對不同崗位的工作時間進行收集、評測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IT運維人員的工作量情況,但還是很難全面準确的反映IT運維人員真實的工作績效表現。是以,IT運維人員績效考核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幫助組織建構獎懲分明的文化和環境,推動IT運維團隊的良性持續的發展。

1.4 IT基礎架構管理工具欠缺

基于門戶、财務管理、采購管理、人事管理、檔案服務等構成了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這些複雜的核心系統保證了整體業務的順暢運作。但作為支撐核心系統運作的IT基礎架構,目前僅有H3C的網絡監控和基于Landesk的桌面管理系統。現有的IT管理工具偏重于技術層面的故障發現及預警,對于發現的事件雖有相應的管理流程彙報,但仍未找到合适的工具為其提供全面、安全、穩定的運作支援。

1.5 缺乏有效、完善的CMDB(配置項管理資料庫)

目前運作維護室僅有對關鍵應用系統相關IT裝置設施的初步梳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收集了部配置設定置項資訊,但是目前僅限于關鍵業務的、缺乏工具支援的、簡單的CMDB建設很難滿足今後全面實施資訊化的需求。CMDB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更詳細的配置項屬性資料、更準确的互相關系資訊,而且也需要一個科學有效的配置管理模式及工具予以支援。

1.6 缺少面向使用者的IT服務報告

運作維護室對核心系統運作提供固定周期的IT 管理報告,如:系統運作報告、機房環境報告、備份報告、年度報告等等。但由于IT管理報告的内容多以技術語言送出且僅限部門内部和少數上司使用。作為外部使用者的業務部門不僅無法接觸,而且受專業所限難以了解,無法充分利用IT管理報告提供的資訊。

在期望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型的過程中,運作維護室面向外部使用者時不能再以技術語言送出IT管理報告,而應該送出符合一般使用者閱讀需要的IT服務報告,實作IT運維的“服務于使用者,為使用者所用”的目的。

加強IT運維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統一的IT運維管理體系,完善并規範IT運維流程

參照ITIL最佳實踐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将IT運維管理規範化為一系列标準流程,包括服務台、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釋出管理、配置管理和服務級别管理等。然後通過IT服務管理工具将各個IT運維流程集中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管理。基于标準的流程體系和統一的管理平台,與IT運維相關的資源(包括部門、人員)得以有效整合,并采用互相識别的“相同語言”進行深入、充分的溝通,提高生産效率和資訊傳遞的及時性。

2.2 建立基于IT運維管理流程的IT人員績效管理和激勵機制

根據公司全面實施資訊化的要求,建議運作維護室組建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的IT運維管理團隊。是以,建立與IT運維管理流程體系相符的人員績效管理及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建立量化KPI,對包括服務效率及服務品質等多方面進行業績考核。通過IT運維管理系統平台,對IT運維人員的工作進行數量和品質上的記錄、統計和分析。在基于ITIL流程明确IT人員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定義關鍵考核名額并通過IT運維管理系統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産生績效報告,最終實作IT績效管理的資訊化。

2.3 提供面向客戶的IT服務報告,為業務部門和IT運維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ITIL及ISO20000的最佳實踐,可建立專門的工作流程對IT服務報告及IT運維服務管理資訊作進一步的完善。實作向客戶或業務部門以“客戶化的語言”提供約定的服務資訊,同時也能為内部IT運維提供有價值的管理資訊。如:某個時間段内那些方面的故障出現的數量最多;那些方面的故障解決的效率最高或最低;IT維護人員的工作負荷統計;問題分布在哪些系統或裝置等。這些服務資訊統計,能幫助IT運維管理和決策部門進行決策和趨勢分析,進而做到對IT系統中的各類問題和相應的服務狀況進行全面掌握和了解。

2.4 支援經驗和知識的共享化

提供豐富知識庫和完善管理。使用者通過知識庫,如FAQ、關鍵詞檢索等,可以初步搜尋解決方法,這樣問題就會以最小的資源開銷和最快的處理效率得以解決;IT維護人員通過知識庫及時、準确地選擇解決最優方案,可解決大部分正常問題;資深運維人員、專家,可以根據故障發生的頻度,把經過實踐證明正确的解決方案形成知識庫,供其他運維人員使用;另外,相關應用系統的業務處理人員可以通過共享的知識庫或實踐指導庫,送出或者擷取相關業務處理的知識。

2.5 建立并完善CMDB

實作使用者、資産、以往問題的曆史記錄等可查詢、可追溯IT運維管理系統通過組建CMDB對使用者資訊、資産資訊進行記錄和維護,并把每個事件/問題與使用者以及發生故障的資産對應起來,形成曆史記錄以便查詢和借鑒。如:某個使用者報告某路由器通訊故障,維護人員就可以根據資産編号查詢到該路由器以往的故障狀況。如該路由器出現過多次故障,并且都是線路品質較差,維護人員則可以根據這一依據向有關部門提出線路維護申請。

2.6 推行服務級别管理,提高客戶對IT運維的服務滿意度

在“内部市場化”的要求下,最終使用者的服務滿意與否将成為IT運維品質的考評尺度。為此,推行服務級别管理有利于明确使用者/客戶的業務需求并使之規範化、标準化。因為隻有在服務雙方都認可的服務範圍内提供合乎需求的IT服務才能最終獲得使用者/客戶滿意的評價。比如:故障的響應時間約定、備品備件的替換原則、約定的裝置巡檢日期等。通過服務級别管理不僅可以提供清晰、規範的IT運維服務,根據服務級别管理的流程可以對服務的結果進行持續改進。

結束語:

加強IT運維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從根本上提高IT運維效率和效果,實作IT運維知識規範化、模闆化,提高客戶滿意度,并提升運維服務的核心競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