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訪客至上的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秘笈
(原書第3版)
Don’t Make Me Think, Revisited: A Common Sense Approach to Web Usability, Third Edition

[美] 史蒂夫·克魯格(Steve Krug) 著
蔣芳 譯
第1章
别讓我思考
Krug可用性第一定律
Michael,窗簾怎麼打開了?
——Kay Corleone,《教父Ⅱ》
人們經常問我:“如果我想保證網站或應用容易使用,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既不是“重要的内容要放在兩次點選之内”,也不是“采用使用者的語言”,甚至不是“保持一緻”。
而是……
多年以來,我一直在跟人們說,這是我的可用性第一定律。
這是最重要的原則——它是在設計中判别什麼有用什麼沒用的終極法則。如果你隻能記住一條可用性原則,那麼請記住這一條。
它意味着,設計者應該盡量做到,當我看一個頁面時,它應該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自我解釋的。
我應該能“明白它”——它是什麼意思,怎樣用它——而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思考。
不過,我們說的到底有多不言而喻?
呃,充分的不言而喻,就好像你隔壁的鄰居,她對你的網站主題毫無興趣,也幾乎不知道使用後退按鈕,但她仍然可以看一眼你的首頁,然後說,“噢,這是 。”(如果運氣好的話,她會說:“噢,這是 。真是太好了!”當然,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樣來看:
當我看到一個不需要思考的網頁時,腦袋裡面浮現的會是:“嗯,這是 ,那是 ,我想要的東西在這裡。”
當我看到一個需要思考的網頁時,腦海中浮現的東西都會加上一個問号:
建立一個網站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去掉這些問号。
強迫我們思考的地方
網頁上每項内容都有可能迫使我們停下來進行不必要的思考。例如,命名。典型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很酷或者自以為很聰明的名字、帶有營銷傾向的名字、和具體公司有關的名字以及生僻的技術名詞。
例如,假設一位朋友告訴我XYZ公司正在招聘,我剛好符合要求,是以我直奔該公司的網站。當我掃描頁面,準備點選相關内容時,該公司選擇的公布職位部分所用的名稱不同将産生不同的效果。
注意,類似這樣的情況一般介于“對每個人都顯而易見”和“完全模糊不清”之間,往往需要權衡。
例如,“Jobs”(職位招聘)可能對XYZ公司來說顯得太不正式,或者之是以采用了“Job-o-Rama”,是因為一些複雜的國際化政策,又或者那是公司電子簡報中常用的名詞。我的觀點是,權衡應該更傾向于“顯而易見”而不是需要額外的思考。
另一個不必要的問号來源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明顯的連結和按鈕。作為一個使用者,永遠不該讓我花時間去思考某個東西是否能點選。
你可能會這麼想,“其實,也沒有這麼麻煩,如果點選或者觸碰了它之後沒什麼反應(不就知道了),這樣做有多大問題?”
問題是,當我們通路Web的時候,每個問号都會加重我們的認知負擔,把我們的注意力從要完成的任務上拉開。這種幹擾也許很輕微,但它們會累積起來,尤其是總把時間花在決定什麼地方能點什麼地方不能點時。
況且,通常人們不喜歡苦苦思索背後的原理。有些時候,他們喜歡動腦筋——在他們娛樂的時候、釋放壓力的時候,或者想要挑戰自己的時候——但不是在想弄明白幹洗店什麼時候打烊的時候。是那些建造網站的人沒有讓它們明白易懂(而且容易使用),這會讓我們對這個網站以及網站的釋出者失去信心。
再來看一個常見的任務:航班預訂。
當然,大部分這類心理活動發生在一瞬間,但是你也看到了,這個過程實在很煩人,産生了很多問号。而且最後還産生了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錯誤。
另一個網站沒有這麼花哨,隻是采納了我的輸入,然後給出一些有意義的選擇,是以在這裡很難出錯。
這次,沒有産生問号,沒有心理活動,沒有出錯。
我能列出一大堆通路者在網站不應該多花時間思考的事,例如:
- 我在什麼位置?
- 我該從哪裡開始?
- 它們把××放在什麼地方了?
- 這個頁面上最重要的是什麼?
- 為什麼它們把它叫這個?
- 這是廣告還是網站的内容?
但是,其實你并不需要再列一份檢查清單,附加到你的Web設計檢查清單裡。最重要的是了解去掉問号的基本原則,如果你了解了這一點,就會開始注意到網頁和移動應用上所有讓你思考的東西,最後,你将學會如何識别并在你自己建立網站或移動應用的時候避免它們。
如果你做不到讓一切不言而喻
你的目标應該是讓每一個頁面或螢幕都不言而喻,這樣的話,普通使用者隻要看它一眼就知道是什麼内容,知道怎麼用它。換句話說,他們不需要思考就能明白。
不過,有時候,特别是你在進行一些嶄新的、開拓性的或者非常複雜的頁面設計時,也許隻能做到“自我解釋”。在一個自我解釋的頁面,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去了解——但隻需要一點點時間。頁面元素的外觀(例如尺寸、顔色和布局),精心選擇的命名,少量仔細斟酌的文字,它們綜合在一起将創造出一種接近瞬間的識别效果。
這裡有一條原則:如果你不能做到讓一個頁面不言而喻,那麼至少應該讓它自我解釋。
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說來也奇怪,并不是因為你通常聽到的理由:
确實,市場競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移動應用之間,我們已經有了那麼多現成的(同時也富有吸引力的)候選應用,而換一種選擇的代價實在微不足道(隻需要99美分,甚至完全“免費”)。
但是,其實使用者也不總是這麼浮躁,例如:
- 如果沒有其他選擇,他們可能沒有辦法,隻能堅持用下去(例如,公司的内部網、銀行的移動用戶端,或者隻有這家網站出售他們想要的某種特定商品)。
- 你可能會很驚訝地看到,有些人會在一個折磨他們的網站堅持很久。有很多人在網站遇到問題時,會認為是他們自己的錯,而不會責怪網站。就像這種現象:“為了這輛車我已經等了十分鐘,是以也許應該再多等一會兒。”
- 還有,誰能說競争對手又會好多少呢?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
讓頁面或螢幕不言而喻就像把商店布置得光線良好:這樣會讓所有商品看起來更美好。通路一個不需思考的網站讓人覺得毫不費勁,相反,為我們不關心的事多花心思會浪費我們的精力、熱情,還有時間。
不過,正如你在下一章将要看到的那樣,當我們審視我們實際上如何使用網絡時,不要讓使用者思考的重要理由是,大多數人會花上比我們想象中少得多的時間來浏覽我們設計的網頁。
結果,如果要使網頁有效,它們必須在使用者第一眼看到時将自己展示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不言而喻的網頁,或者至少也要做到自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