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業務飛速發展,亞馬遜和阿裡兩位電商巨頭在10年前開始了自己的去“O”(Oracle資料庫)運動,一直以來阿裡雲在資料庫方面被認為是AWS跟随者,如今已經基本做到與AWS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
根據Gartner統計,阿裡雲已經位居全球雲資料庫市場佔有率前三,年增速在115%。同期AWS增速為74%,Oracle為66%。而POLARDB在2018年正式商業化後,目前已經是阿裡雲上增長最快的資料庫産品。
1、去“O”運動中的資料庫市場變遷
2013年阿裡巴巴最後一個Oracle資料庫從從其淘寶核心系統中下線,10月15日亞馬遜宣布其消費者業務也關閉最後一個Oracle資料庫。
上個世紀70年代以關系型資料庫起家的Oracle一直以來都是商用資料庫的王者,與IBM DB2以及微軟的SQL Sever基本壟斷了傳統商業庫市場,曾經阿裡是Oracle資料庫在中國市場的頭部客戶,但是随着業務的發展,Oracle在性能上已經無法滿足,而且成本高昂。
2009年前後阿裡巴巴的總體流量一直高速上漲,但王堅博士認為如果再以當時的架構持續下去,為了能夠支援流量的承載,阿裡巴巴購買伺服器、資料庫産品的支出就足夠讓阿裡巴巴破産,是以阿裡巴巴開始了整個IT架構的更新,在對上層進行了微服務化後開始去“IOE”之路,其中的“O”就是Oracle資料庫。
資料庫是最難遷移的技術之一,因為通常企業中的多個軟體應用在資料庫上運作,一旦更換新的資料庫所有應用程式都要被重寫或替換,往往資料庫項目遷移需要數年時間,亞馬遜和阿裡資料庫遷移便是很好的例證。
2008年之後阿裡基于開源資料庫MySQL做AliSQL對核心進行改造調優,2011年随着阿裡雲的發展,開始進一步基于AliSQL搭建RDS平台,既對内服務又對外輸出。
在2013年淘寶下線最後一個資料庫,之後阿裡雲資料庫更多的是對外商用,不僅将阿裡雲資料庫的技術,還有實踐經驗對外輸出,與此同時阿裡雲資料庫也逐漸建構起MySQL、AliSQL、PostgreSQL、MariaDB開放資料庫生态,2017年阿裡雲資料庫使用者執行個體突破了10萬大關。
阿裡和亞馬遜的去“O”之路是資料庫市場變遷的一個縮影,從以Oracle、DB2、SQL Sever為主的傳統商業資料庫,到以MySQL、PostgreSQL、MongoDB、MariaDB、Hbase為代表的開源資料庫,據悉阿裡巴巴在2013年左右開始大規模使用開源資料庫,這與DB-Engines的資料庫流行度趨勢非常吻合,從DB-Engines資料庫流行度來看,開源資料庫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一直增長,直追商業資料庫。

而在雲端浪潮之下,資料量的激增,使得傳統資料庫和開源資料庫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已經無法滿足,雲原生資料庫正在引領資料庫市場的新潮流。
阿裡雲資料庫事業部總經理曹偉在今年雲栖大會上指出雲原生資料庫未來發展趨勢:
彈性:彈性不僅僅是規格的彈性,而是未來CPU、容量等計算資源都可以按量付費。
HTAP:之前TP和AP是分開處理的,TP使用關系型資料庫,而AP使用大資料存儲。未來則會融合兩者,提供一個入口跑事務,一個入口跑報表和BI。
智能:智能讓資料庫更加實用,未來資料庫的磁盤備份、記憶體排程等都不需要DBA來操作,而是全部由資料庫自己來完成。此外,資料庫還能夠自動完成診斷和修複。
混合雲:因為一些合規的要求,并不是所有資料都能跑在雲上,是以還需要使用雲上雲下互聯的生态。
雲原生資料庫的發展來自于雲計算廠商的資料庫自研之路,AWS和阿裡雲是其中的代表。
“我們背靠阿裡巴巴集團,身處複雜的生态環境,從電商到線下的新零售,像盒馬以及線上娛樂如優酷等等,不僅對我們的技術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練兵場。這是我們能夠持續走下去并不斷衍生出新技術的一個核心保障。”阿裡雲智能資料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在接受ITPUB采訪時指出。
而在雲原生時代阿裡雲也完成了從跟随者到開拓者的轉變。
2、從跟随者到開拓者
從傳統商業資料庫到開源資料庫,再到自研資料庫。自研之路往往艱難,而這條艱難之路更代表未來。
2014年AWS釋出了關系型資料庫Aurora,2015年阿裡開始自研新一代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選擇了和Aurora同樣的思路,采用存儲計算分離、軟硬一體化設計。
2017年阿裡雲公測自研關系型資料庫POLARDB,被阿裡稱為新一代資料庫的POLARDB當時在業内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它被認為是AWS Aurora的跟随者。在雲端,不僅是資料庫子產品,從IaaS到PaaS,AWS都是是絕對的領先者,但是中國的資料庫産品跻身世界一流資料庫品牌正是從阿裡雲推出POLARDB開始的。
李飛飛在接受ITPUB采訪時坦言阿裡雲曾是跟随者的身份:“我覺得我們一開始是一個Follower(跟随者),這個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但是我們要從Follower做到超越者,做到leader。”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阿裡雲已擁有非常豐富的雲資料庫産品家族,涵蓋關系型資料庫、非關系型資料庫、分析型資料庫以及遷移工具等,滿足使用者不同的資料庫應用開發需求,并且解決企業核心業務上雲的關鍵難題。
李飛飛認為阿裡雲已經從Follower做到基本與AWS持平,甚至在技術上某些領域做到了領先。比如OLAP , AnalyticDB的性能已經在TPC-DS上打榜,并排到了第一。通過和AWS官方Redshift對比(在AWS上去買Redshift跑同樣的Workload),在TPC-DS的很多Query,AnalyticDB的性能都要優于Redshift。
另外,在某些領域,阿裡雲已經做到了人無我有,比如,在分布式資料庫闆塊,因為阿裡集團的“雙11”場景需求,需要做share-nothing的架構。是以在POLARDB基礎上做了POLARDB分布式版本。以Share-nothing的分布式架構來支援“雙11”海量高并發資料的應用場景支撐,AWS并沒有和阿裡雲對标的産品。
很多業内人士指出實際上阿裡雲資料庫的整體能力并不僅僅表現在相對完善産品堆棧,這一點AWS也比較完善,更多的是對中國市場和客戶需求的了解以及這些年來積累的實踐經驗。
李飛飛曾經談到過中美客戶的差異,比如很多大中型國有企業,美國沒有這種組織架構,其需求和美國的商業公司肯定有不同。“這會對我們的技術演進之路提出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挑戰,也就會使我們最終會走出一條不同于Aurora的技術之路。”
但是在雲端浪潮下,更為激烈的變革序幕已經開啟,“傳統資料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李飛飛表示。Gartner的調研報告指出雲資料庫正在快速增長,到2022年預計有3/4的資料庫天然部署或者遷移到雲上。
而在中國市場也到了傳統産業變革的下半場,隻是這個更為龐大的市場上雲并沒有那麼快,尤其在核心的資料庫方面,有的行業甚至無法上雲。
一位在資料庫領域從業超過20年的老兵質疑過“雲計算廠商開發的資料庫系統,市場目标是在自家的雲上提供服務,而不是作為傳統軟體賣許可證。是以,很多打算擺脫Oracle,采用國産資料庫,但又還沒打算上雲的使用者,就很難享受到這類産品。”
在雲端曾經的資料庫王者Oracle也不再擁有優勢,這也給阿裡雲等挑戰者一個超越的機會。
面對這樣的困局,這一次阿裡雲走在了前面。在2019年雲栖大會上阿裡雲首推雲原生資料庫一體機POLARDB BOX,它能夠更好地幫助使用者在私有雲上使用POLARDB資料庫,實作“把雲帶回家。”在雲端轉型更加深入的當下阿裡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把雲帶回家”也讓POLARDB從跟随者變成開拓者。
目前阿裡雲資料庫已服務政務、零售、金融、電信、制造、物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已有約40萬個資料庫執行個體遷移到阿裡雲上。
阿裡巴巴的價值觀中有這樣一條:“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在這個飛速變革的時代,技術的演進與更疊速度正在成倍增長,十多年的資料庫實踐讓阿裡雲積累了技術經驗和相關方法論,不過傳統産業的需求更加複雜多樣,其中也不乏華為、AWS等同台競技的玩家,戰争的号角也隻是剛剛吹響,還需要阿裡們深入到産業中去探索與磨合。
**
10月25日
阿裡雲資料庫技術沙龍即将來到北京
本次沙龍特别邀請阿裡雲資料庫專家團隊分享阿裡雲資料庫在阿裡巴巴集團業務的廣泛應用以及阿裡雲資料庫背後的黑科技,資深阿裡雲資料庫專家也将對現場收集的問題和痛點進行解答
歡迎掃碼
報名觀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