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新中國的開國上将許世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僅擁有非凡的作戰指揮能力和豐富的經驗,而且手下也是人才輩出。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另有其人,他曾是許世友的勤務兵,然而在4年之後,許世友當上副軍長,他卻成為了許世友的頂頭上司,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又擁有怎樣的事迹呢?
此人名為陳海松,1914年出生在河南羅山宣化店的李陳窪村(今湖北大悟)的。在他15歲的時候,為了響應革命的号召,當地的貧苦農民建立了農民協會,一年後還組織成立了兒童團。年僅16歲的陳海松由于表現突出,成為了兒童團的團長。特殊的成長經曆使得陳海松對于紅軍産生了強烈的向往,不顧家人的反對,偷偷的加入紅軍。在一年之後,陳海松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投入到建立新中國的革命事業中。
陳海松從小聰明伶俐,在進入部隊之後成為了許世友的勤務兵,一直跟随在許世友的身邊。到了戰場上,陳海松也是十分的勇敢,作為一名剛加入的新兵,表現十分的突出。1933年初,陳海松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36團機槍連指導員。當時陳海松所在的機槍連的連長雖然使得一手好槍法,但是為人卻十分的古怪,對誰都非常的傲慢。之前的指導員都與他合不來,但是到了陳海松這,卻與這位連長相處得十分的融洽。不僅如此,陳海松還跟着連長學會了打機槍,在戰場上沖陣殺敵,報效國家。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捍衛國家主權的革命者,也曾經被污蔑為叛徒。當時的陳海松憑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優秀的表現,獲得了上級的賞識,很快就被任命為紅3營的政委,不久之後又升任為36團團政委。也就在這時,陳海松被人污蔑并遭到逮捕。當時的36團團長餘天雲十分相信陳海松的為人,認為他必定是受到了他人陷害。于是就向當時的師長說明情況,認為陳海松在之前部隊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都能保持初心,怎麼可能如今叛變呢?但是師長何畏并不以為然,不肯放了陳海松。無奈之下,團長隻好找到了總指揮徐向前,向他解釋,最終陳海松才得以重獲自由,但是仍然被開除了黨籍,還從政委變成了餘天雲的警衛員。
即使是這樣,陳海松并未放棄自己的革命理想,仍然随部隊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在曆經磨難之後,陳海松的革命鬥志變得更加的堅定。在鎮守殺牛坪的戰役中,陳海松率領兩個連憑借着當地的特殊地形,與敵人周旋的同時主動出擊,同敵人的5個團激戰3個晝夜,到最後成功殲滅敵人2500餘人,守住了陣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之後的戰争中,陳海松更是越戰越勇,拿下了許多的戰役。在屢立戰功之後,上級決定恢複陳海松的政委職位和黨籍。
憑借着出色的作戰指揮能力,陳海松在後來的革命生涯中不斷升任要職,後來更是成為了紅25師的政委。在此之後,陳海松帶領着紅25軍的将士們,在大山中與敵人死磕到底,堅守了4個半月的時間,使得敵人不能進入陣地分毫,取得了萬源保衛戰的勝利。而年僅20歲的陳海松也是以升任為軍政委,當時的許世友還隻是副軍長,在職級上還要比陳海松要低。從許世友的勤務兵到成為許世友的上司,陳海松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出色的愛國将領,卻早早的犧牲了。1937年,陳海松率領的紅9軍為了掩護主力部隊的轉移,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很快,部隊就打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為了勘察更好的突圍路線,陳海松獨自爬到了更利于觀察的山頂,然而剛一起身,就被敵人的機槍掃中,連中8彈而犧牲。陳海松犧牲時年僅23歲,他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活着,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得知陳海松犧牲的消息後,許世友悲痛萬分,久久不能釋懷。即使是在幾十年後的回憶錄中,還專門回憶了這位昔日戰友的英雄事迹。其實在近代中國謀求獨立自主的革命曆程中。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所追求的是統一的革命信念,即國家獨立富強,人民當家作主,而個人的安危以及榮譽都置之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