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馬坡村金龍山庵堂界,四周群山簇立,山上終年雲霧缭繞,因其山高,幽秘,荒蕪之地,給人一種神秘幽深之感,解放前這裡是一破廟,山上一塊大清石記錄了這裡的故事,和尚座化後便埋在後山上,解放後,也因其這裡地理位置,将這裡的破廟改成了學校,方圓幾百公裡内三個村的孩子們在這裡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但由于太過于幽靜,怪異鬧鬼的故事多,守校的老師不堪忍受,于是沒多久搬離了這裡,附近勤勞的村民把這裡開墾種田,再後來村民又在這裡重建立成了廟宇,把刻有阿彌陀佛内容的大青石找了出來,由于年代以久,經過歲月的侵蝕,文字很難辯識,首字大清朝幾個字曆曆在目,用從山腳下擡來的樟木頭雕塑成菩薩,羅漢像,主持是一個體弱多病的老婦人,信佛,每天吃齋念佛,孤身一人在這山頂上住了很多年,偶爾幾次出山外一趟,順便買點香油燈紙回來,或者是年齡大了,一個人沒人照顧,去年從這裡走出後再也沒有回來了,聽說被兒女接回去了,于是這裡就成了漏風漏雨的破廟,看着這殘敗不堪廟宇,那還沒有燃盡香柱煙灰,滿目瘡痍的菩薩身,不免頓生感歎:我若真靈,也不緻腳手漸漸殘、皮肉點點落;汝當頓悟,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殊不知卻耽誤了一個老實婦人的一生,就這樣,一座破廟,一個老婦人,讓這一個故事終于寫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