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9期間,AMD首席執行官Lisa Su(蘇姿豐)接受媒體采訪時證明,AMD并未向其中國合資公司進一步授權晶片設計。這意味着AMD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處理器将僅限于在第一代Zen架構,不會推進到AMD新推出的Zen 2架構。

這又一次證明,中國的晶片發展跟随别人的步伐将無法取得領先。
AMD最初于2016年與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THATIC)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海光內建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後者以價值2.93億美元(加上特許權使用費)的價格獲得x86和SoC IP晶片開發的授權。由于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半導體行業的支援,這種合作關系為AMD提供了進入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的跳闆。此次交易還被認為可以讓中國獲得關鍵的x86技術。
雷鋒網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有業内人士透露,海光與AMD合資是一些人抱着重複高鐵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想法而開展的項目。
根據Tomshardware的說法,雙方的該協定允許中國伺服器供應商Hygon(中科海光)根據AMD的Zen微體系結構設計專用處理器,這也是AMD Ryzen和EPYC處理器的基礎設計。其中,許多架構的定制包括滿足政府要求的專用加密元件,Hygon的第一批産品Dhyana處理器與AMD EPYC資料中心處理器非常相似。Tomshardware表示他們被告知還有其他針對中國市場專門設計的架構優化,但還沒有得到更多細節。
與中國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并不新鮮,但由于x86架構授權可能會引發各種麻煩,AMD與海光的合作實際上有着複雜的設計。首先海光母公司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與AMD成立了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HMC)和成都海光內建電路設計有限公司(Hygon)兩家公司,AMD的股份分别是51%、30%,也就是一家相對控股,另一家則是中方絕對控股。
AMD控股51%的HMC才擁有Zen架構授權,為了保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内,HMC将IP授權給Hygon,後者設計x86晶片,然後Hygon再将設計出售給HMC。不過令人困惑的是,HMC将代工廠生産的處理器又賣給了Hygon,由Hygon出售Dhyana處理器。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晶片必須滿足AMD和Intel x86交叉許可協定,避免x86授權外洩和引起Intel或美國的反對。另外,根據協定,最終産品隻能在中國境内銷售。
近兩年海光的國産x86處理器已有進展,其x86處理器不僅有AM4插槽的4-8核版,還有類似EPYC的伺服器版,推特上的爆料顯示基礎頻率2.0GHz,加速頻率可達3.0GHz,而且涵蓋了從4核到32核在内的多個産品線。
【 圖檔來源:快科技 】
AMD CEO蘇姿豐在台北電腦展上也表态說與中國公司的合作僅限于第一代Zen,這也意味着國産海光x86的後續改進、更新隻能靠自己。
當被問及是否會在美中貿易戰期間繼續與THATIC合資企業合作,蘇姿豐說,該公司依舊是合資企業,“我們不讨論任何額外的技術轉讓”,并表示大多數工作都在合資企業,而“AMD方面的工作并不多”。
“THATIC是單代技術許可證,沒有額外的技術許可證,” 蘇姿豐解釋說,盡管她沒有澄清不延長技術轉讓的決定是否是貿易戰的直接結果。針對涉及貿易戰對AMD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影響的問題,蘇姿豐表示,作為一家美國公司,AMD被迫遵守美國法規。
除了AMD,Intel與中國在晶片技術上的合作同樣比較局限。2016年清華大學、英特爾和瀾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協定,宣布聯手研發融合可重構計算和英特爾x86架構技術的新型通用CPU,英特爾将提供資金及其它重要資源支援項目研發。
據了解,瀾起可以開發連接配接英特爾至強核心的協處理器,以提供中國準許加密/解密技術。這兩種解決方案組合在一個叫做“Jintide”軟體包中,但英特爾沒有授權這他們通路其核心IP。
清華大學、英特爾公司與瀾起科技簽署合作協定
這再一次警醒,中國芯發展有兩條路是走不通的。此前RISC-V基金會中國顧問委員會主席方之熙博士接受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專訪時表示:“有兩條路被證明是走不通的,一條就是關起門來自己做一套東西,比較典型的就是龍芯。因為晶片還是一個商品,性能再高,沒人用就無法展現出價值,是以必須有相應的生态系統發揮價值。第二條路就是跟在别人後面,國内有許多公司做x86、Arm、IBM Power的晶片,在某些特殊領域,用這些指令集架構确實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因為受到ISA所屬公司知識産權(IP)的控制,很難取得成功。”
雷鋒網參考 tomshardware、快科技
相關文章:
ARM、英特爾、AMD 的處理器路線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