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區塊鍊概念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區塊鍊中來,很多行業都将目光投向區塊鍊,希望能夠通過區塊鍊技術來解決行業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就區塊鍊現狀來看,還處于發展時期,需要有更多的落地應用來驗證,正如網際網路一樣,從認知到認可是經過時間檢驗的。
目前區塊鍊的開發大緻有以下兩種形态,以區塊鍊底層為主和以區塊鍊應用為主。區塊鍊底層開發主要是開發區塊鍊架構,對外提供技術平台。這一類的開發對技術要求比較高,開發難度也很大,需要大量的資本和專業技術人才做支撐。相對成熟的區塊鍊平台有比特币,以太坊,超級賬本等。區塊鍊應用開發主要是利用某一成熟的技術平台做載體,來解決行業應用中遇到的痛點問題。這一類的開發主要圍繞實際當中的業務應用和業務場景,對于區塊鍊平台的選擇可能是一種或者多種的組合使用,一些有能力的團體會對一些底層平台進行改造,進而滿足實際當中的業務需要。目前絕大多數的區塊鍊項目都是應用層的開發。
1.應用層作用
應用層直接展現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場景,例如金融,數字貨币,供應鍊,物聯網醫療,公益,能源,法務,電商,文學創作,娛樂,版權等。對于開發者來說隻要了解區塊鍊的基本原理以及區塊鍊平台如何使用,并且能夠通過應用層與底層平台進行互動,就可以利用區塊鍊技術将資料真實可信的放到區塊鍊上,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區塊鍊+”的概念,通過對應用層的合理規劃,利用區塊鍊的解決方案,落地到各行各業。
2.應用層設計
應用層與區塊鍊的互動可以參考以下兩種設計方式。1、用戶端通過應用層發起請求,應用層将資訊發送給區塊鍊(資訊上鍊),應用層捕獲處理結果,然後将處理結果傳回給用戶端。2、用戶端通過應用層發起請求,應用層資訊上鍊,應用層不去捕獲處理結果,而是用戶端通過查詢的方式自行在區塊鍊上擷取處理結果。第一種方式是長久以來應用系統使用的積累,追求的是使用者體驗,大家習慣于此類的請求互動,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應用層被劫持或攻擊,那麼傳回的結果就會失真。第二種方式通過自行查詢擷取結果,可以減少對應用系統的依賴。以記錄賬本為例來說明這兩種方式的差別,當你向賬本寫入一條資訊的時候,第一種方式是管理賬本的人告訴你賬本的内容。第二種方式是自己去翻看賬本的内容。兩種方式各有優勢,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按照具體的業務需求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