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邊緣計算是目前公認的大方向,越來越多的邊緣計算應用将随着5G建設的步伐而興起。阿裡雲邊緣計算團隊的目标是在行業爆發來臨之前,完成基礎計算資源平台的建構,為産業提供基于體驗的計算排程能力,進而助推整個産業快速應用發展。那麼在目标背後為之奮鬥的工程師是怎樣的?他們們是如何一步步助推阿裡雲邊緣計算實作從零到一的啟動?這樣的團隊又需要怎樣的人才呢?阿裡雲進階技術專家張毅萍在本文中給出答案。
阿裡雲進階技術專家張毅萍,在學生時代就屬于比較喜歡“折騰”的人,本碩都是計算機專業,也就讓他更早踏入IT這個行當。在學校期間,相比日常的課程,他将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外折騰上,比同齡人更早有了一些技術上的積累。在大三時參加科技創新方面的競賽獲獎并保研,之後因為時間上比較寬裕,大四就踏上了創業這條更“折騰”的路。

張毅萍,花名屹平,阿裡雲進階技術專家
在創業期間,他更是把“折騰”特質發揮到極緻,利用自身在分布式網絡與音視訊傳輸方面的技術經驗,做過VoIP、P2P視訊,趕上過移動網際網路手機APP的第一波浪潮,也經曆過從浪尖拍死到沙灘的全過程。一晃神,竟已經在創業這條賽道跑了13年。
在一年多以前,他選擇加入阿裡雲,聚焦在邊緣網絡的整體架構設計、基于邊緣網絡的各種業務應用的設計和研發。他經常說,自己非常幸運能搭上邊緣計算這班起步并飛速發展的快車,也非常期待為這個新方向的爆發付出自己的努力。每次朋友問起他的創業夢怎麼辦,他則笑着回答:自己并沒有換賽道,邊緣計算仍然屬于創業,需要每一個看好的人為之付出200%的努力。
張毅萍來到阿裡雲邊緣計算團隊的一年多時間内,這個團隊從0到1完成了邊緣節點服務(ENS)産品的商業化,為客戶實作邊緣計算業務規模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引領了産業良性發展。同時,團隊也積極推進行業标準化,去年12月份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釋出《邊緣雲計算技術及标準化白皮書》,在業界首次對邊緣雲計算下了定義。
邊緣雲計算提供的基礎能力,主要包括網絡和資源覆寫,以及比對場景需求的計算、存儲、安全、網絡、穩定性、性能、成本優化等能力。其中很多方案是基于中心雲的虛拟化方案進行改造的,比如計算虛拟化、塊存儲、VPC網絡等,當然方案改造也有非常大的挑戰,因為飛天系統的很多方案是基于規模化設計。有些則是新場景下的新方案,比如邊緣回雲的鍊路優化,資源排程等。
張毅萍所在團隊的腳步不止于此,在邊緣雲計算的基礎能力之上,他們要考慮的是服務形态問題,即用什麼樣的方式提供邊緣計算的能力,新的挑戰随之而來。
ENS産品1.0版本是一個IaaS的服務形态,依托獨立的小規模邊緣節點服務時,面對更廣泛的客戶需求,服務在資源彈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需要所有突破。同時,使用者拿到一批邊緣虛機執行個體後,需要考慮如何部署/更新應用,如何運維主機,如何監控等問題。另外,随着目前網際網路架構的快速疊代,針對邊緣計算場景,是否可以有一個先進的業務架構可以參考,是否有一組标準的API和基礎中間件讓使用者快速建構自己的邊緣業務架構呢?
張毅萍團隊認為不能讓這些問題變成使用者享受邊緣計算紅利的門檻,是以,在年初ENS推出2.0版本,基于全局邊緣資源的排程支援更好的資源彈性,應用鏡像快速分發/更新能力以及配套的DevOps能力,并與阿裡雲容器團隊合作,在邊緣節點實作容器K8S+Docker生态的DevOps能力,通過雲-邊多區域統一的容器托管服務,賦能使用者快速将業務下沉至邊緣,縮短業務響應時間。
在未來,團隊也會做持續的技術投入,勇作行業探路者。同時,張毅萍所在的阿裡雲邊緣計算團隊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一起迎接更多未知和挑戰。
談到技術型公司的人才要求,張毅萍說:在網際網路加速發展的階段,我認為對于任何一個技術和非技術同學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錯事情,很多事情技術上沒有前人的經驗做參考、商業上沒有可複制的模式、現實情況下也沒有太多的确定因素作為判斷依據,那麼就需要大膽假設,并為這個假設付出努力去證明它,哪怕證明假設的結果是錯誤的。過于擔心自己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好的回報,除了給自己制造心理失衡和焦慮,沒有其它任何作用。
趕拼的小夥伴們,快加入我們吧,這裡永遠不會缺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