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屢立戰功卻含冤而死,如果他還在北周很可能不會那麼早滅亡!

了解曆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古代,倘若是在皇上身邊辦事的話,每日都要戰戰兢兢,時刻注意自己的腦袋還在不在。要是你太過無能,不能為皇上排憂解難,自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是很多時候如果你太有才能,同樣也會成為皇上的眼中釘肉中刺,他會想盡辦法以一個“合理”的理由把你除掉。曆史上這樣受盡冤屈的人有很多,其中宇文憲就是這麼一個人。倘若他沒有死的話,或許北周存活的時間還可以長一點。

宇文憲出生于帝王之家,是北周文帝的第五個兒子。他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從小就聰慧機敏,英勇有謀略。而他的父親宇文泰也發現了這個兒子的才華,于是也一直很寵愛他。但是在宇文憲十二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哥哥都當登上個過皇帝的寶座。不過宇文覺和宇文毓并沒有什麼實權,真正把控他們的還是其侄子宇文護。

他屢立戰功卻含冤而死,如果他還在北周很可能不會那麼早滅亡!

在這期間,宇文護也立下了不少戰功。當初和北周勢均力敵的還有一個國家就是北齊。雖然北齊内部并不是很穩定,但是卻能夠兼顧攻打北周的邊境。而當時宇文憲就是奉命率領軍隊抵抗北齊的侵犯。雖然第一次宇文憲因為輕敵而被打敗,但是之後他卻是屢屢立下戰功,以至于北周的人聽到他的名号都不寒而栗。

而宇文護這個人不但在軍事上有政策,而且還十分看重賢才,再加上打仗的時候和士兵們十分親近,不會擺首領的架子,于是他在軍隊當中十分得人心,大家都十分敬重他。到了宇文邕當上皇帝的時候,他決定親自帶着士兵出征拿下北齊,并且讓宇文憲當将領。宇文憲帶領士兵們深入敵人内部,該進則進,該退則退,在戰場上遊刃有餘,北齊絲毫沒有招架之力,一舉被拿下。這個功勞對于北周可以說是非常大了。

他屢立戰功卻含冤而死,如果他還在北周很可能不會那麼早滅亡!

周武帝宇文邕和宇文憲兩個人隻相差兩歲,從小關系就不錯,在北齊被滅之後,他還封了宇文憲為“齊王”,而宇文憲自己覺得自己風頭太大,會威脅到皇上的地位,事實上宇文邕也對他有了猜忌,于是他就想要就此隐退。不過沒想到後來宇文邕去世了,他的侄子宣帝繼位。這個宣帝可以說是曆史上十分著名的昏君,荒淫無道,無所作為。并且還總是懷疑别人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小肚雞腸。而位高權重的宇文憲自然就受到了他的嫉妒,讓人陷害他謀反,将他處死。

北周在拿下北齊之後,勢力已經非常雄厚了,成功完成了統一北方的目标。但是在這之後,周武帝,和周宣帝一個接一個暴亡,北周的中央屬于沒有人統治的形式,國家内部混亂不堪,而且當時皇帝掌握着最高軍權,他們一死,軍隊群龍無首。于是被外來的侵略者楊堅伺機而入,發動政變,從此北周滅亡,随之建立的是隋朝。

他屢立戰功卻含冤而死,如果他還在北周很可能不會那麼早滅亡!

試想倘若宇文憲沒有被周宣帝陷害緻死,北周還會那麼早就滅亡嗎?宇文憲在打仗期間就在軍隊裡面建立了足夠的威望。在皇帝死了之後,宇文憲雖然沒有真正的權力,但是他一聲令下,必然會有人追随他上戰場,到時候楊堅還能那麼輕易打敗北周嗎?事實上楊堅手裡的勢力并不大,他篡位也算是一場賭注,奈何當時的北周政權,軍權都沒有人掌控,到最後隻能落得個被滅掉的下場。

事實上也有宇文家的人曾出來反抗過楊堅,畢王宇文賢便是其中一個,但是他在軍事上完全不懂得謀略,做事非常高調,楊堅對付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還有很多宗師王親都想要奪回政權,最終都因為沒有軍事才能被淘汰了但是宇文憲與他們不一樣。他本身就很有天賦,再加上之前身經百戰,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就算最後沒能打敗楊堅,卻也能拖上他好一陣子。

他屢立戰功卻含冤而死,如果他還在北周很可能不會那麼早滅亡!

隻可惜這樣一位有名的将領最終卻這樣含冤而死。大家知道宇文憲這個人嗎?你們覺得宇文憲倘若沒有被陷害緻死的話,北周還會不會那麼早滅亡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