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本篇文章系[MVP時間]系列課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落地實施解決方案5講》第一節的講義整理(2),直播課程回看請戳【

連結

智能制造的四大資訊系統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在展開四個資訊系統之前,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智能工廠的發展趨勢。

縱軸展現了智能化方向發展一般會經曆的幾個步驟,标準化、精益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精益化,那麼盲目開展自動化和數字化,你會發現有很多的工作會推倒重來。舉個例子,在沒有做好精益化規劃的時候,我們做了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産線,而看起來自動化程度非常高,但是你會發現當訂單進一步增加的時候,這個全自動化的生産線可能集中的8道工序,需要把幾道工序拆解開。這時候你會發現原有的全自動化生産線,反而變成産能的瓶頸。是以很多時候在考察整個工廠效率的時候,我們應該看綜合效率,而不是看單個的效益。因而我們建議企業有一定的精益化基礎之後再做自動化。

那麼在沒有自動化的基礎下能不能做數字化?不是說不能,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一定自動化的基礎再來做數字化,我們數字化的基礎會更好。我們再來看智能化,智能化依賴于大量的資料,而資料來源我們不能僅僅隻是從人工采集,最好是自動采集。是以智能化的前提是有一定的數字基礎,而數字化前提是自動化,這是我們認為比較通常一個路徑。當然随着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發展,未來會出現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我們直接從一個工廠中的房間直接跨越到數字化、智能化的工廠中的房間。

我們來看一家制造型上市公司的資訊化架構。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首先在最下面這一層就我們比較熟悉的工廠中的房間,通過資料采集的方式進入到第二層,工廠執行層,也叫做制造執行系統,主要是做工廠中的房間生産管理,負責工廠中的房間資料采集和呈現。上面的企業管理層,ERP負責整體企業的資源排程,PLM系統是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還有一個系統叫PDM,即産品資料管理系統。有的企業有了PLM系統,有的企業隻用了PDM系統,也就意味這有些企業注重研發過程管理,有些更注重的是研發結果的管理,資料的管理。最右邊這個是WMS系統是倉儲的管理系統,随着現在硬體立體倉庫用的越來越多之後, WMS的作用會變的越來越大。以上是一個比較标準的上市公司資訊化架構。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那我們來看四大智能制造的資訊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最中間這個環節就是MES系統,它能夠把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資料做資料采集,資料呈現,流程管控。最上面的ERP系統是負責整體企業的資源排程,最左邊是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主要管研發過程,研發結果。最右邊是倉儲管理系統WMS。這樣四個資訊系統其實是互相關聯的,ERP供應資料是來源于POM、MES、 PLM,WMS倉儲資料要跟ERP互聯互通,而MES系統既要跟PLM打通又要跟ERP打通,又要跟WMS打通,最最重要的是還要跟工廠中的房間現場打通。這就是目前智能制造下四大的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超過90%的企業資訊化基礎薄弱,沒有一套完整的資訊系統。少數可能隻上了ERP,或者連ERP都沒有上。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第二,四個資訊系統沒有實作資料真正的的互聯互通。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我們先來看這是一個引自2017年國家釋出的白皮書,左邊金字塔結構是傳統資訊化結構,整個資訊化架構是一個金字塔,逐級往上然後越來越小。但實際上我們會發現企業内部資料流的連接配接根本不是金字塔型的,沒有明确的分層,也沒有明确的數字接口,很多時候企業内部資料流的流動是右邊這樣的網狀結構。那麼問題來了,是以第二個問題和挑戰,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智能制造的四大資訊系統,就是ERP,PLM,WMS,MES四個資訊系統就像四個煙囪一樣,樹立在我們企業内部,然後這四個資訊系統并沒有實作真正的互聯互通。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王堅博士在做城市大腦的時候,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信号燈跟錄影機的距離”。兩個在電線杆上挨得很近,但是沒有通信。在我們企業内部,這樣新時代的資訊孤島依然存在,看起來所有資訊系統都有,但是我們會發現這些資訊系統之間是獨立的,有很多資料是沒有連通。

那麼,帶來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有一個客戶,全年庫存再制品和成品有1.5個億,那麼PLM,ERP,MES,WMS中有哪個系統可以告訴這家企業1.5億的庫存是否合理呢?沒有,因為幾個系統的資料沒有很好的關聯,更加沒有一個系統可以分析這些關聯的資料,這就導緻了庫存周轉率、産線均衡等等問題。這是目前大型企業裡面存在的很嚴重的問題,但是中小型企業存在的問題遠比大型企業要嚴重得多,因為連資料都沒有上來。

還有除了資料互聯的問題以外,我們再來看,企業在上資訊化系統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制造企業資訊系統還沒有真正互聯互通”|對話阿裡雲MVP周公爽(中)

以MES為例,我們現在知道一個中型企業一個工廠中的房間,大概一套MES系統在100萬上下。上這麼一個100萬的系統,大概實施周期是6個月左右,如果做的好可能4個月就能完成,如果做的差可能兩年過去了這個資訊系統MES還沒有實施成功,為什麼?

第一,現在很多MES系統定制的比例非常高,雖然從宣傳上來看MES是60%是産品,40%是定制,但是實際上每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定制的比例都可能超過50%。我們想象一下用3到6個月時間開發來的軟體系統,它能不能很好滿足客戶的需求,能不能很好的穩定性,能不能很好有互動方面的保證?很難。

第二,傳遞周期在拉長,因為在定制的過程中客戶的需求會一直在變。客戶這邊在你實施6個月時間裡面每天每個星期都會産生新的需求,是以傳遞周期在無限的拉長,成本增加。是以,未來子產品化程度要變的更高,産品化程度要變的更高,适配程度要變的更高,可配置能夠變的更高。這個就是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或者工業網際網路平台SaaS 化系統所做的事情。

而上述這些問題是我們目前制造業資訊系統上存在的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以我們要來看工業網際網路能不能解決大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中小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繼續閱讀